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电气 094 黄纤
从书中领悟人生,把书的哲理和现实结合在一起,以前每次看小说的时候,总
是关注其中精彩的故事情节,却不曾深刻控气人物背后的故事,事物的存在总是有
道理的,根据<红楼梦>我们可以清楚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人物的一举一动总是
和他的性格习惯分不开的.
近日,罗玉凤问题被媒体和网络吵得沸沸扬扬,国际媒体也开始关注这个
问题,很多高校大学生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 不同的人有
不同的解读, 但是理性探讨问题的人不多, 比较深刻的分析文章也比较少。 其实,
凤姐现象不是孤立的,它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诸多问题, 许多问题也是我们应该冷
划思考并加以面对的.北京大学博士生对此发表评论,认为凤姐现象是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过程当中反映我国社会存在的巨大贫富差距,她所说的择偶标准可以说是
社会现象在头脑中的一种反映,其次, 凤姐现象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巨大变化大背
景下对人性全面发展思考的欠缺和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忽视。她从小山村来到
大城市,一下子被这喜虹灯所在的地方接触的信息给策狼了她的人生价值观,物质
生活的巨大改善带来的是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也许很多人会对风姐给予嘲笑与讽
刺,但是我们更应该去审视这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经济发展的现况-
对于一个问题的观察与研究,我很欣赏,甚至是候服福尔摩斯,即使是小说
中虚构人物,他做化学研究可以一两个星期不出门,他的思维方式从不把主观情绪
与脐测加进去,因为他明自什么是真正的现实.其实我自己也希望追求一种完美达
到思维模式,可总是摆脱不了自己的个人主观情绪,引发了效率的低下.观察问题
总是要和现实结合在一起的,我们不能戴上一个所谓的套子,就把自己的的想法大
体地通过套子说表现出来,可是本质的东西却没有涉及,最近看了一下朱光潜先生
的<西方美学史>,虽然没看很多,但是作者的思想却在这本书体现的很完美.作者
在书中提到,我们不能只惑上马克思主义的套子来分析每一个问题,对于历史,我
们必须详尽地把每一个时间段每个有意义的事件详述,才能算的上是一部历史.历
史上的任何一个美学家都几乎是哲学家,从历史发展时期来看,在经历了长期的社
会大生产劳动之后,从农业到小商品工商业,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战争的扩张,
交通的便利,各个统治者围绕者利益这个词不停地在战斗.作者在文中前言提到,
我们之所以要研究美学,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一部美学史来审视每个时期的文化
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对比今日,最终美学的社会功用是研究经济发展史,促进经
济的和谐
其实我对于文化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无论是古老灿烂的东方文化还是西方
文化,都是在不同历史背景时候的人们思维意识的融合.可是说到历史,就会不自
主的想到历史前进的动力有哪些,马克思、思格斯和列宁在上引三段关于历史唯
物主义的教导里(8)一致表定了有三种: 1. 经济结构即现实基础,2, 法律的和
政治的上层建筑,3。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或思想体系。自己虽然不是
很看的透,但是我主观的认为历史前进了,也就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升华了,经济发
达了,同时也就是约束人们活动的条例加深了,不再和以前的人们一样过度放纵,
因为我们的生活要继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物质生活的提高,却带来了
精神生活的巨大压力,是欲望的膨胀么,我也不是很了解这个问题,也许这个问题
的探究对于我才刚刚起步.
生活在县城里,看着人来人往的车辆,想起了古希腊时候毕达哥拉斯学派对
于自然的解说.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所要研究的东西是很复杂繁多的,因此研究
者们就希望找到一个能解释万物存在机理的元素,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间万
物存在的元素是数.没错,这是历史介绍的,当时人们对于哲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因此对于哲学的研究总是把它与自然科学联系在一起,
毕达哥拉斯学派大多数人都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譬如对于音乐, 他
们首先从数学和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发见声音的质的差别(如长
短,高低,轻重等) 都是由发音体方面数基的差别所决定的。例如发音体 (如琴
弦) 长,声音就长,震动速度快,声音就高,震动速度慢,声音就低。因此,音
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的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是由高低长短轻重各种不同的音
调,按照一定数量上的比例所组成的。应用在现实上,人来人往的车辆也是由数
量造成的,这也是一种和谐,如果多一辆,也许就会造成堵车,少一辆,又感觉不象是
一种和谐美.他们把音乐推广到建筑和雕望,探求什么样的数量比例才会产生美的
效果.艾如在欧洲流传已久的黄金分割,他们有时候也认为圆球形最美,这就是数
与和谐的原则,可是这个学派强调把数量关系加以绝对化和固定化,而后来的研究
则证明世界的不断变动和更新,例如,没有人能在同一河流里插足两次,这便是美
学的一段发展史.
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眼光太狭隘了,看问题只是注重表面现象,却很少去挖蚀
背后的深刻哲理.譬如一部电影,我只是看其中的故事情节,却不曾去回味电影中
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这其中的社会现实性.电影是一种文化,可是对于经常喜欢
看电视剧的我们来说,商业片与艺术片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传统商业片仿制的香
港模式让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什么警菲片,僵尸片,可是看过之后开始觉得吴了,,
故事的老套让我开始掉骨口了,或许是经常看那种故事情节片的缘故,感觉自己看
电影的素质没有跟上去,那次看到刘青云的<神探>,我才发现这样一部艺术片,我
居然没有看情,对于影片主人公的不符合逻辑的线索发展,我开始觉得这部电影很
破,等我看了影评之后才发现是自己的认识短浅,没有抓住主人公的心理脉络.书
上说从民族内涵和社会现实去审视一部好的电影,不论是以前的仿香港的商业片,
还是“纯艺术路线”模式下的影片,不能赁主观感觉去审视一部电影,多角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