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周天子分封褒封的“天下万邦”中,不仅封君姓氏多元多样,血缘多源。而且王朝及其领导的“天下”,从政治上直接超越和凌驾于为数众多的族邦,形成了最大规模的地域政治共同体,尊尊源于但已高于亲亲,体现了鲜明的文明特质。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核心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B.国家制度建构尚不成熟
C.宗族聚居状态逐渐打破 D.地缘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2.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户,上者五六百家”。到文景时代,“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这一现象说明西汉初期( )
A.经济政策适应了现实需要 B.人地矛盾开始出现
C.大一统思想促进社会稳定 D.中央集权面临挑战
3.据正史记载,某朝“(设)度支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途之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以近及远,与中书、门下议定乃奏。”材料中的“某朝”最有可能是( )
A.西汉 B.北魏 C.唐朝 D.清朝
4.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可见,宋明理学( )
A.其思辨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B.提倡关注下层民众的教育需求
C.使儒学的内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D.是儒学与佛道思想融合的产物
5.《环游地球新录》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以亲历者身份记述世博会(1876年)所见所闻的著作。作者李奎是第一个以官方身份正式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李鸿章读后十分赞赏,并上呈总理衙门,给资印行3000部。李鸿章的这一做法旨在( )
A.提高清廷国际地位 B.宣传西方技术助力洋务企业
C.传播西学开启民智 D.鼓励学者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6.18世纪80年代,实科学校、专科学校和工业学校是德国这一时期的主要职业教育学校类型。德国公民普遍认为,具有某种职业资格是实现人才社会价值的先决条件。国家在教育方面,大力投入经费,推动义务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影响德国这一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
A.政府和社会大力推广职业教育
B.本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C.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
D.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劳动者提出要求
7.1944年5月,中央西北局规定:“奖励边区内的地主商人创立工业,并欢迎边区外的工商业家来边区发展工业。”1945年3月,边区政府规定:“经营工业、运输业三年免收营业税;资金不足者,边区政府酌量予以贷款之协助,原料及产品享受政府减免或免税之奖励。”这些政策( )
A.孤立了国民党统治集团 B.推动了边区私营工业的发展
C.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D.保证了边区抗战物资的供应
8.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绝大多数商品实现了从政府定价转变为市场定价的过渡,此外,过渡时期的通货膨胀很快得到了遏制,国民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稳健增长。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彰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
B.得益于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奠定了基础
D.使中央做出了改革国有企业的决定
9.罗马的民法体系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确立了个人财产所有权和签订合同的自由权,对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作出了“无比明确的规定”。据此可知,该体系( )
A.消除了贵族与平民间的斗争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确立了近代社会的契约精神 D.化解了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
10.张芳梅在文章中提到:“美国1787年宪法虽然制定于美国独立战争后,但它并非《独立宣言》的继续和发展。从其制定与批准的过程来看,广大劳动群众一直被排除在外……它由富人集团制定与批准,只维护有产者的利益。”材料说明( )
A.1787年宪法的制定违反了民主原则 B.1787年宪法具有局限性
C.美国大多数人没有享受公民的权力 D.美国民主制具有妥协性
11.在美国费城的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曾说,我们知道第一个总统会是个好人,可是谁知道后面会选出什么家伙来呢?出于这种担忧而对美国政体进行的设计是( )
A.建立最高法院 B.变邦联为联邦制 C.实行三权分立 D.总统否决权制度
12.众多新兴大国参与20国集团峰会,因而备受瞩目,“金砖四国”财长就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联合发表一揽子方案,会议做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发特别提款权的决定,被认为是认同了新兴经济体的关切。这表明新兴经济体( )
A.促进地区经济环境和平稳定
B.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
C.推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变革
D.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伴随着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晨,启蒙哲学家转而从具体的经验和个别的事实入手,用分析的方法,重构人类的知识图景。理性不再是上帝的赐予,而是植根于人自身的一种禀赋和能力,人类不必依靠上帝的指引,完全通过自己的理性,就可以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进而改变世界,建立新的世界秩序。这可以说是启蒙运动最核心的诉求。
——摘编自【英】约翰·罗伯逊《启蒙运动的再思考》《世界史》
材料二 “启蒙”一词古已有之,通常指幼童发蒙,晚清以降,又衍生出开启民智的近代内涵。晚清知识分子借助白话报纸等媒介,向民众灌输新知形成一股面向下层的启蒙运……现在通行的“启蒙”概念应当是清末从日本输入的。五四时期.《建设》《改造》《少年中国》等杂志上有零星的对欧洲启蒙运动的介绍,但“启蒙”一词远未通行,更不可能成为当时人对新文化运动的界定。北伐之后,现代意义上的“启蒙”概念才开始较为广泛地使用。
——摘编自陈建守《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翻译、书写及挪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诉求,并简析这些诉求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启蒙"概念演变的进程。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主要不同。
1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朱元璋以明代元,于洪武二年下诏:“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人户,许以原报抄籍为定,不得妄行变乱。违者治罪。”次年,朱元璋下令进行全国人口普查,登记造册,一册两份,户籍保存于官府,类似于今日的户籍档案;户帖交给居民,类似于今日的户口簿。规定农民的活动范围限于户籍所在地的一里之间,任何人离乡百里,“即验文引”;商人外出经商,也必须领取官府颁发的“路引”(类似于介绍信),否则按游民处置,“重则杀身,轻则黥窜化外”;商人户籍所在地的邻里被要求务必知道外出经商之人的归期,若两载不归,要向官方报告。
——摘编自《历史上的中国户籍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户籍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代的户籍改革。
1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阿富汗地处亚洲腹地,是连接西亚、东亚、南亚、中亚的枢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都想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1979年12月,苏联悍然出兵入侵阿富汗,到1989年2月苏军全部撤出。持续九年多的战争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削弱了国力,从而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深远。
——据李琼《苏联、阿富汗、美国:1979~1989年三国四方在阿富汗地区的一场博弈》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富汗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至元二十一年(1284)到至元二十二年,由卢世荣主持推行理财改革。面对频发的灾害,卢世荣休恤民情,奏请皇帝给予人民实惠,并推行了一系列民生改革:(1)恤民政策。忧虑百姓疾苦,裁撤各处竹货监管机构,改收竹税,贩竹自由。为解决站户逃亡问题,除驿马以外全部由政府供给,减轻驿站负担。(2)惠民政策。江湖鱼课,已有定例,长流采捕,贫民恃以为生,所在拘禁,今后听民采用。免民间包银一年; 免大都地税; 乡民造酷者,免收课; 江南田主收佃客租课,减免一分。轻徭薄赋,抑制兼并,施思惠于百姓。但卢氏改革却被冠以“释怨邀誉”的恶名。有些惠民恤民政策的制定与实际执行相脱节,造成负面结果,完全背离了卢世荣的改革设想。
——摘编自吴晶晶《元代卢世荣理财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世荣民生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卢世荣民生改革。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本届进博会是在特殊时期举办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带来严重冲击,也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中国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举办这一全球贸易盛会,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现代史相关知识自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形成了最大规模的地域政治共同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中国逐步由血缘关系走向地域关系,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西周时期核心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涉及国家制度建构,题干的信息无法体现国家制度成熟与否,排除B项;根据材料“形成了最大规模的地域政治共同体”可知,周朝形成大规模的地域共同体,不能说明宗族聚居状态逐渐打破,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并结合所学可知,到文景时代,西汉社会经济恢复,国力增强,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这说明“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适应了现实需要,A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人地矛盾开始出现,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思想,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无法得出中央集权面临挑战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与中书、门下议定乃奏”可知表述的最有可能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项正确;西汉并没有设立三省六部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北魏没有设立三省六部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的长官都是宰相,清朝不存在宰相,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4.A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以阐释儒家义理为主、兼谈生命,从终极真理的高度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将天理与三纲五常相结合,从哲学的高度论证君主专制、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其思辨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A项正确;宋明理学对下层民众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而不是提倡关注下层民众的教育需求,排除B项;儒学的内涵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排除C项;宋明理学融合佛道思想,但不能说宋明理学是儒学与佛道思想融合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李鸿章读后十分赞赏,并上呈总理衙门,给资印行3000部”可知,李鸿章认同西方工业革命成果,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相符,故B项正确;在当时的西方列强加紧侵略背景下,清廷不可能提高国际地位,故A项排除;C选项“传播西学开启民智”与李鸿章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利益不一致,故排除;D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故选B。
6.C
【详解】根据材料“18世纪80年代”的时间信息,实科学校、专科学校和工业学校成为德国这一时期的主要职业教育学校类型,并且国家大力发展义务教育,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经济的发展和对公民素质的提高的结果,C项正确;A、B、D三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出台了有利于私营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了边区私营工业的发展,B项正确;1944年到1945年还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此时团结抗日,并未鼓励国民党,排除A项;官僚资本主要在国统区,排除C项;材料属于中共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不属于抗战物资的供应,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稳健过渡,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这彰显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活力,A项正确;我国于2001年正式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国制造的技术和品牌的提升才是“走出去”的基础,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国有企业改革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罗马法中确立了个人财产所有权和签订合同的自由权,对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作出了“无比明确的规定”,这都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同时减少经济活动中的纠纷,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正确;题干涉及的是经济立法相关内容,与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无关,排除A;题干涉及的是经济相关内容,而且近代契约精神不可能在古罗马确立,排除C;D表述绝对,排除。
10.B
【详解】材料“从其制定与批准的过程来看,广大劳动群众一直被排除在外……它由富人集团制定与批准,只维护有产者的利益”体现的是1787年宪法的民主范围有限,受到富人集团控制,B正确;1787年宪法的制定是符合民主原则的,A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11.C
【详解】据题意可知,美国的政体设计中是要防范总统成为大权独揽的独裁者,所以实行了三权分立,以权力制约权力,C项正确;为了制衡总统,美国以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以国会掌握立法权,A项包含内容不全面,排除A项;邦联制变为联邦制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平衡与制约,排除B项;总统否决权制度是加强了总统的权力,不利于制衡总统,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新兴经济体的方案展现了新兴经济体推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变革的强烈感望,最后会议做出有力于这一愿望实现的决定,C项正确;AB两项表述的是新兴经济体对地区经济格局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AB项;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壮大,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减小,D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