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缺口”解决之道何在
20094228 翟可卉
事件回放: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中银研究团队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复旦大学为主的研究团体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 .3万亿元。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措施以缓解压力。
分析:
一、“养老金缺口”是否存在?
中国养老金资金究竟有没有缺口?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此前曾公开表示,“从全国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今年6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1年全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4043亿元,比上年增长5220亿元,增长率为27.7%,基金支出合计18055亿元,比上年增长3236亿元,增长率为21.8%。
从账面上分析,养老金并无缺口,明显还“绰绰有余”。不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分析来看,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支状况看似乐观,只因连年的财政补贴和不断扩大的覆盖面暂时将制度背后的财务隐患掩盖了。
《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这份报告似乎说明了问题。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与GDP的规模比较,在不改革的情况下,养老金缺口到2020年将达到0.2%的GDP。以此方法测算,今后38年累积,养老金总缺口的现值(用名义GDP增长率作为折现率来计算)相当与目前GDP的75%。
二、“养老金缺口”如何出现?
(一)隐性债务规模巨大, “中人”隐性债务尤为突出
隐性债务是现收现付制制度下对未来养老金的制度承诺。维博斯证明了从现收现付制转向积累制是会产生成本。布雷耶尔认为,当用基金积累制代替现收现付制时,要不损害 一代人的福利来补偿第一代人的福利损失是不一q-fi ,J1997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采取了‘老人”老办法、 “中人”过渡办法、 ‘新人”新办法的计发方法。其中规定对于‘老人”,继续实施‘觋收现付”制的办法发放养老金;对于“中人”,除发放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外,还包括工龄系数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对‘新人”,其养老保险金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保险构成。 ‘老人”养老金和‘中人”过渡性养老金是原‘觋收现付”制的延续,在‘统账结合”制中, ‘老人”没有个人账户, ‘‘中人”养老保险也没有个人账户,他们的养老金没有确立相应的筹资渠道,而是以隐性方式存在,故称为隐性债务。笔者认为隐性债务主要有两个部分构成:一是‘‘老人”养老保险金隐性债务,即对‘老人”退休后的养老金承诺。二是“中人”养老保险金隐性债务,即过渡性养老金债务。
(二)个人账户金缺口扩大
1.社会统筹账户挪用个人账户资金。国(1997)26号文件指出,保险实行‘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并允许‘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互调节。由于巨额的转制成本,社会统筹账户收不抵支,个人账户资金被挪用以弥补社会统筹账户资金缺口,造成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沦为名义账户。虽然国(2005)8号文件提出要逐步做实个人账户,但截至2005年底,个人账户空账规模达N8000亿元。照现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25%,每年仅利息支出就是180亿元。
2.长寿风险。我们通常认为的长寿风险就是(平均)实际寿命高于(平均)预期寿命的风险。笔者认为长寿风险就是实际(平均)寿命高于预期(平均)寿命而带来养老金供给不足的风险。平均余命的延长意味着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养老金的领取时间增加,必会造成个人账户积累储蓄额支付不足,从而产生风险。由于基金平衡测算会涉及到人口预期寿命,长寿风险对账户平衡有直接影响。按国(1997)26文件的规定,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20元,也就是在不考虑投资收益情况下按10年余命发放个人账户养老金, l0年后个人账户中就不再有基金用以支付养老金,这造成个人账户基金不平衡,扩大了养老金支付缺口。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水平不断提高(见表1),2000年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69.9岁,6O岁男性退休后的平均余命为9.9岁;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2.6岁,以目前女干部退休年龄55岁计算,退休后平均余命为17.6岁。到2008年,男性平均余命增长为12.1岁,女陛平均余命增长为20.7岁。考虑到这个方面,2005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调整了养老金的计发办法,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在制度规定的计发月数表中,6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为139,约为11.58年,55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为170个月,约为14.17年。2006年,女性平均余命达到了l9岁,也就是将近5年时间里个人账户无法支付养老金,故计发办法的调整仍滞后于预期寿命的变化。
三、“活到老干到老”?
面对“养老金缺口”严重的情形,有关部门提出延迟退休等方式来缓解养老金压力。6月5日,人保部在集中答复网友提问时明确表示,延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表态一出,舆论哗然, HYPERLINK "http://q.stock.sohu.com/cn/603000/index.shtml" \t "_blank" 人民网进行的“你怎样看待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的调查,45万名网友参与投票,93.3%的网友投了反对票。、
一般而言,退休后的养老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个人账户。在职职工每月工资的8%进入该账户强制储蓄,待退休后按月计发,多缴多得。另一部分从统筹基金内支出。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从统筹基金内支出的基础养老金会增加1个百分点,但职工就要多缴一年的费。对缴费年限较长、缴费额度较高的缴存人而言,推迟退休年龄尤其不“划算”。 像技术人员、大学教师、管理人员等群体往往愿意延长退休年龄,因为他们的事业在当时正处于稳定的发展阶段。处在生产一线的企业职工则对此表示反对,因为他们所从事工作的劳动强度很大。 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劳动者的态度并不相同。一些公职人员,例如50多岁的女干部、女教授,到了退休年龄往往愿意继续干下去。推迟退休年龄呼声最高的群体就包括妇女组织,要求男女同龄退休。 事实上,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呼声,主要来自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目前,仅有少数地区试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其他大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之中,在职时不必支付养老保险费用,退休金则由财政负担,且待遇一般高于企业职工。与此同时,这些工作往往与体能无关,且“越老越吃香”,老干部、老教授临近退休时参与工作的意愿依旧强烈。
以下是一下论坛中参与讨论的网友们的看法
由此可见,解决“养老金缺口”的难题不能寄托希望于延迟退休的政策上。
四、解决之道何在?
相关专家指出,当前及今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