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的操纵或不战而败:我们是如何沦为西媒传声筒的
作者:边芹
话语战场的不战而败,严重性远比一场真枪实弹的战争要深远而持久,这已不是一个国家的战败,而是一个文明的覆灭。
一、从“士兵”到“玩偶”
我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看到一则有关老年失智症的系列报道,国内部分采编得很到位,一涉及国际,软肋就暴露出来了,对现代传媒的本质、话语的流向、画面的攻击力等,基本还处在空白状态。
为什么这么老道的新闻从业人员,一碰到国际新闻就从“士兵”变成了“玩偶”?初步诊断是内外不分、普天之下一个标准使然。往深走一点,是中国人的“无界思维”让中国的新闻军团在充满战火的世界“堕落”成不战而败的传声筒。而这一切在细节层面就决定了。因为西媒利用每一个细节做武器,并未让“自由”变成信息的无障碍流通。
那么这则报道在哪些细节上“战败”?报道首先继续先前便已开始的人物素描——一个女儿和她患老年失智症的母亲,主题是家庭成员面对这一痛苦经历应采取的态度。报道过程中引了几个名人的事例,其中华裔名人一带而过,可能材料不足,可能觉得知名度不够,重点讲述的是美国前总统里根与他的失智症。
从这个细节已能看到,所谓“传声筒”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