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防治与治疗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一杀手,现重点介绍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因为他们在临床表现形式上非常相似。
关键词:冠心病;防治;治疗
第一节 冠心病概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本病出现症状或致残、致死后果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发病早于女性。在欧美发达国家本病常见,美国约有700万人患本病,每年约50余万人死于本病,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在我国,本病不如欧美多见,但近年来呈增长趋势。20世纪7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本病的人口死亡率分别为21.7/10万、15.7/10万和4.1/10万;80年代分别增至62.0/10万、37.4/10万和19.8/10万;90年代我国城市男性本病死亡率为49.2/10万,女性为32.2/10万。此外,在住院心脏病患者中本病所占比例,也随年代不断增加,以我国上海两所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资料为例,50年代为6.78%,60年代为15.71%,70年代为26.03%,80年代为26.80%,90年代为39.18%。
第二节 冠心病分类
由于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的不同,本病有不同的临床表型。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将之分为5型。近年临床医学家趋于将本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两大类。前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也有将冠心病猝死也包括在内;后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如X综合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现主要介绍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种疾病。
1 心绞痛
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症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2 心肌梗死
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严重类型。
第三节 心绞痛的防治
预防主要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治疗已存在的动脉粥样硬化。针对心绞痛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和降低心肌的耗氧,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和给予有效的降血脂治疗可促使粥样斑块稳定,减少血栓形成,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1 发作时的治疗
1.1休息。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1.2 药物治疗。较重的发作,可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这类药物除扩张冠状动脉,降低阻力,增加冠状循环的血流量外,还通过对周围血管的扩张作用,减少静脉回流心脏的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心排向量和血压,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1)硝酸甘油可用0.3~0.6mg置于舌下含化,迅速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1~2分钟即开始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对约92%的患者有效,其中76%在3分钟内见效。
(2)硝酸异山梨酯:可用5~10mg,舌下含化,2~5分钟见效,作用维持2~3小时。还有供喷雾吸人用的制剂。
2 缓解期的治疗
宜尽量避免各种确知足以诱致发作的因素。调节饮食,特别是一次进食不应过饱;禁绝烟酒。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但以不致发生疼痛症状为度;一般不需卧床休息。
2.1药物治疗。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可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下列被认为作用持久的药物。
(1)β 受体阻滞剂:阻断拟交感胺类对心率和心收缩力受体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和氧耗量,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此外,还减低运动时血流动力的反应,使在同一运动量水平上心肌氧耗量碱少;使不缺血的心肌区小动脉(阻力血管)缩小,从而使更多的血液通过极度扩张的侧支循环(输送血管)流入缺血区。用量要大。负性作用有心室射血时间延长和心脏容积增加,这虽可能使心肌缺血加重或引起心肌收缩力降低,但其使心肌氧耗量减少的良性作用远超过其负性作用。目前常用对心脏有选择性的制剂是美托洛尔(metoprolol)25~l00mg,2次/日,缓释片95~190mg,1次/日;阿替洛尔(atenolol)12.5-25 mg,1次/日;比索洛尔(bisoprolol,康忻)2.5~5mg,1次/日;也可用纳多洛尔(nadolol,康加尔多)40~80mg,1次/日;塞利洛尔(celiprolol,塞利心安)200~300mg,1次/日或用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carvedilol)25mg,2次/日;阿罗洛尔(arotinolol,阿尔马尔)10mg,2次/日等。
(2)硝酸酯制剂:a.硝酸异山梨酯:硝酸异山梨酯片剂或胶囊口服3次/日,每次5~20mg,服后半小时起作用,持续3~5小时;缓释制剂药效可维持12小时,可用20rng,2次/日。b.5-单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5-mononitrate):是长效硝酸酯类药物,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几乎100%。2次/日,每次20~40mg。c.长效硝酸甘油制剂:服用长效片剂,硝酸甘油持续而缓缓释放,口服后半小时起作用,持续可达 8~12小时,可每8小时服1次,每次2.5mg。用2%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贴片(含5~10mg)涂或贴在胸前或上臂皮肤而缓慢吸收,适于预防夜间心绞痛发作。
(3)钙通道阻滞剂:本类药物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也抑制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中钙离子的利用。因而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氧耗;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的供血;扩张周围皿管,降低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还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的微循环。更适用于同时有高血压的患者。常用制剂有:a.维拉帕米(verapamil)40~80mg,3次/日或缓释剂240rng /日,副作用有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心动过缓、PR间期延长、血压下降等。b.硝苯地平(nifedipine),其缓释制剂20~40mg,2次 /日,副作用有头痛、头晕、乏力、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水肿等,控释剂(拜新同)30mg,每日1次,副作用较少;同类制剂有尼索地平 (nlsoldipine)10~40mg,1次/日;氨氯地平(amlodipine)5~10mg,1次/日等。c.地尔硫草 (diltiazern,硫氮草酮)30~60mg,3次/日,其缓释制剂90mg,1次/日,副作用有头痛、头晕、失眠等。
(4)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通过抑制脂肪酸氧化和增加葡萄糖代谢,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而治疗心肌缺血,20mg,3次/日,饭后服。
(5)中医中药治疗:目前以“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和“祛痰通络”法最为常用。此外,针刺或穴位按摩治疗也可能有一定疗效。
(6)其他治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疔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也可考虑应用。
兼有早期心力衰竭或因心力衰竭而诱发心绞痛者,宜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黄类制剂。
2.2 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在体外循环下施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取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作为旁路移植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动脉,另一端吻合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段的远端;或游离内乳动脉与病变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引主动脉的血流以改善病变冠状动脉所供血心肌的血流供应。
本手术主要适应于:(1)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狭窄>50%;(2)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端狭窄≥70%;(3)冠状动脉3支病变伴左心室射血分数<50%;(4)稳定型心绞痛对内科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5)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伴左主干或3支病变;(6)介入治疗失败仍有心绞痛或血流动力异常。
术后心绞痛症状改善者可达80%~90%,且65%~85%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这种手术创伤较大有一定的风险,虽然由于手术技能及器械等方面的改进,手术成功率已大大提高,但仍有1%~4%围手术期死亡率,死亡率与患者术前冠脉病变、心功能状态及有无其他合并症有关。此外,术后移植的血管还可能闭塞,因此应个体化权衡利弊,慎重选择手术适应证。
2.3运动锻炼疗法。谨慎安排进度适宜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体力活动的耐受量而改善症状。
第四节 心肌梗死的治疗
对 ST段抬高的AMI,强调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强住院前的就地处理。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到达医院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或90分钟内开始介入治疗)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患者不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