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试卷(2000年11月)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它填在下表内,否则不给分)
1、 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C)
① 弓箭②陶器③打制石器④磨制石器
A ①③ B ②④ C ③ D ①②③④
2、 半坡氏族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A)
A 彩陶 B 黑陶 C 白陶 D 黄陶
3、 妇女在母系氏族公社里受到尊敬,是因为她们:(C)
A 善于打猎和捕鱼 B 性情温和 C 是生活和生产的组织者 D 心地善良
4、 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B)
A 禹传位给伯益 B 禹传子,家天下 C 舜传位给禹 D 启打败有扈氏
5、 下列哪一朝代的手工业号称“百工”(B)
A 夏 B 商 C 西周 D 东周
6、 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D)
A 形成时期 B 发展时期 C 强盛时期 D 瓦解时期
7、 要求大臣要勤于政事,要“有功于民”的是:(B)
A 盘庚 B 商汤 C 商纣 D 夏启
8、 西周时发生了“国人暴动”,“国人”指的是:(D)
A 工匠 B 奴隶 C 农民 D 平民
9、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B)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10、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学说是:(D)
A 儒家学说 B 墨家学说 C 道家学说 D 法家学说
11、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C)
A 巨鹿之战 B 长平之战 C 楚汉之争 D 城濮之战
12、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件:(C)
① 商鞅变法 ②秦灭六国 ③长平之战 ④焚书坑儒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①③
13、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
A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 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 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14、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的是:(D)
A 汉高祖 B 光武帝 C 周文王 D 汉武帝
15、 俗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D)
A皇帝 B夏启 C商汤 D周文王
16、 现在是21世纪,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朝代是 (A)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7、 17、娶妇山中不肯留,回朝山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入海流.
_______北宋 苏辙<涂山>
这首诗歌颂的古代传说人物是谁?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黄帝 主要功绩是教人造屋,缝制衣服,打井,发明了舟车
18、 传说中的"钻燧取火"中的"燧人氏"的生活时期同(C )最接近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
19、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C ) ①牧野之战②国人暴动③盘庚迁殷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二、 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1分,共16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有 ( 170)万年。
2、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 (血缘) 关系结合起来的,这个生活集体叫 (氏族公社) 。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和粟的国家,它们最早分别是由(河姆渡) 原始居民和( 半坡) 原始居民栽培的。
4、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 (旧石器) 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 新石器)时代。
5、 (会不会制造工具) 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年,从这一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有 (1849) 年。
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孙子兵法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8、春秋时期 (在葵丘 诸侯)会盟,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
9、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开始于汉武帝在(长安) 兴办的 。
三、 列举:(共30分)
1、 列举春秋五霸。(5分)
答: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 列举出夏、商、西周三朝的三位建立者和三个暴君。(6分)
答:夏:禹建立,暴君是桀。
商:汤建立,商纣王是暴君。
西周:周武王建立,暴君是周幽王。
3、 列举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8分)
答: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3)奖励军功。4)承认士地私有。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由谁何时建立?都城定在何处?
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秦朝。由秦王赢政在公元前221年建立。都城定在咸阳。
5、 列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措施,并分别说明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11分)
答:(1)政治上: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上: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统一的规定;(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4)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分布焚书令,实行“焚书坑儒”;(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
影响:加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全国大统一。
四、 材料分析题:(10分)
材料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某起义军预言
材料二:“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某起义军预言
请回答:
(1) 材料一是哪一位起义领袖说的?(2分)
答:陈胜
(2) 材料二是哪一支起义军的预言?(2分)
答:黄巾军起义(张角)的预言。“苍天”指汉王朝,汉代官员军队的衣服以苍青色为主,“黄天”是指黄巾起义军。
(3) 材料二中的“甲子”指哪一年?(2分)
答:甲子年(184年)
(4) 材料一所反映的起义有什么意义?(4分)
答:陈胜、吴广起义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严重地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
五、 问答题:(共16分)
1、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贡献?(5分)
答: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早最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举世公认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时代, 教育与学术由官府垄断, 提出"有教 无类"的旗帜,以私人身份招徒讲学,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 选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 将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进行教育.
孔子在其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仁人
教育对象则"有教无类";
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采用"循循然善诱人"的启发式,要求弟子学思结合,举一反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重视德育,智仁勇并举而以仁为中心;
提倡教师以身作则,师生教学相长;端正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仁不让于师
要求弟子学以成才,学以致用.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尊为"万世师表".
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在今天看来,仍与东西方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合.
2、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5分)
答: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诸侯,在重要地区建立统治据点,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诸侯国是周设在各地的据点,起着拱卫王室的作用。
作用: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3、夏 商 周衰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都是暴君,桀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
纣,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4、尧 舜 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与群众同甘共苦。
3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此制度的基本内容如何?秦始皇推行这一制度对巩固统一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重要特征是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内容:(1)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意义:加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全国大统一。
4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的主要目的及其东西起止点是什么?
答:主要目的是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起止点: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5列举出秦朝疆域的四至。
答: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领导人、时间、地点、起义军建立权政的地点及历史作用各是什么?
答:爆发的原因是(1)根本原因:a.秦的暴政 b.徭役繁重 c.赋税沉重 d.刑法残酷 e.秦二世更加残暴。(2)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途中遇雨而误期,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被迫举行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政权的地点:陈建;历史作用: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7秦末农民战争击败秦军主力的是谁领导的何战役?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哪支农民起义军?秦朝共存在多少年?
答:是项羽领导的巨鹿之战。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的农民起义军。秦朝共存在15年。
8“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是陈胜说的。这句话是在公元前209年(或秦朝末期)陈胜、吴广等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途中遇雨而误期,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的情况下由陈胜提出的。在当时起了振奋人心,号召大家起义的作用。
9列举五个与秦汉有关的成语及该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
秦汉时期有关的成语 该成语有关的人物
焚书坑儒 秦始皇、李斯、儒生
巨鹿之战 项羽
狼狈为奸 秦二世和赵高
指鹿为马 秦二世和赵高
揭竿起义 陈胜和吴广
10西汉是谁建立?定都何处?“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那么,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西汉是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定都长安。“文景之治”产生的原因是(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2)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3)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4)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
11、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措施和意义各是什么?
答:原因 (1)客观上: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为后期的大一统打下基础)
(2)主观上:汗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措施:(1)政治上:削弱诸候国的势力,诸候国越分越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3)文化上:在长安举办大学,以儒家的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4)军事上:反击匈奴,巩固了三国的大统一。
意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2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质相同,都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不同点: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13匈奴族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民族。该族最高首领的称号是什么?秦汉之际该首领是谁?他有什么行为?该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作出了哪些贡献?
答:该族最高首领的称号是单于。秦汉之际该首领是冒顿单于。他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贡献:(1)匈奴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2)首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3)他们创造的民族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14西汉初期,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汉武帝是怎样取得出击匈奴的胜利的?
答:西汉出期,经济萧条,无力对匈奴展开反击。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有能力对匈奴展开大规模的反击。汉武帝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对匈奴发动大规模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又派大将将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痛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雕对抗,部队匈奴人开始西迁。
15《中国历史填充图册》P20第2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请回答:
(1)材料描述的景象应发生在什么事件之后?
答:应发生在昭君出塞之后。
(2)当时的匈奴单于是谁?西汉皇帝是谁?
答:当时的匈奴单于是呼韩单于。西汉皇帝是汉元帝。
(3)材料所描述的景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材料所描述的景象说明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
17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与汉元帝实行的“和亲”政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说明原因吗?
答:相同点:目的相同,即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之间的和平友好
关系;
不同点:不同的是前者是被动行为,后者是主动行为。
原因:因为汗初经济萧条,国力不强,无法在军事上与匈奴抗衡;汉武帝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愿意与汉朝和亲。
18、两汉时期的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及其历史作用各是什么?
答:两汉时期的西域指的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第一次:(1)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2)时间:公元前138年。
历史作用: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为汉朝和西域各国的交流打下基础。
第二次:(1)目的:与西域各国通好。
(2)时间:公元前119年
(3)历史作用: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并使西汉在公元前60年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裂的一部分。
19、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答: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价值和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20、如果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