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

149阅读 | 6收藏 | 12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第1页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第2页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第3页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第4页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第5页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第6页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第7页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第8页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第9页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第10页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第11页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第12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2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初见先生 上传于:2024-07-06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世说新语》两则 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 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 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    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七、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第16课《诫子书》会知识点梳理  一、【课题解析】  诫:告诫、劝勉。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本文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二、【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三、字词句梳理  读音:  夫(fú)   淫慢(yín)   励精(lì)   险躁   治(yĕ)性  遂成   穷庐     淡泊  字词理解:  1、一词多义   “以”  “成” 2、古今异义“险”  “穷”  “去”  3、词类活用  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明确。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非志无以成学       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 句子: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四、朗读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随岁月而消失,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六、背诵课文 七、文意理解:  1、 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两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按照议论文的结构理解文章,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 主题思想:诸葛亮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3、 填空:      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全文中心论点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八、积累成语、名句:     淡泊明志  俭以养德   宁静致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狼》知识要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是他的书房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郭沫若盛赞蒲氏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特殊字词  1.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通“只”  2、古今异义:  ①股:古义为大腿,身已半入,只露尻尾;今为屁股。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