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柳州市高考生物三模试卷
1. 下列实验中,不经过染色即可在显微镜下清晰观察到的是( )
A. 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B. 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C. 黑藻细胞的叶绿体及细胞质流动D. 经低温诱导培养的大蒜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
2. 细胞呼吸的原料不仅是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将木糖转化为乙醇,大致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B. NADPH在该反应中只起提供能量的作用C. NAD+会转变为NADH并与O2结合生成水D. 对酶的空间结构进行改造可能提高乙醇产量
3. 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均须附着于纺锤丝,才能使分裂正常进行。一种称为纺锤体装配检查点(SAC)的监控机制能监视纺锤丝附着过程,一旦发现如图所示的异常现象,便暂停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使分裂停止。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MCC对APC具有促进作用 B. 图中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 图示异常也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中 D. SAC监控确保子细胞染色体数正常
4. 下列遗传病中一般不含致病基因的是( )
A. 白化病 B. 21三体综合征 C. 囊性纤维病 D. 抗维生素D佝偻病
5. 我国陈薇院士团队通过将控制合成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重组到腺病毒基因组中,研制了全球首款可吸入式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该种疫苗通过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激发黏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三重保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皮肤、呼吸道黏膜等是抵御新冠病毒攻击的第二道防线B. 吸入式疫苗可以直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新冠病毒的抗体C. 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D. 感染过腺病毒的人群使用该疫苗预防效果可能会降低
6. 某自花传粉植物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间均完全显性。现基因型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F1。若此植物存在bb个体致死现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 )
A. 3:1 B. 6:2:3:1 C. 9:3:3:1 D. 15:5:1:1
7. 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和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该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其进行的电子传递和H+跨膜转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催化ADP生成ATP的酶是图中的 ______ ,一定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的是图中的 ______ 。 (2)O2在类囊体腔内生成,要释放到外界,首先经过类囊体膜,其跨膜运输方式为 ______ 。反应中生成的NADPH与ATP是否先要跨膜运输,才能到叶绿体基质参与暗反应?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______ 。 (3)ATP的形成由H+从类囊体腔向叶绿体基质跨膜运输形成的质子流驱动。膜结构的完整性对完成此过程至关重要,原因是 ______ 。
8. 针灸起源于中国,其治疗疾病的核心机理之一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部位(穴位)远程调节机体功能。研究表明,先针灸,后在针上通以微电流,进行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ST36)”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等物质,从而抑制由细菌脂多糖(LPS)引发的炎症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ST36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属于 ______ 调节,上述调节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肾上腺属于 ______ 。 (2)电针刺激产生的兴奋在迷走神经与肾上腺连接形成的突触结构处的传递的特点是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3)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小鼠腹部的天枢穴不会抑制由LPS引发的炎症反应,科学家发现在ST36存在PROKR2感觉神经元,为探究PROKR2感觉神经元在上述“针灸抗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科学家利用正常小鼠(A组)和PROKR2缺失小鼠(B组)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重复实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如下:
TNF含量分组
电针刺激前
电针刺激后
正常小鼠(A组)
9.8ng/mL
5.1ng/mL
PROKR2缺失小鼠(B组)
14.1ng/mL
13.9ng/mL
注:TNF是炎症因子,可引发炎症反应。 ①实验开始时应对两组小鼠分别 ______ ,以达到预期效果。 ②据实验结果可知,电针刺激小鼠ST36,可缓解LPS引发的炎症反应,该作用效果依赖PROKR2感觉神经元,判断的依据是:A组 ______ ,而B组 ______ 。
9. 互花米草入侵是当前我国滨海湿地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科研人员针对其入侵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野外调查互花米草的常用方法是 ______ ,影响互花米草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非生物因素外,还包括捕食及 ______ (至少答2点)等生物因素。 (2)互花米草株高达1-3米,本地植物黑麦草株高为0.8-1米。科研人员制备了互花米草的浸提液,并用其处理本地植物黑麦草的种子,种子发芽指数变化见图。据上述信息分析,互花米草在生存中占据优势的原因是 ______ 。 (3)目前对于互花米草的治理主要采用“刈割+翻耕”的人工处理,研究人员考虑从原产地引入麦角菌进行 ______ 防治,该菌可以感染互花米草花部,从而降低其种子的产生。在引进该菌前,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有: ______ (试列举两点)。
10.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解决了“基因是什么”的问题,却又产生了新的研究热点“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许多科学家为解决该问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生物的基因通常是指 ______ 。 (2)真核生物的基因主要存在于 ______ ,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位于 ______ ,中间有核膜阻隔,因此克里克认为DNA和蛋白质之间,必然还有一种中间物质充当信使。科学家们推测RNA就是信使,理由是 ______ (至少答出2点)。 (3)在1960年之前,科学家已观察到细胞内核糖体含有RNA(即rRNA)。但是,当时的年轻科学家Monod和Jacob认为rRNA不可能是信使。请依据你所了解的rRNA相关结构进行分析,rRNA不可能是信使的原因是 ______ 。 (4)1961年,Monod和Jacob提出“mRNA假说”,即细胞内必然会存在另一种RNA作为信使,并将其命名为mRNA。请你从蛋白质种类多样性、合成过程的角度分析,mRNA要行使信使的功能应具有的重要特征是 ______ (请写出2点)。
11. 番茄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和破坏力。番茄青枯病可通过以根际促生菌作为描抗微生物抵御青枯雷尔氏菌进行生物防治。因此,发掘新的高效能描抗青枯病病原菌的促生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样本采集及描抗细菌菌株分离纯化时,应采集某地番茄青枯病发病果园中 ______ (填“健康”或“患病”)植株根际土壤,在番茄青枯病发病果园中取样的原因是 ______ 。先称取1g土壤添加到盛有 ______ 的三角瓶中均匀振荡后,置于恒温水浴 15min。经分离培养后,挑取单菌落进行划线纯化。 (2)进行描抗细菌的分离筛选时,为比较不同根系微生物纯化菌液对青枯病病原菌的描抗作用效果,科研人员配制了含有青枯病病原菌的平板,在含青枯病病原菌平板上滴加 ______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抑菌圈的大小,措抗作用越强则 ______ 。 (3)通过对描抗细菌产酶活性进行测定,筛选出4株菌株,随后进行青枯病预防实验。现有番茄幼苗、4种菌液、青枯菌菌液、无菌水等。请设计实验比较菌株的预防效果 ______ (写出实验思路)。
12.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大卫•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离子通道蛋白TRPV1(辣椒素受体)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如图为大卫•朱利叶斯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发现TRPV1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抽取背根神经节细胞的总RNA,并分离纯化得到mRNA,再经过 ______ ,得到全部的cDNA。cDNA结构上的特点有 ______ (请写出2点)。 (2)将cDNA与 ______ 连接后储存在受体菌群种,获得cDNA文库。将cDNA文库分为16000个克隆池,并将每个克隆池瞬时转移到 ______ 中。 (3)将荧光钙敏感染料Fura-2和辣椒素同时加入转染细胞的培养基,一段时间后观察克隆池的荧光产生情况。若发出荧光,则说明 ______ ,发荧光的机理是 ______ 。通过对该池进行进一步细分和重新评估从而获得TRPV1受体,并提取出TRPV1受体基因。 (4)已知薄荷醇能与TRPM8(感受器的受体)结合,并激活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请你尝试设计实验寻找能够编码TRPM8的基因。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需要经过苏丹III染色才可观察到,A错误; B、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不含色素,其质壁分离与复原,不经过染色不能在显微镜下清晰观察到,B错误; C、叶绿体含有色素,黑藻细胞的叶绿体及细胞质流动不经过染色即可在显微镜下清晰观察到,C正确; D、经低温诱导培养的大蒜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需要经过染色才能在显微镜下清晰观察到,D错误。 故选:C。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本题考查显微镜观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答案】D
【解析】解:A、无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散失,A错误; B、据图分析,NADPH在反应中还可作为还原剂,B错误; C、无氧呼吸过程中不消耗氧气,不发生NADH并O2结合生成水的过程,C错误; D、酶的结构决定功能,对酶的空间结构进行改造可能提高乙醇产量,D正确。 故选:D。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不释放能量。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解:A、据图分析可知,APC会促进有丝分裂的完成,而出现异常现象时,会暂停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和有丝分裂的继续进行,说明MCC对APC具有抑制作用,A错误; B、据图可知,图中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正确;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过程,故图示异常也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中,C正确; D、(SAC)的监控机制能监视纺锤丝附着过程,SAC监控确保子细胞染色体数正常,若纺锤体装配检查点(SAC)的监控机制失常,将产生变异的子细胞,D正确。 故选:A。据图分析,图为纺锤体装配检查点(SAC)的监控机制能监视纺锤丝附着过程,一旦发现如图所示的异常现象,则3M2B附着在对侧着丝粒上,并激活MCC,后者抑制APC的活性,便暂停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和有丝分裂的继续进行,直到双定向作用完成才能继续进行分裂。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解:A、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含有致病基因,A错误; B、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通常不含致病基因,B正确; C、囊性纤维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含有致病基因,C错误; D、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显性遗传病,含致病基因,D错误。 故选:B。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5.【答案】D
【解析】解:A、皮肤、呼吸道黏膜等是抵御新冠病毒攻击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 B、由题可知,吸入式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中的S蛋白基因需先表达出S蛋白,再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新冠病毒的抗体,B错误; C、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接触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靶细胞内的病毒暴露出来,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C错误; D、感染过腺病毒的人群体内存在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使用该疫苗预防效果可能会降低,D正确。 故选:D。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特异性免疫。本题以新型冠状病毒为题材,考查人体免疫调节,需要学生识记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及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结合题干信息准确作答。
6.【答案】A
【解析】解:正常情况下,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的表现型比例为A_B_:aaB_:A_bb:aabb=9:3:3:1,若此植物存在bb个体致死现象,即A_bb和aabb个体都致死,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A_B_:aaB_=3:1,A正确。 故选: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7.【答案】CF0-CF1 p680、p700 自由扩散 NADPH与ATP的生成发生在类囊体膜的叶绿体基质一侧,因此不需要跨膜运输 完整的膜结构有利于保证膜两侧具有较大的H+浓度差
【解析】解:(1)由图可知,催化ADP生成ATP的酶是图中的CF0-CF1,p680、p700可吸收光能,说明其一定含有叶绿素。 (2)O2通过自由扩散由类囊体膜释放到外界。由图可知,NADPH与ATP的生成发生在类囊体膜的叶绿体基质一侧,因此不需要跨膜运输。 (3)完整的膜结构有利于保证膜两侧具有较大的H+浓度,从而形成质子流驱动ATP的形成。 故答案为: (1)CF0-CF1 p680、p700 (2)自由扩散 NADPH与ATP的生成发生在类囊体膜的叶绿体基质一侧,因此不需要跨膜运输 (3)完整的膜结构有利于保证膜两侧具有较大的H+浓度差光反应过程中,来自于太阳的光能使绿色生物的叶绿素产生高能电子从而将光能转变成电能,然后电子通过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中的电子传递链间的移动传递,并将H+质子从叶绿体基质传递到类囊体腔,建立电化学质子梯度,用于ATP的合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8.【答案】神经 效应器 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注射等量的LPS 电针刺激后TNF含量低于受刺激前 电针刺激前后TNF含量相当
【解析】解:(1)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ST36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是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神经调节;上述调节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肾上腺属于效应器,能对传出神经传出的兴奋做出效应。 (2)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故电针刺激产生的兴奋在迷走神经与肾上腺连接形成的突触结构处的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 (3)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PROKR2感觉神经元在“针灸抗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PROKR2的有无,可通过处理获得两种类型的小鼠,因变量是炎症反应情况,可通过TNF的含量进行比较,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 ①实验开始时应对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LPS(引发炎症反应),以达到预期效果。 ②分析题意可知,TNF是炎症因子,可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据实验结果可知,电针刺激小鼠ST36,可缓解LPS引发的炎症反应,该作用效果依赖PROKR2感觉神经元,判断的依据是:A组电针刺激后TNF含量低于受刺激前,而B组电针刺激前后TNF含量相当。 故答案为: (1)神经 效应器 (2)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注射等量的LPS 电针刺激后TNF含量低于受刺激前 电针刺激前后TNF含量相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3)传递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答案】样方法 种间竞争、寄生、共生及种内斗争 互花米草长得更高,在竞争光照中处于优势,同时还可以向环境释放某些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繁殖 生物 麦角菌是否能适应本地的环境存活;麦角菌会不会破坏环境造成新的生物入侵;麦角菌会不会造成本地生物致病等
【解析】解:(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故野外调查互花米草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影响互花米草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