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的真传与花招:中国人真的缺少创造性吗
作者:边芹
总有人把向西方学习与放弃自我混为一谈,学人之长与认人为主,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就是有人没有足够的智慧将二者分开。
一、新闻与传媒:先有米还是先有饭
在西方待久了,眼尖的人首先发觉的一大不对味,就是传媒的随心所欲。随心所欲并非自由开放,而是唯意志论事,这么做又怕被人发现,故暗中做足手脚,极不诚实。如果未来有一天“组织”内部突变出异军,翻出西媒几个世纪的老底(只怕这天很难到来,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那精心蓄意作弊岂是自行车“七连冠”的大骗子阿姆斯特朗能比?我们以为传媒应有 “米”才能“做饭”,不能做无“米”之饮。“米”是什么?就是每天发生的事。我们认为记者有别于小说家的关键一点,就是做活的基点源自客观事实而非主观意志。所以传媒是个被动的生产机制,永远都是发生的事在先,制作新闻在后,而且必须忠实于发生的事,有点像古代的史官,主动性至多来自有意回避或筛选,即便怀着操纵现实的鬼胎,也难有改变历史的奢望。
感觉不对味是西媒与之做的正相反,它是主观意志在先,事实在后,这么一搞,历史绝对难有真实版本。我们长久以来看不透并被其牵着鼻子走,不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