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6.7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219阅读 | 10收藏 | 7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6.7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第1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6.7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第2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6.7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第3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6.7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第4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6.7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第5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6.7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第6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6.7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第7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7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许多年以后吧 上传于:2024-07-19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6.7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Preliminary result for Rupture Process of Apr. 20, 2013, Mw6.7 Earthquake, Lushan, Yaan, China 王卫民1 郝金来2 姚振兴2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85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地震发生后,从IRIS数据中心下载了地震数据资料用于研究地震震源机制和震源破裂过程。选取其中信噪比较高并且沿方位角分布比较均匀的31个远场P波波形(震中距位于30°<△<90°范围之内)数据进行点源模型的震源机制解反演;根据反演结果再利用31个远场P波波形并增加14个SH波波形资料用于震源过程反演。初始破裂点取USGS给出的震中位置。 计算得到的地震矩为1.54×10**19Nm,Mw=6.7。最大滑动159cm。 结果表明:雅安芦山地震为震级Mw6.7,震源深度10.2km的逆冲断层,破裂在断层面上的分布比较集中,震中区的地震烈度(中国地震烈度表,2008)约为9度。主震和余震分布于龙门山断层带西南端的彭县—灌县断裂带上,位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的库伦应力增加区域内(单斌等,中国科学D,2009年39卷5期),且两者震源性质相近均为逆冲断裂为主,表明该地震与汶川地震有密切关系,可视为汶川地震的强余震。  图1 雅安芦山Mw6.7级地震震源机制解 采用下半球投影,同时给出了点源模型的P波垂向位移理论图(红线)与资料(黑线)的拟合情况。图形下方给出了两组节面解(左下,λ,δ,θ,h分别表示错动倾伏角、断层倾角、断层走向、震源深度)和点源模型的震源时间函数(右下)。 Fig.1 Focal mechanism of the Mw6.7 earthquake, Lushan, Yaan, China Lower-hemisphere projection is used here. The observed P wave records (black line) and the synthetic seismogram (red line) based on the simple point model are compared. The parameters of two possible fault planes are listed also, with l, d, q ,h indicating the rake angle, dip angle, strike direction and source depth respectively. The obtained source time function are plotted.  图2 有限断层模型的远场P和SH波形拟合 左列为P波垂向位移理论图(红线)与记录(黑线)的对比;右列为SH波切向位移理论图(红线)与记录(黑线)的对比;并给出每个记录的方位角(左上)、震中距(左下)、振幅比(上)和台站名(右)。 Fig.2 Comparison of the observed teleseismic P and SH records with the synthetic waveforms Comparison of observed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