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壤育
毫无疑问,中国社会在形态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无
论是网民数量还是网络经济发展的速度,均堪称世界第一。
而当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 8次提到互联网、移动
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并且提出了“互联网飞 这个新概念后,
更是每天引来上百万网民的点灶。可以说,“互联网熙 在
中国的迅猛发展,不但提升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的层次,
也给每一个人带来了机遇、和希望与挑战。那么对于中国教育
领域, “互联网 又意味着什么呢? 那就是教育内容的持
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一言
以蔽之,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的变
革中。
互联网井程,不仅仅产生网络课程,更重要的是它让
整个学校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正是因为具有海量资源的互联网的存在,才使得中小学各学
科课程内容全面拓展与更新,适合中小学生的诸多前沿知识
能够及时地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套餐,课程内容艺术
化、生活化也变成现实。记得互联网尚未发达之时,笔者执
教叶圣陶先生《景泰蓝的制作》一文,觉得要讲清景泰蓝的
制作程序那简直难如登天,笔者唇干舌躁地描摹景泰蓝的模
样,说明每道制作工序,听课的老师说不像语文课,到像工
艺制作课,学生却始终如坠十里云雾,糊涂一片。如今,互
联网上有的是图文并茂的景泰蓝制作流程,更有大量景泰蓝
实物彩照, 还有 QCTV10精心制作的《手艺工一一景泰之蓝》,
教师甚至可以不发一言,学生对景泰蓝的方方面面就能了如
指掌。通过互联网,学生获得的知识之丰富和先进,完全可
能超越作者。除了对必修课程内容的创新,在互联网的支持
下,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也变得天宽地广,越来越多
的学校能够开设出上百门的特色校本选修课程,诸多从前想
都不敢想的课程如今都成为了现实。
互联网墩学,形成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
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诸多全新的
概念,由此,不但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
课堂教学手段,大大提升了教学素养,而且,更令人兴奋的
是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正是因为互
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翻转课堂”才真正
成为现实。同时,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再流于形式,通过互
联网,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学生几乎可以随时随
地随心地与同伴沟通,与老师交流。在互联网天地中,教师
的主导作用达到了最高限度,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能即时地
给予学生点拨指导,同时,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
更多的是提供资源的链接,实施兴趣的激发,进行思维的引
领。由于随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教学的触角伸向任何一个领
域的任何一个角落,甚至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各行各业的
名家能手进行即时视频聊天,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更
为自如,手段更为丰富。当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他们想要
的知识,能够见到自己仰慕的人物,能够通过形象的画面和
声音解开心中的各种疑惑,可以想象他们对于这一学科的喜
爱将是无以复加的。
互联网翌习,创造了如今十分红火的移动学习,但它
绝对不仅仅是作为简单的即时随地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存
在的概念,它代表的是学生学习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通
过互联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强化,他们在互联网
世界中寻找到学习的需求与价值,寻找到不需要死记硬背的
高效学习方式,寻找到可以解开他诸多学习疑惑的答案。研
究性学习倡导多年,一直没能在中小学真正得以应用和推
广, 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受制于研究的指导者、研究的场地、
研究的资源、研究的财力物力等等,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
益发展,这些问题基本都能迎刃而解。在网络的天地间,学
生对于研究对象可以轻松地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观察,可以
对相识与陌生的人群作大规模的调研,甚至可以进行虚拟的
科学实验。当互联网技术成为学生手中的利器,学生才能真
正确立主体地位,摆脱学习的被动感,自主学习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