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达标测评
(考试时间:150 总分:160)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北京时间6月15日,NBA季后赛总决赛第五场开打,勇士主场对阵骑士,第一节库里高抛篮下,博古特 ,空接暴扣。
②全国政协委员张喆人坦言,由于利益的原因,虚报就业率统计、“毕业生签虚假协议”已成为一些高校 的粉饰方法。
③英国苏格兰一对24岁的年轻情侣拥有共同朋友和共同兴趣,甚至情人节互赠的礼物都一样,真是 。
A、心照不宣 心有灵犀 心领神会
B、心领神会 心照不宣 心有灵犀
C、心有灵犀 心照不宣 心领神会
D、心有灵犀 心领神会 心照不宣
【标准答案】 B
【解析】
心领神会:指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心领神会”侧重于一方对另一方的意思能够领会,①句中正是博古特对库里的意思“心领神会”。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心有灵犀:指彼此的心意相通。“心照不宣”侧重于指大家都明白,与②句语境相符。“心有灵犀”则是侧重于指双方,常用于情人间,与③句语境相符。
【end】
2、(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在瑞士举行,参加本届论坛的中国代表有马云、任正非、林毅夫以及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参加了本次论坛。
B、对于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进程而言,国资流失成为隐藏其中的一个毒瘤,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完全可能会造成本轮改革的倒退。
C、多年来,由于气候变迁、过度放牧和人类的不合理活动,造成生态日趋退化,沙漠化程度不断加剧,沙尘暴频繁发生。
D、以白居易的名字命名杭州国际机场,绝不是一种风花雪月,对于挖掘、扩大杭州和西湖的文化内涵,以及城市文化品位和国际知名度大有裨益。
【标准答案】 B
【解析】
A、句式杂糅,可删掉“也参加了本次论坛”。C、并列不当,“过度放牧”属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滥用介词,句子没有主语。D、搭配不当,“挖掘、扩大”和“城市文化品位和国际知名度”不能搭配,可以在“以及”后加“提升”一词。
【end】
3、(3分)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忽然远方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水,水面上是一排紧挨一排的小红船。在前进着的吉普车里,再仔细看, 。
A、这不是水,而是缥缈的地气,地气中那一些低矮的建筑似一片船队
B、这不是水,而是缥缈的地气,地气中船队似的那一片是一些低矮的建筑
C、那不是水,而是缥缈的地气,地气中船队似的那一片是一些低矮的建筑
D、那不是水,而是缥缈的地气,地气中那一些低矮的建筑似一片船队
【标准答案】 C
【解析】
“在前进着的吉普车里”强调了视线的变化,由“远方。。。。的水”可知“水”为远望所见,指示代词应用“那”,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既然远望所见的水是地气,那么水面上的那些小红船是什么呢?根据语段内容前后照应以及句式一致的原则,可选定答案为C。
【end】
4、(3分)下列诗句与“马驰原野繁花茂”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羊羹美酒庆丰收
B、羊毫随意绘新图
C、羊跃神州事业兴
D、羊踏青坪报喜来
【标准答案】 C
【解析】
按照“对仗”的规则——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结构对结构等可知:“马”对“羊”,“驰”对“跃”,“原野”和“神州”相对,“繁花”和“事业”,“茂”和“兴”相对。
【end】
5、(3分)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一共四句话,其中不得体的一处是(3分)( )
①我们都知道您父亲是一位蜚声文坛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读者甚众,影响极广。②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拜读过他老人家的诸多大作,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③您是他老人家的爱子,耳濡目染间,一定对令尊的作品有独到见解。④今天,您能于百忙中有幸受访,我们深表感谢。
A、①
B、②
C、③
D、④
【标准答案】 D
【解析】
“有幸”应改为“应邀”。
【end】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故工部营缮司主事刘君墓志铭
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刘季篪卒于官。其孤绅、寅奉事状,介吏部郎中陈叔刚请为幽堂之铭,将归葬焉。君为刑部侍郎时,尝监修永乐大典于文渊阁,与予常相聚,有知契,故不得辞。
君讳韶,字季篪,以字行。自幼端静,喜学问,登洪武甲戌进士第。尝持节使云南、四川、朝鲜,所至宣上德,达民隐,馈赆一毫无所受。事闻,赐钞袭衣。丁丑,升陕西布政司左参政。先是,陕有逋赋,民积岁不能输,有司峻刑督之。君至,慨然曰:“民困,故不能输。为之父母,又忍峻刑督之耶?”与其寮谋分行郡县,解其絷,缓其期,劳来绥辑,而从容劝诱焉。民皆感激思奋,曰:“是赤子矜念我,我可不戮力以累仁人。”奔走假贷以输,无几毕完。洪渠水溢为民患,躬行视之,为设法治堰,民赖以安。盖凡可以利民者,率尽心焉。华有郭子仪祠已坏,过之,叹曰:“此崇德教民之务,何可忽?”督令丞修葺之。凡所过祠宇,有关风化而坏者,必风郡县葺理之。
被召为刑部左侍郎,尤恳恳重民命,平反具狱数事。有典守钱谷而亏兑者,既被逮,则援引千余人同罪,君廉知其诬,卒辨所诬引者释之。河阳逆旅夜有朱、赵二人异室而宿,朱怨家后追至,杀之而误中赵。逆旅主人疑朱杀之,追执送官。鞫讯考掠,朱不胜,遂诬服,不敢求辨。君特缓其狱,遣人密察之。无几,有司竟得杀赵者,而朱以缓狱不死。扬州民胡氏,夜有贼入其室,杀人而遗刀尸傍。旦视之,柄有邻家苏氏私识。官捕鞫苏,苏曰:“家失此刀久矣。”不服,既备极诸刑,竟诬服。君潜使人怀刀往察其邻,一童子识之曰:“我家物也。”遂得贼而释苏。盖其理刑,一以求生为务。壬寅,得痹疾,明年正月某日卒,享年六十有一。
君为人清素,虽历显要而泊然自持。雍容雅度,有犯不校。闲暇手不释巻,有陶靖节、韦刺史之趣,所著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节选自《东里文集》,有删改)
【end】
(4.5分)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是,陕有逋赋 逋:拖欠。
B、有典守钱谷而亏兑者 典:掌管。
C、柄有邻家苏氏私识 识:识别。
D、雍容雅度,有犯不校 校:计较。
【标准答案】 C
【解析】
识:标记。
【end】
(4.5分)7、与“奔走假贷以输”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可不戮力以累仁人
B、而朱以缓狱不死
C、一以求生为务
D、盖凡可以利民者,率尽心焉
【标准答案】 A
【解析】
A、和例句中的“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来。B、介词,因为。C、介词,把。D、和前面的“可”组成复合词,理解成“能够”。
【end】
(4.5分)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洪渠水溢为民患,躬行视之,为设法治堰,民赖以安。
译文:( )。
(2)鞫讯考掠,朱不胜,遂诬服,不敢求辨。
译文:( )。
【参考答案】 (1)洪渠河水泛滥成为百姓的祸患,他亲自巡视查看水患,替百姓设法修理堤堰,百姓依靠这些安定下来。
(2)审讯拷打后,姓朱的受不了严刑,于是屈打成招,不敢再请求辩解。
【解析】
(1)译出大意给2分;“躬行”“赖以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给1分;“鞫讯考掠”“不胜”“诬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end】
(4.5分)9、请用几个四字短语概括刘季篪的品质。(4分)
答:( )。
【参考答案】 清正廉洁、关爱百姓、秉公办案、恬泊自持。
【解析】
找出文中描写刘季篪事迹的有关内容,从中分析出其品格。如文中写他任陕西布政司左参政时,释放因拖欠租税而被拘捕的百姓,放宽他们的期限,从中可看出他对百姓的关爱。再如最后一段总结,写他为人清廉朴素,虽然历任显要官职却保持了淡泊自持的个性,可概括出他清正廉洁、恬淡自持的品质。
参考译文:
永乐二十二年,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刘季篪在官任上去世。他的儿子刘绅、刘寅呈上他的生前事略,通过吏部郎中陈叔刚请求我为他写墓室上的铭文,将把刘君送回老家安葬。刘君任刑部侍郎时,曾经在文渊阁监修《永乐大典》,和我常相聚一起,彼此有些交情,所以我不能推辞。
刘君名韶,字季篪,通常用字当名字为人所知,自幼端庄沉静,喜好学问,洪武甲戌年考取进士。曾经持节出使云南、四川、朝鲜,所到之处,宣扬圣德,当地人的馈赠一点都没受。皇上知道这件事后,赐予他钞袭衣。丁丑年,升任陕西布政司左参政。此前,陕本有拖欠的租税,百姓积累多年不能缴纳,有关部门就用严刑督促百姓。刘君到后,感慨地说:“百姓穷困,所以不能缴纳赋税。作为他们的衣食父母,又怎能忍心用严刑督促他们呢?”他和自己的同僚分别到各个郡县巡视,释放了被拘捕的百姓,放宽了他们的期限,把他们聚集起来安抚,并从容地劝导他们。百姓都感激奋勉,说:“这是善良的官员同情感念我们,我们怎么能不努力(归还拖欠的赋税)而让仁义之人受到牵累呢?”他们奔走借贷来缴纳赋税,没多久就都归还完毕了。洪渠河水泛滥成为百姓的祸患,他亲自巡视查看水患,替百姓设法修理堤堰,百姓依靠这些安定下来。大概凡是可以有利于百姓的他都很尽心啊。华县有郭子仪的祠堂,已经毁坏了,他经过那儿,感叹说:“这是用来使道德发扬光大,教化百姓的地方,怎么可以忽视呢?”督促县令县丞修葺它们。凡是所经过的祠堂庙宇,有关风化而毁坏的,他一定劝当地郡县修葺整理它们。
后来刘君被召任刑部左侍郎,更加勤恳重视百姓的生命,平反了很多冤案。有一个掌管钱粮导致亏空的官员,在被抓之后,竟牵连了一千多人与他同罪,刘君查访后知道他诬陷人,最后分辨出那些被诬陷的人并释放了他们。河阳一家旅店夜里有朱、赵二人分室住宿,姓朱的仇家后来追到,打算杀他,却误杀了姓赵的。旅店主人怀疑姓朱的杀了他,追上他并扭送到官府。审讯拷打后,姓朱的受不了严刑,于是屈打成招,不敢再请求辩解。刘君特别要求暂缓处理这个案件,派人秘密调查。不久,官府竟然抓到了杀害姓赵的真凶,而姓朱的正是因为延缓了处理才得以不死。扬州百姓胡氏,夜里有贼闯入他家,杀了人并留下刀在尸体旁边。第二天早上查看,柄上有邻家苏氏私人的标记。官府逮捕了苏氏审讯,苏氏说:“家里丢失此刀很久了。”他不服罪,在用尽了酷刑后,最终屈打成招。刘君暗中派人带刀去观察和访问他的邻居,有一个孩子辨识说:“这是我家的东西。”于是抓获了贼人,释放了苏氏。刘君审理案件,总是把求得百姓的生存作为自己的追求。壬寅年,他得了痹症,第二年正月某日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刘君为人清廉朴素,虽然历任显要官职却保持了淡泊自持的个性。他雍容大度,别人冒犯了自己也不计较。闲暇时手不释巻,有陶靖节、韦刺史的雅趣,所著的若干卷文集收藏在家中。
【end】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①
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②浦,兰桡③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④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 ①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所作。②挼蓝:形容江水的清澈。③兰桡:兰舟。④妃: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
(1)“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3分)
答:( )。
(2)“遥闻妃瑟泠泠”句中的“遥闻”该如何理解?(4分)
答:( )。
(3)请简要赏析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4分)
答:( )。
【参考答案】 (1)清寒(冷)、幽静的氛围。孤独、悲凉的心情。
(2)远远地听到;这里所说的瑟声很可能是在特定情境中的联想产生的错觉或幻觉,也有可能是确实听到鼓瑟之声,通过想象把它幻化为娥皇、女英在鼓瑟。
(3)以景语作为结语,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曲终之后词人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体现了他刚毅不屈(高洁)的性格。
【解析】
(1)这三句写月升中天,风停息下来时的场景。因为夜深,两岸花草上的露水开始凝结,在月光照射下晶莹透亮。整个湘江水面是平静的,没有风也没有浪,满天星斗正浸泡在江水里,星星冷得似乎在发抖,渲染了深夜的寒意和清幽,衬托了人物的孤寂心情。
(2)词人泊舟湘江浦,独自靠在高高的樯杆上,静静地倾听那仿佛从远方传来的清冷的湘妃瑟声。特定的时地,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从而写出了这潇湘之夜似真似幻的泠泠瑟声,曲折地透露出寂寞凄冷的心境。(3)这两句以景结情。写词人听完曲子,抬头寻找湘妃,她已悄然不见了踪影,只有江岸无数座青色的山峰巍然耸立,更进一步写出词人的怅惘之情和刚毅不屈的性格。
【end】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荀子《劝学》)
(2)(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4)(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
(5)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标准答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惑而不从师;官盛则近谀;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end】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山之子
李广田
自“斗母宫”以上,山道逐渐陡险,费了很大的力气攀到“中天门”,猛然抬头,才知道从此上去仍有一半更陡险的盘路待登,登山人不能不仰面兴叹了。
下午两三点钟,香客们陆续下山,他们从山上带下平安与快乐,带来许多好看的百合花。我不明白那么多百合花是从哪里得来的,觉得很稀奇。
忽然从雾里传来一声尖锐的招呼,原来是我这几天在山上结识的两个小朋友。
“呀!独个儿在这里不害怕吗?”
“害怕?”我有些疑惑。
“怕毒蛇,更怕山鬼。”他们都哈哈大笑了。
“我告诉你,哑巴的爹爹和哥哥都是碰到了山鬼,摔死在山涧里。”他们的声音变得很低。
这话颇引起我的好奇,我向他们打听那个哑巴是什么人。他们说那哑巴就住在上边“升仙坊”一旁的小庙里。这使我突然回忆起一个情景,内心有些喜悦,也有些怅惘。于是我急忙说道:“我知道,我知道,我见过他,我见过他。”
一日清晨,我爬到“升仙坊”时,看到许多人停在那儿听一个哑巴讲话。一个高大结实的汉子,山之子,正站在“升仙坊”前面峭壁的顶上,以洪朗的声音,以只有他自己能懂的语言,说着一个别人所不能懂的故事,好不壮观啊!我当然也不懂他,可我却懂得了另一个故事:泰山的精灵在宣说泰山的伟大,正如石头不能说话,我却自以为懂得石头的灵心。只要一想起“升仙坊”那个地方,便是一幅绝好的图画了:向上去是“南天门”,“南天门”上青天一碧,两旁壁立千仞,松柏森森,中间夹一线登天的玉梯;向下看,“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俯视一气,天下就在眼底了,而我们的山之子就笔立在这儿。
两个孩子还想说什么,我急忙止住:“你且慢讲,我告诉你。”但是我将告诉他们什么呢?说那个哑巴在山上说一大篇话却没有人懂他,他好不寂寞吗?说风之晨雨之夕,“升仙坊”的小庙将是怎样的飘摇吗?
然而我却不能不怀一个闷葫芦,到底哑巴说了些什么?
“告诉我,他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呢?”我不能不这样问了。
“反正是那一套啦,说他爹爹是因为到山涧采山花摔死的,他的哥哥也一样摔死了。”一个孩子答道。
山花?什么山花?两个孩子告诉我:百合花。
他们继续讲哑巴的故事。哑巴的爸爸是一个结实的山汉,他攀上峭壁,采摘百合,卖给香客。悬在陕崖上掘一株百合要费很多工夫,且十分艰险,因此一株百合也能卖得一个好价钱。凡进香人都乐意带百合花下山,于是哑巴的哥哥也做这件事。然而父子俩都遭了同样的命运;爸爸在浓雾天里坠入山涧,哥哥被山风吹下悬崖。从此别人再也不敢前去采百合,然而我们的山之子——这个勇敢的哑巴——却不得不拾起这以生命为赌注的生涯。他趁香客最多时去采摘百合,来奉养他的老母和寡嫂。
雾渐渐收起,却又吹来了山风。我们都觉得有些冷意,便相互告辞。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决定下山,两个孩子前来送行。忽然他们招呼道:“哑巴,哑巴来了!”
不错,正是那个哑巴。他手上携一个大柳筐,筐里一把铲子,一把刀,一把剪子。我沉默着,哑巴却同别人打开了招呼。旅馆中人问他是否下过山,他就大声哑哑地回答着,并指点着山下,指点着他的筐子,又指点着“南天门”。我们明白他昨天曾下山去,今天早晨刚上来。我很想从这个人身上有所发现,但也不知道要发现些什么。在下山的路上,我的耳朵里还仿佛听见那个哑巴的咿咿呀呀。
(有删改)
【end】
(5分)12、作者回忆哑巴在“升仙坊”讲话时,为什么“内心有些喜悦,也有些怅惘”?(4分)
答:( )
【参考答案】 (1)喜悦是因为:①哑巴作为一个普通的山民,却在宣说泰山的伟大,深深感动了我;②哑巴说话的背景、站立的姿势、说话的声音、辅助的动作,让我觉得壮观。(2)怅惘是因为:①哑巴讲故事,别人听不懂,我感到他寂寞;②哑巴的居住环境恶劣,我对他生活的凄苦感到忧虑。
【解析】
解答此题,可联系下面几段内容来回答。“内心有些喜悦”是因为“我”被他所讲的内容、神情动作及相关背景所打动;“有些怅惘”是因为哑巴的特殊身份造成别人听不懂他说什么,以及下文“我”所看到的其居住环境的恶劣。
【end】
(5分)13、文中多次写到百合花,这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6分)
答:( )
【参考答案】 ①哑巴冒险采百合花来维持生计,表现了哑巴生活的艰辛以及他的勇敢和孝顺。②百合花象征百年好合、百事合意,香客们买百合花下山,表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③作者反复写到百合花,寄托着他对哑巴及人们的深深祝福。④百合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联系相关人物和事件的纽带,使文章内容的表达更加集中。
【解析】
分析小说中写到某个物件的作用时,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考虑: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起象征作用;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可对照上面几点,分析百合花的作用。
【end】
(5分)14、文章刻画哑巴形象时,多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分别从孩子和香客的角度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 )
【参考答案】 ①通过两个孩子的叙说,交代了哑巴悲惨的身世,写出了哑巴悲苦的生活。②通过香客买百合花、聆听哑巴讲话,写出哑巴的热情、纯朴和善良的品性。
【解析】
侧面描写主要是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由此可知,因为哑巴的特殊身份,作者巧妙地借助孩子和香客的语言、动作来诉说哑巴的遭遇,塑造哑巴的形象。
【end】
(5分)15、请结合全文,探究文题“山之子”的丰富意蕴。(6分)
答:( )
【参考答案】 ①暗示哑巴生活于大山,大山是哑巴生存的根基。②大山崎岖陡险,喻示哑巴艰难的处境。③揭示大山雄奇高峻孕育了哑巴刚毅不屈的品性。④突出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山民精神的热情赞美。
【解析】
探究文题“山之子”的丰富意蕴,要立足这几个方面:①“山之子”表面意思——哑巴生活在大山,是山的儿子;②“山之子”深层意思——以大山之险象征哑巴生活遭遇之惨,以大山之雄奇象征人物性格。最后再交代一下这样写对表达主题的作用即可。
【end】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难以逃避的选择
张天行
在一个小城,住着两位哲学家,一位是有神论者,另一位是无神论者。两个人都一直努力要说服城里的人,以增加自己的追随者。他们使城里的人常感到迷惑。有时候,一个人会听其中一个哲学家讲话变成有神论者;然而又可能会被另一个说服而相信无神论。城里的很多人都对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厌烦了,全城的人都被搞得很混乱。
人们想要过安稳平静的生活,很多人对有神论和无神论并不十分关心。于是有人提议:“让他们两个人去辩论,不管谁赢,我们就跟着他,跟随胜利者总是稳妥的。”
在明澈的月光下,两位哲学家开始辩论。他们都有非常专业的逻辑修养,攻防都是一流的,你来我往,辩论越来越激烈,听得人们一时难定输赢。
第二天早上,整个城市陷入了更大的混乱。原来他们互相说服了对方!那个无神论者变成有神论者,而有神论者变成无神论者!
结果有些出人意料,但我们还可以试着同情地理解,两位哲学家通过辩论,看到并想到了问题的新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转变立场——只要是真诚的,这应是容许的,也是异常果敢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