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形形色色的动物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的第10课《形形色色的动物》,在课标的科学知识学段目标中属于“生命科学”范畴。本课主要通过图片及视频的展示,在游戏中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动物,并能通过各种形式描述出动物的各种特征,同时能够区分出动物与非动物的本质特征,在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体验。
教材共有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第二个活动,通过趣味游戏活动,让学生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并加以描述。第三个活动,通过与机器狗的比较,归纳出动物的主要特征并且学会运用,知道动物具有食物、阳光、空气、水等基本需求和会长大、会繁殖等基本特征。第四个活动,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亲身经历一次发现、探究的过程。
【学情分析】
此阶段的一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并且已经初步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感官来观察物体,在本课的学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进行综合应用和表达。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常见动物已经非常熟悉,也能对于动物的一些特征有所观察,但是还不能运用各种方式去描述,通过学习让孩子能学会从各个方面比较全面的去观察某一种动物,同时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
【对教材的改编及调整】
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能对动物与非动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区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动物与非动物的区分设为导入部分,增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下面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环节开展起来更加流畅。
2.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观点加入到本节课的教学中,这样的调整有助于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体验,也为将来学习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建立食物链概念,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动作、声音等方式描 述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中,体会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动物。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观察并描述动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动物卡片、卡通玩偶
学生材料:教材、笔、纸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1.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吧。(出示玩偶,玩偶的自我介绍)粉红豹今天还把它的好朋友一起带来了,我们来看一下。(出示不同类型玩偶)
2.对比思考
提问:同学们,我们的新朋友们是真正的动物吗?那这些 是真正的动物吗?(出示动物图片,形成对比)什么样的才算是真正的动物呢?
3. 小结收获
真正的动物都是能呼吸、能长大,会繁殖后代的。据科学家统计,大自然大约有150多万种动物,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了解这些“形形色色的动物”。
学生认识新朋友。
学生通过对图 片对比观察回答:真正的动物 需要食物、喝水、会长大、会 生小宝宝等。
利用玩偶引出动物与非动物的区 别,进而引出本节 课的主题,激发了 学生学习兴趣,揭 示本课研究的主题。
探究新知
1.初探新知
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物的图片,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动物?(大猩猩)你们了解大猩猩吗?那你们能不能来描述一下大猩猩呢?
我们可以通过动作、声音、外形、习性这些方面来进行动物的描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并板书)当然还可以像老师一样在纸上画出它的样子来。
2.练习应用
原来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描述动物啊!那你们有没有喜欢的动物想要介绍给大家呢?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怎样能更好的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给学生时间思考,然后请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学生观察大猩猩图片,并回答问题,同时举手按自己的方式 进行描述。
学生思考怎样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并举手向同学介绍。
通过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