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补充习题》参考答案(七年级下册)
二十二新闻两篇
随文练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A(馈一溃 qiān –jiān sè 一sài )二、l.B 2.C 3.C三、l.百万:从内容看,中路30万,西路35万,东路35万,约合百万。交代了人民解放军渡江的人数,同时,写出了解放军所向披靡的气势。 不含:不包括。因几江当时尚未解放,这样写体现了新闻必须真实准确的特点,不会产生歧义。均是:都是。写出了人民解
放军渡江战线之长,烘托出战绩辉煌。 2.突破:表现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渡至: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 24小时内即已:强调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一、cānɡ zhǔ 嘉 噙 二、1.期盼 永载 2.镶嵌 3.闪动 庄严三、“百年”是概数,表示时间的久远。“真正”,言外之意是,在这以前香港同胞生活在殖民地社会中,听任别人主宰,并不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从此”,强调从现在开始。
问题探究
一、l.主体。 2.详写的是西路军、东路军;略写的是中路军。 3.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4.A(没有反映出新闻的主题)5.承上启下6.时效性、真实性、简明性7.前锋切断铁路线二、l.“世纪幽会”漠河上空 2.导语是第1段;主体是第2段到第5
段;背景是第3段;结语是第5段。 3.兴奋、激动(这既是干载难逢的宇宙奇景,又是研究太阳对地球磁场、电离层影响的良机,人们能够亲眼看到,我们的科学家又能利用这一良机进行研究,这不是兴奋而激动的事情吗?)
小卡片
提示:本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颈联运用项羽这一典故,勉励全党全军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不能沽名钓誉。
专题 荷.
咏荷诗歌五首
随文练习
一、l.荷叶2.荷花 少女的脸庞3.杂入、混入 不见踪影4.才 听觉5.始终不让采莲少女露面,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二、雨中留得盖鸳鸯 三、翠减红衰 四、托物言志 幽恨无穷五、露为风味月为香 六、略 七、C(不是莲花而是莲房)
问题探究
1.团结互助的精神。 2.美好品质 美丽动人
小卡片
示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红。——刘凤诘《咏大明湖》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一一汉乐府民歌《江南》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宋·李清照《如梦令》
爱莲说
随文练习
一、l.fán 多2.zhuó 洗涤3.xiè 亲近而不庄重4.xiǎn 少 二、莲,花之君子者也。 三、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对比衬托五、l.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2.唉!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六、l.君子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具有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2.因为作者托莲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着自己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进步思想与优美情操。这种情操与陶渊明的洁身自好,一般人的爱慕荣华富贵是不同的。
问题探究
一、l.(1)沾染、污染 (2)妖媚 (3)树立 (4)当,当然 2.(1)水里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可以往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3.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蓬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的。4.示例:我更爱它的实用价值。荷花不仅有观赏价值、精神价值,而且有实用价值。它的花清香可爱,可以卖钱,也可做茶叶,用以减肥;莲子和藕可以食用,而且是一种药材。它的全身上下都具有宝贵的经济价值。 5.示例:(1)菊花 (2)因为菊花是清净、高洁、长寿、吉祥的象征。我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的真诚。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此外,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药食兼优,有良好的保健功效。(不限此例,任何一种花都可以,只要说出理由) 二、l.主要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这样可以有条不紊地说明芙蕖的多种特点(可观、可鼻、可口、可用)。 2.本文侧重说明芙蕖(蓬花)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而周敦颐侧重说明莲花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
小卡片
写风度方面的句子有——“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第六单元诗词拔萃
二十三 毛泽东词二首
随文练习
一、l.yāo ráo 原指娇艳美好,这里指艳丽多姿。 2.mǎnɡ mǎnɡ 形容原野阔,无边无际。 3.xùn 差4.qiào 俊俏、美好的样子。 5.zhuó 通“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二、(1)中外驰名 松弛 (2)腊月 蜡烛 (3)稍微 树梢(4)竞赛 竟然 三、D(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即词谱,而不是词的题目。)
四、l.九州春色莺歌燕舞 四海征程龙腾虎跃 2.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国泰民安人寿年丰五、C六、l.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沁园春雪 2.待到l山花烂漫时 I-算子咏梅七、秦始皇/统一中国 汉武帝/开拓西域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洽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混乱割据局面 八、是按历史顺序由古至今排列的。 九、这样写,词的意境大气磅礴,气象雄伟,令人心胸开阔,心气豪爽,精神
奋发,为祖国山河如此壮丽而自豪,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大意如此)
问题探究
一、l.“其意”指陆游咏梅词的思想、情调、主旨和意象等。“反其意而用之”即用“卜算子”这个词牌和“咏梅”这个题材而表现‘j陆游词不同的思想内容。 2.这个“笑”,是藐视困难的笑,是苦尽甘来面对胜利[|勺欣慰的笑,是功成身退的谦逊的笑,是
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3.毛泽东的词通过州梅化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刚椎的决心和信心。4.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但仍保持高洁情怀形象。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却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5.示例:我最爱的的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它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春天到来百花盛开,梅花为此而高兴的样子,表现了梅花高尚的品质,给人联想无穷。(此题可自由发挥,不要受示例限制) 二、l.《梅花》中以“墙角”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端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
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 2.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小卡片
示例: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一元·王冕《墨梅》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一唐·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宋·卢梅坡《雪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梅花》
二十四 古代诗词三首
随文练习
一、1、zhù 指的是梭2.shuò 北方3.zhuó 穿4.dān 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5.yì 割6.xiǎnɡ 用食物款待7、yàn 晚8.bì 破旧 二、扑朔迷离 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 示例:这个反贪案子扑朔迷离。 三、C(将军、壮士、百战、十年,皆为虚指) 四、这个说法欠妥当。在“木兰无长兄,阿爷无大儿”的情况下木兰代父从军,为圈分忧,一方面表现了木兰对国家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木兰的孝道。木兰代父从军是木兰“忠…‘孝”精神的表现。 五、提示:可以从下面的角度来考虑:①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财富;②我国花木兰形象深受世界人民喜爱;③我国的影视拍摄技术有待提高。 六、略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割麦的农民用尽了力气还不觉得(其实是顾不上)天气的炎热,只是珍惜夏口较长的白天,争取多干些活儿。农民的这种心理状态,反映了他们窘迫的处境。麦收季节,他们总想把成熟的庄稼尽快收割回家,以便缴纳繁重的赋税,不至于像诗中的贫妇那样失去赖以生活的田地。 八、拿农民在夏日割麦的辛苦、贫妇在田中拾穗的辛酸和作者自己不事农桑却丰衣足食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以及深深愧疚的思想感情。
问题探究
一、l.表达雄心壮志的词。 2.A 3.“梦回”即梦醒的意思。它告诉我们,以下描写的战争场面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4.用了对仗手法,描绘了战争爆发前的情状。 5.“秋”用得最好。它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气氛。 6.“了却”是完成的意思。“君王天下事”是指恢复中原等大事。 7.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沉痛悲愤。 二、1.诗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词,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
一两个,而是一大帮。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2.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令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
3.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当这蝗“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一乐一一悲,却判若天壤。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从而把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