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游戏精神 实现游戏课程化
所谓游戏精神,就是一个人自主地创造和愉悦地体验生命的能力、生存的价
值和生活的幸福的积极精神。秉持游戏精神,游戏课程化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
的天性, 儿童的游戏等于学习, 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游戏既是幼儿园教育的手段,
也是幼儿园教育的目的。
我们知道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 这一共识写进了教育部的诸个文
件中,并成为幼教办的共识。 但在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幼儿园没有做到使游戏成
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只是一个限定在特定时间或特定空间里的局部活动。 究
其原因, 与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游戏和课程两个核心的传统有关。在这个传统中,
游戏被解释为自然状态中的动物性行为, 而课程则是传递学科知识体系的载体或
架道。这种“双核” 现象,正是造成游戏与课程难以结合、游戏不可能成为幼儿
园示育的基本活动的结构性原因,也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学理原因。
游戏课程化的理念正是针对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双核”现象,提出要变双核
为单核的目标。只有实现了这个“核变”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精神才能真正落实。 游戏课程化理论
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的游戏等于学习,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游戏既是
幼儿园教育的手段,也是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幼儿园教育中的游戏,是手段与目
的的统一。这个观点是游戏课程化的理论核心
围绕五大领域生发活动
游戏课程化过程中的生长点, 是指围绕着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生发出来的教
育活动。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而产生的新游戏,不是最初游戏的简单重复,而是
在更高层而上的引申和提高。 游戏链的不断延伸所组成的课程, 与传统课程最本
质的区别是让儿童在自己的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