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历史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 《国语》《墨子》《竹书纪年》《史记》都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但殷墟数十万甲骨文片中都没有提到夏朝,而二里头文化遗址,又明确了商朝之前还有一个朝代,只是没有带文字的文物出土证明是‘夏’,经综合考证,有考古学家认为,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这说明( )
A. 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 B. 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影响对历史的解读C. 历史研究需要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 D. 科学地进行考古研究一定能证明夏朝存在
2. 公元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联合王武俊、李纳等势力,公开反叛朝廷。镇海军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唐德宗遣使于吐蕃,请发其兵,后未果。据此可知( )
A. 藩镇是拱卫唐政府的关键力量 B. 唐政府对藩镇存在一定依赖性C. 吐蕃纳入中央的正式行政管辖 D. 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江南地区
3. 下列史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明朝的地方高层行政组织由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联合组成。都指挥使司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布政使司和六部与都察院有关联,按察使司则听命于刑部和都察院。都、布、按三使都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被派到地方。明朝的做法()
A.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C. 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 削弱了中枢机构的政治权力
5.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内外洋面海匪活动十分猖獗,官方采取多种措施,但收效甚微。基于疏防责任和被惩办的各种压力,福建和广东的一些文武官员开始与英军尝试合作。材料表明( )
A.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B. 部分官员的海洋主权意识淡薄C. 清水师尝试国际化合作 D. 政府权力下移与地方势力崛起
6. 1914年的《新编中华国文教科书》仅用几句话简述了武昌起义,但编者用了将近2页的篇幅重点叙述袁世凯力促“清帝逊位”的具体过程。编书者意在
A. 强调清王朝统治结束 B. 遵循秉笔直书的著史传统C. 突显南北议和的功绩 D. 构建北京政府统治合法性
7. 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任意修改教科书,如删除书中“报国仇”等字句,删除“抗战受伤的追忆”等诗文,篡改地理教材里的国界线(把自近代以来被其侵占的他国领土都圈定在日本版图内)等。这些行径意在( )
A. 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B. 消除沦陷区人民的民族意识C. 实现对沦陷区的长期占领 D. 控制沦陷区的文化教育活动
8. 2019年新冠疫情时期,中南建筑设计院除夕夜接到武汉市政府建设雷神山医院的任务,在1天内定设计方案,3天内定设计施工图,从设计到落成仅用了12天。12个昼夜的全力奋战,于2月6日顺利开展验收工作,建筑面积7.9万平方,集装箱总计进场3000余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成,堪称“世界奇迹”。它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中国精神和中国速度。材料说明我国( )
A. 已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B. 政府高度关注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C. 基建能力全球领先是有效防疫的根本保证 D. 卫生保障制度建设的完善创造了世界奇迹
9. 下图是一处古代雅典剧场遗址。观剧是古代雅典公民的集体活动,剧作家会敏锐地抓住公民群体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将城邦政务、社会矛盾等融入剧情;戏剧开演前,会把为国捐躯公民的子女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座席;观看戏剧的公民“一个挨着一个,胳膊碰着胳膊、腿碰着腿,情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下列对古代雅典观剧活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力的方式 B. 增强了雅典公民的归属感C. 说明所有雅典居民是平等的 D. 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融
10. 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各邦仍保留有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教育、部分司法、征收直接税等权利,难怪当时德国一些资产阶级自由派人士抱怨德意志帝国是“一座尚未完工的建筑物”。当时德国( )
A. 资本主义发展的环境未能改善 B. 政治力量的分化日益严重C. 资产阶级被排除在国家政权外 D. 政治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
11.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悲观和失望情绪。但同一时期,苏联文学则生机勃勃,一大批优秀作家创作了许多歌颂现实的优秀作品。由此可见,两者( )
A. 经济状况的巨大反差 B. 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C. 军事斗争的不同状况 D. 冷战对峙的攻守态势
12. 1948—1953年,好莱坞制作了大约70部明确反共的电影,其中光1952年这一年就制作了12部露骨的反共电影。这些电影集中地表现共产主义对美国乃至自由世界的渗透与侵蚀,“邪恶”的共产主义敌人几乎无处不在。此时,好莱坞电影“丑化”共产主义旨在( )
A. 引导民众认可与支持政府的冷战政策 B. 使好莱坞电影成为政府的统治工具C. 强调美苏之间国家利益的分歧与矛盾 D. 宣传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23分)材料一 明朝末年,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纷纷来华,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这些精通天文历算的传教士用科学知识来吸引中国人接受天主教,并结交了徐光启等士大夫官僚。徐光启不仅向利玛窦学到了许多西洋科学知识,还在中国传统科学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科学成果与思想方法,提出了“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的主张。明清易代后,康熙帝不仅亲自向传教士学习西方数学知识,还在畅春园开设“蒙养斋”,精选一批八旗、汉人子弟学习数学。康熙帝对西学的热情甚至扭转了部分士大夫的学术宗尚,使研究、传播和运用西学成为清初的一时之风。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学首先在林则徐、魏源等思想敏锐的士大夫中传播。他们介绍西方的《海国图志》等著作虽弥足珍贵,但对社会影响力很有限。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教育界也吹起了改革新风。1862年,“京师同文馆”开设了英、法、俄等外语以及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等课程。此后,西式学堂在华夏大地竞相出现。甲午战争后,激愤于列强瓜分中国而发动的百日维新虽短时而败,但“智慧骤开,如九流沸腾,不可遏抑”,维新志士们以进化论来论说变法的必要和紧迫,以自由平等的启蒙学说来阐释君民关系的新理念。中华文明由此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转型。
——摘编自刘勇强编著《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末清初西方科技知识得以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西学传播的新特点。(3)综上材料,简析明末以来的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不断,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传统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从个人道德、家族伦理、人际关系,到国家的典章制度以及国际的交往,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儒家原则的支配。从长期的历史观点看,儒家的最大贡献在为传统的政治、社会秩序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精神基础。
——余英时《现代儒学论》
材料二 孔子其人,即之则温,仰之弥高,他能使人们获得极大的鼓舞来崇敬他的观点,并且令其相信这些观点能够经世致用。他的理论内涵博大,博施济众,绝不平淡肤浅。人们追随他,因为他确实最能领悟那个时代的中国文明,知道她如何才能趋于完美。中国文明是一个崇奉学识的文明,所以孔子的理论价值无量。
——摘编自(美)牟复礼《中国思想之渊源》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以“儒学思想理论与中国古代文明的联系”为主题,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考古学家通过文献史料、实物史料的综合考证证明了夏朝的存在,说明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故选A项;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历史的解读,但材料强调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的综合考证,对文献史料的局限性没有直接说明,排除B项;文献史料虽具有一定主观性,但综合其他手段也可以得出科学结论,需要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文献史料结合实物史料等经过综合考证也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考古研究一定能证明夏朝存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浙江东西道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可以看出唐政府对藩镇存在一定依赖性,故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故选:B。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①中傅的意思是用文书来约束债务,别的意思为一式两份,可知傅别是一式两份的债务契约,①对应正确,②中简牍中关于基层机构设置,管辖范围,官吏、人口、土地及播种面积等内容体现了汉朝官吏考核制度的考核内容,②对应正确,③中魏晋时期庄园内部的田客受到田主的监督,田客不能随意离开,体现了庄园内人身依附关系紧密,③对应正确,A项正确;④中监察御史、按察使司和六科给事中是监察官员,并不是管理科举选官,④对应不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4.【答案】A
【解析】由材料“都、布、按三使都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被派到地方”可知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是中央派到地方的官员,同时各自直属朝廷,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故选A项;三司各自直属朝廷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B项;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能体现出中央与地方的对立,排除C项;材料中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都是地方的行政官员,不是中枢机构,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英海军联合镇压海匪的做法,尤其是英国海军在中国洋面参与的缉匪行动和护商活动,不仅破坏了清代前期建立的巡洋制度,同时也损害了中国的近海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