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15主管护师考试考点全解

131阅读 | 4收藏 | 10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15主管护师考试考点全解第1页
2015主管护师考试考点全解第2页
2015主管护师考试考点全解第3页
2015主管护师考试考点全解第4页
2015主管护师考试考点全解第5页
2015主管护师考试考点全解第6页
2015主管护师考试考点全解第7页
2015主管护师考试考点全解第8页
2015主管护师考试考点全解第9页
2015主管护师考试考点全解第10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0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生性 上传于:2024-05-17
2015主管护师考试考点全解 2015年主管护师考试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解析一网尽!在线做题就选针题库:http://www.dwz.cn/oXVZF 主管护师考试的考点很多,本文准备了其中两个考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理分期和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的两个考点知识如下,请大家重视: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理分期 正常人体内凝血系统、抗凝物质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当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及某些大手术后,一些致病因子激活凝血因子Ⅶ后,依次激活血液中的凝血酶,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后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引起血管内凝血,其病理上分为以下三期: 1.高凝期:在促凝物质作用下,激活了凝血因子,血液中凝血酶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微循环开始发生凝血现象,血液循环中有微血栓形成。最早的征兆是护士给病人取血化验时血液不易抽出,容易凝固,严重时病人皮肤出现瘀血斑点。 2.消耗性低凝期:发生广泛血管内凝血,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低凝状态,此时病人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皮肤、黏膜、内脏、创口及注射部位发生广泛出血,实验室检查出、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纤维蛋原等减少。 3.继发性纤溶期:由于大量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血液凝固性更低,出血倾向更为明显,此时临床上表现为严重出血,休克,MSOF,实验室检查除血小板计数严重下降外,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减少,鱼精蛋白副凝实验(3P实验)阳性。 二、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 (一)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早期患者面色萎黄,于面部、颈部及上胸部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及肝掌,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偏硬,表面光滑,压痛不明显,脾脏可触及。晚期患者面色灰暗,皮肤、巩膜多有黄疸,男性患者乳房发育、压痛。肝脏缩小变硬,表面呈结节状。脾中度肿大,下肢出现浮肿。除上述肝功能障碍表现外,并有以下门静脉高压表现。 1.腹水 2.静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与开放肝硬化时,主要的侧支循环有三条: ①经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奇静脉而入上腔静脉。当侧支循环在食管下端和胃底部的黏膜下高度发展时,可形成静脉曲张。常因腹内压突然升高或进食粗糙食物,而致曲张静脉破裂,发生呕血等大出血的危险。 ②经脐静脉(肝圆韧带)、腹壁静脉、胸廓内静脉与上腔静脉相连,可形成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 ③门静脉系统的直肠上静脉与腔静脉系统的直肠下静脉及肛门静脉吻合,明显扩张时形成痔核,易破裂引起便血。 3.脾肿大 (二)幽门梗阻 患者主要症状为饭后饱胀感,反复呕吐大量发酵的隔日食物,呕吐后感觉舒适。主要体征全身表现为消瘦和脱水,腹部检查可发现空腹时上腹部饱满和胃型、蠕动波及逆蠕动波,并出现振水音。 (三)急性腹膜炎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常呈急性危重病容,表情痛苦,冷汗,呼吸频速表浅。咳嗽、呼吸、转动体位均使腹痛加剧,患者被迫采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腹部检查可见腹壁运动受限,腹式呼吸明显减弱或消失。当腹腔渗出液增多及肠管发生麻痹时,可显示腹部膨胀。触诊全腹出现典型的腹膜刺激征——腹壁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溃疡穿孔时,可出现板状强直。如腹腔内有较多游离液体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胃肠穿孔时气体进人腹腔以及肠麻痹,叩诊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四)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在炎症未累及腹膜壁层时,压痛可于上腹部或脐周围出现,且位置不固定。起病数小时后,右下腹部麦氏点有显着而固定的压痛及反跳痛,这是诊断阑尾炎的重要依据。医师加压于患者左下腹并突然松手时可引起右下腹痛,称为结肠充气试验阳性,嘱患者左侧卧位,双腿伸直,当使伸直的右腿向后过伸时引起右下腹痛,称为腰大肌征阳性,提示盲肠后位的阑尾炎。当阑尾炎并发坏死、穿孔时,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更为明显,并有局部腹壁紧张。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时,可触及压痛明显的包块。 (五)急性胆囊炎 患者多呈急性病容,常取右侧卧位。右上腹部稍膨隆,腹式呼吸受限,胆囊区有腹壁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墨菲征阳性。伴胆囊积脓或胆囊周围脓肿者,于右上腹部可触及包块。如引起胆囊穿孔或胆汁性腹膜炎,可出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表现。 (六)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按病理通常分为两型。 1.水肿型急性病容,表情痛苦,一般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胀,无腹壁紧张与反跳痛。上腹部或左上腹部有中度压痛,但常与主诉腹痛不相符。 2.出血坏死型除上述水肿型一般表现外,往往有休克体征。起初上腹部有明显腹壁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出现弥漫性腹膜炎时,则全腹有典型的腹膜刺激征。由于腹膜炎与出血可叩出移动性浊音。因肠麻痹而出现明显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当胰腺及胰周围大片坏死、渗出或并发脓肿时,上腹部可触及包块。 (七)肠梗阻 肠内容物在肠道内通过受到障碍时,称为肠梗阻。患者呈危重病容,表情痛苦,脱水貌,呼吸急促,脉搏增快甚至休克。腹部膨胀,腹壁紧张,有压痛。绞窄性肠梗阻有反跳痛;机械性肠梗阻时,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听诊肠鸣音亢进,呈金属性音调;麻痹性肠梗阻时视诊无肠型,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生理病理笔记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 1.DIC 2.FDP 3.华佛二氏综合征 4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二、选择题 A型题 1.DIC的最主要特征是 A广泛微血栓形成 B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功能紊乱 E严重出血 2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生成大于消耗的情况见于 A失代偿型DIC B代偿型DIC C过度代偿型DIC D急性DIC E亚急性DIC 3下述哪项不是DIC的病因 A细菌感染 B恶性肿瘤转移 C严重挤压伤 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 E白血病 4妊娠期高凝状态与下述哪项无关 A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增多 B纤溶活性增高 C高脂血症 D抗凝活性降低 E高胆固醇血症 5下述哪项不参与肝功能障碍诱发DIC的过程 A肝清除FDP的作用减弱 B肝解毒功能减弱 C肝生成凝血因子减少 D肝生成血小板减少 E肝释放组织因子增多 6内皮细胞受损引起DIC,与下述哪项无关 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B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C激活补体系统 D激活纤溶系统 E激活激肽系统 7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是通过活化 A凝血酶原 B%26#61507;%26#61653;因子 C组织因子 D纤维蛋白原 E钙离子 8大量组织因子入血的后果是 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B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C激活补体系统 D激活激肽系统 E激活纤溶系统 9红细胞大量破坏可释放下述物质而引起DIC A磷脂蛋白和ADP B%26#61507;%26#61520;因子和%26#61649;因子 C组织因子和凝血酶 D纤溶酶和激肽释放酶 E弹力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10下述哪项不是蛇毒的促凝机制 A激活%26#61507;因子 B水解凝血蛋白 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D触发外源性凝血过程 E激活%26#61507;%26#61520;因子来源:中国医学考试网-临床执业医师考试 11下列哪项是DIC的直接原因 A血液高凝状态 B肝功能障碍 C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D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抑制 E高脂血症 12DIC时血液凝固障碍表现为 A血液凝固性增高 B纤溶活性增高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E溶血性贫血 13DIC病人晚期出血的原因 A凝血系统被激活 B纤溶系统被激活 C凝血和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 D凝血系统活性%26gt;纤溶系统活性 E纤溶系统活性%26gt;凝血系统活性 14下述哪项不是DIC时产生休克的机制 A回心血量减少 B出血 C补体激活 D儿茶酚胺增多 EFDP形成 15华佛氏综合征是指 A肾功能衰竭 B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C肾上腺髓质功能衰竭 D垂体功能衰竭 E肺功能衰竭 16DIC造成的贫血属于 A缺铁性贫血 B中毒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溶血习惯性贫血 E失血性贫血 17裂体细胞是 A白细胞碎片 B内皮细胞碎片 C红细胞碎片 D血小板碎片 E肌细胞碎片 18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A红细胞计数 B血红蛋白浓度测定 C末梢血红细胞形态镜检 D红细胞脆性实验 E血浆胆红素测定 19DIC高凝期 A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 B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 C血小板计数增加,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 D血小板计数增加,凝血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 E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 20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 AFDP BA肽,B肽 C纤维蛋白单体 D心肌抑制因子 E血小板激活因子 21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是反映下述哪项内容的指标 A血小板的数量 B血小板的质量 C凝血因子的含量 DFDP的含量 E纤溶酶含量来源:中国医学考试网-临床执业医师考试 22DIC病人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A凝血酶时间延长 B3P试验阴性 C优球蛋白时间延长 D血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含量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