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róng qiú lǎng dú hán jià guī zé
( )( )( )( )
pái liè zēng sòng cāi xiǎng dú shū
( )( )( )(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5分)
1.假(jià jiǎ)如给你七天假(jià jiǎ),你准备去做什么?2.今天的事是谁挑(tiǎo tiāo)起的?3.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qǔ qū)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yuè lè)的歌。
三、照样子减一减,加一加并组词。(6分)
例:珠——(朱)(朱红)
狂——( )( ) 诚——( )( )
笛——( )( )
例:同——(铜)(铜钱)
且——( )( ) 虫——( )( )
令——( )( )
四、按要求写词语。(6分)1.写近义词。敬受——( ) 缓慢——( ) 粗壮——( )2.写反义词。升起——( ) 普通——( ) 甜蜜——( )
五、比一比,选词填空。(6分)
安静 平静 宁静
1.看到李老师表情严肃地走进教室,同学们立刻( )了下来。
2.这是一座( )的村庄,与世无争,可谓是一个世外桃源。
3.在( )的湖面上,点点白帆随风荡漾。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9分)
1.那鲜艳的花朵,把学校变成了一座花园。(改为“被”字句)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①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这句话中共有________个“向”字,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________。
②请你也用“向……向……向……”来写一句话:
3.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七、下列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5分)1.“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
2.“斜”应查偏旁“斗”,左右结构。( ) 3.《花的学校》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出自杜牧的《山行》。 ( ) 5.《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里读书,发现不懂的问题向先生请教的故事。 ( )
八、课内阅读。(9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5分)
印(yìn yìng) 熨(yù yùn) 粘(nián zhān)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2分)
熨帖:
3.读文中画“——”的句子,填空。(3分)
句中的“这”是指__________,句子采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落叶成了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
4.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5分)
九、课外阅读。(16分) 标点符号的争吵 一天□字典公公家里发生了一场争吵□一群小伙伴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挑起这场争吵的是感叹号,它得意扬扬地说:“我表示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数我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