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它通常是利用陈述对象同另外事物的共同点来描述这陈述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拟另一个事物或情境。这种打比方的修辞手法,就叫比喻。运用它可以用最小的语言体积容纳最多的语言精华,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喻词(标明比喻关系的词)。例句:雪花如鹅毛般飘落。本体是雪花,喻体是鹅毛,喻词是如。比喻修辞是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的重点,主要体现在词语理解题里。接下来我们主要讲一下子在考试中如何运用它来做题。
一个比喻包含本体和喻体。由这两个知识点出发,我们知道,如果考查对本体的理解,我们必须找准喻体的比喻对象。例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在这个比喻里,喻体明星要说明的对象就是街灯。
例1: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颁奖辞中对刘翔的评价有这样一句话:“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这段文字中“风一样的年轻人”是一个极致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