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养老现状探查——基于青海省都兰县夏日哈镇社会调查的分析
赵立新 海霞
摘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的养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青海省都兰县藏族聚居区为例开展实地调查研究,研究认为,家庭在藏民养老中扮演主要角色,政府在藏民养老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藏传佛教是藏民养老的重要支持力量。
关键词 :养老;藏区;宗教;社会支持
一、都兰县夏日哈镇的基本情况
都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东南部,系以汉、藏、蒙古、回等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总面积4.5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7.41万人,其中农牧人口5.36万人。都兰县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最高海拔5536米,最低2677米,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县域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都兰县下辖4个镇(察汗乌苏镇、香日镇、夏日哈镇、宗家镇)4乡(热水乡、香加乡、沟里乡、巴隆乡)。本次调查以夏日哈镇为主。夏日哈镇面积0.9万平方千米,辖新乐、河南、河北、查查香卡、果米、沙珠玉、夏塔拉7个村(牧)委会;夏日哈镇人民以藏族为主,属藏族聚居区,藏族占总人口的56%。
二、家庭在藏民养老中扮演主要角色
家庭是最重要的养老主体。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是家庭的重要变量。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关系的类型,它有复合家庭、直系家庭、核心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等多种类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家庭结构类型也在不断由复杂型向简单型转变。家庭规模是指家庭人口的数量大小。家庭规模与家庭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家庭结构越复杂、家庭规模越大,家庭的养老功能就越强,相反,家庭的养老功能就越弱。
调查中发现(参照表1),95个家庭中有3个子女的家庭为32个,有4个以上子女的家庭为40个,所占比例分别为33.7%和42.1%;就家庭代数而言,三代户71个,多代户17 个,所占比例分别为74.7%和17.9%;家庭结构类型方面,直系家庭21个,联合家庭65 个,所占比例分别为22.1%和68.4%。显然,藏族家庭家庭规模较大,多以三代共居,家庭结构类型以联合家庭和直系家庭为主。
在夏日哈,绝大多数藏民采取家庭养老的方式。在经济供养方面,家庭承担了主要的供养任务,老人衣食住行的几乎所有费用都由家庭负担。在生活照顾方面,配偶及子女是主要承担者。
笔者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也发现,藏族家庭一般都比较和谐,家庭成员对老人还是十分尊敬的。在“儿女是否孝顺”的问题上,68.4%的受访者回答“孝顺”,31.6%的受访者回答‘还可以“,没有人认为子女不孝顺。在藏民家庭,虽然老人只是从事一些简单的农务劳动,但在整个家庭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家庭的一些重大决定上,比如较大的支出、农作和农务计划、喜丧事宜、家庭重大祭拜仪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藏人的亲属观念比较强。亲属关系是藏民和谐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民养老的重要资源。藏民除了平时的互访、农忙季节的劳动力互换之外,还可以互相帮忙照顾老人,特别是当老人生病的时候,亲属提供的照顾更显得重要。亲属参与老年照顾在藏区非常普遍而庄重,针对老人的照顾项目也很多。这种亲属参与老年照顾的模式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增加照顾的人手,减少照顾的负担;其二,也是更重要的,多个亲属集中在一起居住,共同生活,亲情融融,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三、政府在藏族养老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社会,养老是一种全民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政府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执行者。政府养老角色扮演得好坏事关民生,也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建设成败。研究认为,转型社会政府在藏区养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养老金全面覆盖了整个藏区。养老金制度是现代社会规避养老风险的基本保障制度,是政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社会统筹原则通过国家财政支付向居民提供的、旨在帮助养老的保障制度。养老金制度是养老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当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养老金制度存在多种模式,特别是养老金标准有明显的水平差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比过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总体上还是比较落后,因此,养老保险是宽覆盖、低水平的状况。都兰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养老金数目当然也不大,但是它在保证老人基本生活方面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一方面减轻了家庭养老的负担,另一方面满足了老人的一些物质需求,老人主要还是用来购买自己的日常消费品,当然也包括烧香拜佛的物品。
其次,全面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的科学决策。虽然藏区经济条件较过去有了明显进步,但是,藏区老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也并不鲜见,因此,老有所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保证。经过几年努力,都兰县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全部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当然,新农合在实施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群众反映得比较普遍的问题是药价偏高、报销手续繁琐、服务态度不好等。
除了推行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外,政府还增加了相关医疗服务项目,比如县医院设有流动的医疗车队进行医疗巡游,在巡游过程中提供免费的医疗和药物。60岁以上的老人还会有例行的身体检查,每月一次。这样就能对一般的藏族家庭提供一定的帮助。
第三,无儿无女的老人可以选择进入养老院。都兰县有一个官办养老院,养老院于2012年建立,院内有两栋楼,1号楼准备接收孤儿,2号楼接纳老人,每个房间设有两张床位,配备一个衣柜,两个床头柜,一个液晶屏电视,一套卫浴。与当地的居民家庭条件状况比,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养老院最多能接收50名老人。养老院现设有5名专职护理人员,1名厨师,活动和健身设施比较全面。该养老院面向全县服务,只接收60岁以上无儿无女的老人。目前,养老院内有30名老人,其中藏族老人有4名,所占比例为13.3%。养老院的老人都享有低保、医疗保险和基础养老金。老人吃住均由政府供养,医疗费报销,药费全免,还定期对老人做身体检查。养老院每天都有一医一护轮流值班,来自都兰县蒙藏医院和都兰县人民医院。在养老院,老人可以在院内散步、看电视、聊天,夏季,护理人员还组织晨练,生病时还有人照料。所以,在养老院老人的直接访谈中,大多老人对养老院的生活是比较满意的。
值得注意的是,藏民很少选择去养老院养老,都兰县藏区社会调查中,当问及“ 是否愿意去养老院养老”的问题时,78.9%的藏族老人回答“否”。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老人还是子女,大多都认为那是没有依靠的老人才会去的;其二,藏民相对较大的家庭规模。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相对宽松的人口政策,极少数藏族人家是独生子女,因此对于多子女的藏族家庭而言,养老的压力不是很大。
四、宗教是藏区养老的重要支持力量
藏民信仰佛教,佛教在藏区的历史可谓久远,藏文化深深打上了佛教的烙印,佛教精神、佛教文化渗透到藏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藏文化就是佛教文化。养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然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经研究,可以认为,佛教在藏民养老中扮演重要角色,是藏民养老的重要社会支持力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祈福、保佑,以满足精神慰藉的需要
祈福保佑是藏传佛教最基本的宗教形式,也是藏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祈福保佑会因为时间、地点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据了解,察汗乌苏镇的寺院规模是比较大的,在县城,一般小的节日会去离村落比较近的敖包祈福,平时老人祈愿是在清晨“喂桑”。藏族信奉燃烧含柏香,炒面、酥油冒出的桑烟会给神灵以美味,并且带去人们真诚的祝愿。祈福也会让人在精神上获得安慰,而在重大的节日上则会去大的寺庙,行动不便的老人也会让子女代替前去祈福。在许多老人的心目中,烧香拜佛是在祈求自己与家人的健康,当然烧香拜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们也会选择去请寺院的人到家里做法诵经,如喜丧节,或者是家人患有异症就会请寺庙的人到家里诵经作法,但要给寺院的人一定的回馈。当然,有时做法的人不一定是来自寺院的。
2.促进家庭和谐,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
藏传佛教是一种道德伦理色彩十分浓厚的宗教,它重视人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修养,并把其宗教实践建立在道德实践的基础上,对藏族家庭的伦理关系和养老问题影响巨大。佛教虽视人生为苦海,甚至以家庭为累赘,主张修行者不恋世情,不慕荣华,以出家解脱为高尚目标,但这并不说明佛教完全排斥世俗的家庭和社会伦理关系,相反,由于受中国的孝道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双重影响,更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各种伦理关系和道德原则。因而,藏区有着更浓郁的孝文化观念,更崇尚孝道,敬孝老人。
由于藏族是一个全民皆教的民族,在藏传佛教众弟子中,除出家的比丘和比丘尼,在家过着世俗生活的也都是善男信女,他们主张菩萨行,认为在家修行也能获得真果,达到成佛的目标。尤其是把父母慈,子女孝,兄友弟恭等视为伦理道德的理想境界。因此,“孝”不仅是藏族家庭、家族内伦理关系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伦理关系的基础,是维持当地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他们强调尊重祖先和长辈,孝敬父母及长者,把对父母的孝顺和对上天的敬畏思想联系起来,注重对父母及长辈“爱、恩情及顺服”的孝道观。这也为藏区的养老事业提供了广泛的理论支持和有效的保障。
藏传佛教中有许多讲父母之恩和子女善待父母、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