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所想
新竹小学 王芳
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全社会的大问题。由于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
子女,因此,对子女的成长问题格外关注-“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每一位家
长都希望子女成为人才。 如何使这一切成为现实,每一位教师都在苦苦探索。 人
大附中的王金战老师用他的实践和成果圆满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汇集了王老师多年来教育实践的体会, 给我们这些中
学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之后, 深深的被王老师的教育之
道和行事方式所折服。
社会对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你所教的学生是否有好成绩,是否考上名牌学校,
升学率有多高。我觉得,这个结果所取决的因素很多,有教师本身的因素,有学
生的因素,还有家长的因素,社会的因素。我觉得起重要作用的是教师的作用,
而教师的方法又是至关重要的。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
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绝对不能照本宣科, 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而是以知识点为载体讲授学习的思
想和方法。他的教学着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学力",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
目前来说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因此,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显得尤为重要。王老师在书中总结道:“适合你的才是好的”我觉得这话很有道
理。 每个个体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模式,同一种方式可以解决所有的
问题。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我有一个学生 04 届的,初中毕业时
考上师大附中,他刚进这个学校时,成绩在班级里是比较排后的,上英语课象听
天书一般,但他不灰心,自己琢磨一套学习方法,如上数学课记笔记,回去再整
理消化,英语不懂的地方缠着老师提问,最后把老师都问类了。做错的习题订在
一起,几年下来厚厚的几大本了。经过铀而不舍的努力,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今年,他被复旦大学预录取,实现了他的梦想。
我们有些教师,总认为多做一些习题总是好的 “邵能生巧”嘛,我非常反
对这种观点,学习不等同于一般体力劳动者的工作, 无休止的做题只会加重学生
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有些学生因此干脆不做作业,有些学
生马马虎虎的应付一下作业,表面上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质量很差, 没
过几天就全忘记了。因此,“二期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要求,那就是以学生为本, 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
习能力。在这里还必须强调的是,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我们要提倡
用 50 种方法教一个学生,而不能用一种方法去教 50 名学生。
与提高学习成绩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思考”。和孔子说:“学而不思则周,
思而不学则殖。”这说明: 学习和思考都很重要。善于思考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
的素质。我们有些学生作业一大堆一大推的做,晚上熬夜不睡觉,但成绩却不尽
如意,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思考,只是机械的完成任务。我觉得在学习中,不仅应
在做题时思考,而且在解题后进行反思和总结,也就是说:“思考”应该是贯穿
于整个学习过程的。作为我们教师来说,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切鼠
越姐代应。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提问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好的问题能促使学
生进行思考,对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从而,掌握事物本质或规律性的东西- 除
此之外,还可以留一些课外的思考题,拓展同学的思维空间,也有利于学生今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的艺术不仅
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一个学生反复唱过失败
的打击,他就会“无可奈何”变为差生,他对所学的东西毫无兴趣,甚至厌恶、
反感, 这样的话,怎么会有好成绩呢? 因此, 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学生,
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王金战老师在世中总结
到: 优秀是鼓励出来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进
行适当的鼓励之后,他会有成就感,他就会有兴趣,然后,他就会去钻研。 渐渐
的便会超过别人, 取得好成绩或成果。 鼓励 就是把人内在的一种潜质激发出来,
从而达到一种最好的效果-
鼓励是具有技巧性的,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尊重,希望在别人心中有一
定的地位,学生也是一样,其至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 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
都感到自己是很重要的,是班级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一
个人。作为老师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技巧要掌握, 那就是尽快的记住每个学生的
姓名,我读书的时候,就是从这一方面来判断老师对我的重视程度,我想,学生
也会有如此想法的吧。教学讲究情感互动。记住名字,看似一件小事要知道,
个老师不用看花名册, 第一节课就能把学生的名字脱口而出, 对学生的心理是很
起撼的。你是老师,你就得用心去打动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这是教育的功力
之一
我们学生的问题大多数不是由于智力问题,而是心理问题 根据专家调查分
析得出: 32名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
1、学生有很大的压力感-。
2、偏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
3、政对。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