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
-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粉丝”式家庭医生制实施情况工作总结
为不断深化社区卫生全科服务理念和深入实施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加快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我中心按照宁波市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制试点工作方案要求,于2011年开展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以“粉丝”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制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背景
2011年底我中心常住人口为60568人,高血压患者5809人,糖尿病患者1106人,恶性肿瘤患者241人,冠心病、脑卒中患者230人,慢性阻塞性肺炎91人,合计慢性病患者7477人。大量的慢性病患者人数,却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 慢性病的防制任务愈加迫切与繁重,慢性病管理工作和建立健康档案成为制约中心公共卫生工作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成为全街道重要的社会问题与公共卫生问题。一方面是辖区内大量慢病患者需要合理的健康指导,一方面是责任医生被动“硬性”指派服务对象和慢病患者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对社区医生的技术不放心、不信任。有时会出现医生一头“热”,居民一头“冷”的局面极大挫伤社区医生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对自身职业价值观产生动摇,导致一部分的公共卫生管理未落到实处。
中心为积极调动社区责任医生和辖区慢病患者的主动性,提出了“签约粉丝”创新性工作思路。通过医生主动通过改善服务态度、提升业务水平来达到吸引“粉丝”的目的,与之签约,构成一个更加和谐紧密的医患关系,方便日后顺利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一、创新内部治理机制,开展综合改革,为全面实施“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搭好桥、铺好路。
早在2010年底,我中心就结合实际工作、深入开展“三思三创”活动,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将2011年确定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年。明确中心的工作核心由“以经济为中心”转变为“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为中心”。创新内部治理机制,完成组织体系重构,建立以全科团队为核心的组织结构。改变原来的“三科一室”组织结构为“全科团队系统、支持系统和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撤销中心全科门诊室及防保科设置。将社区医疗机构需要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真正下沉到每一个全科团队。另外创新绩效奖金分配,打破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吃大锅饭”的传统,分配上向社区开展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倾斜,进一步激发了全科团队医生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积极性。为开展“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服务模式,在中心深入开展以“粉丝”为基础的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顺利实施。中心成立了“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中心全体职工统一思想,掀起“寻找粉丝、吸引粉丝、签约粉丝”的高潮。
(二)、制定方案、质控制度及质控评分表。明确规定“签约粉丝”家庭的数量,质量等指标要求。同时召开团队长会议听取各方意见,征求中心医务人员的各种建议,对各类材料数据进行分析,不断形成和完善方案。
(三)、为更好开展工作,中心定期开展培训,强化社区责任医师及社区护士开展“粉丝”式家庭医生制工作的业务能力。采用“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提升广大医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2011年10月份举办二期关于“家庭医生制”工作的培训课程;11月份召开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制”知识竞赛。2012年带领中心全科团队长参加全国性的有关“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研修班等。2012年开始,每个月都对全体社区责任医生进行家庭医生制工作培训,不断加深大家对于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的认识。
(四)营造“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氛围,利用多种手段,多条途径,在街道、社区、中心广泛宣传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中心班子多次向街道领导汇报“粉丝”式家庭医生制工作开展实施情况;联合街道全部社区开展宣传,在2012年6月在白云街道辖区内所有楼道张贴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告知书,做到全覆盖推广;通过横幅、电子屏、展板等形式宣传“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印刷“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手册;召开“粉丝”与家庭医生见面交流会等各类活动。
(五)、进一步加强中心信息化建设,推进“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信息化水平。和金唐公司协商配合,在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中安装家庭医生制电子签约系统和粉丝签约档案核对系统。方便社区责任医生在家庭医生工作中的慢病随访的电子录入及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
(六)、质量控制绩效考核
质控科每月对责任医生“粉丝”家庭医生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质量控制,总结优点与不足,出具工作小结。同时在中心食堂和质控科墙面张贴“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家庭工作进度服务情况一览表,通报每个月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情况。质控科专管人员根据考核评分表将质控结果量化。质控结果与当月绩效奖金挂钩。
三、稳妥推进、分步实施,有序开展“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
(一)“粉丝”式服务酝酿筹备期
2011年初,中心提出“粉丝”服务的概念,要求中心医务人员要与患者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粉丝”关系。开展“粉丝”式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二)“粉丝”式服务开展慢性病服务实践期
2011年5月开始,每位社区责任医生在一个月内完成50个慢性病粉丝的个体签约工作,按照海曙区慢性病契约式服务的要求开展随访管理工作。共签约924个,极大提升了慢性病随访管理的依从性和管理率。
(三)“粉丝”式家庭医生服务探索试点期
2011年10月开始,每位社区责任医生在年底前完成对前期签约的“50个粉丝”向“50户粉丝家庭”的转变。全面启动“粉丝”式家庭医生制的试点工作。责任医生对“50户粉丝”每月进行随访1次(不限随访方式,但要求真实记录),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体检计划、保健措施,提供疾病咨询和健康教育。
(四)“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完善期
2012年开始,中心全面开展“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要求每名社区责任医生在年底前完成200户粉丝家庭的签约工作。粉丝家庭尽量以依从性较好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为主,其他人群为辅。本着自愿的原则,责任医生在辖区范围内,选择愿意接受社区责任医生管理的“粉丝”,双方签订协议,各自遵守协定。通过张贴签约告知书、门诊、社区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