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8.0分)
1.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开始对新征服地区设县管理,如楚国灭权国后,楚王委任斗缗为“县尹”进行管理。但斗缗因权县没能成为自己的世袭封地而反叛,楚王将其镇压后仍坚持设县管理、迁走亡国贵族的措施。这一做法( )
A. 提升了官员的执政能力 B. 导致了贵族政治的瓦解C. 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 D. 标志着集权体制的形成
2. 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当时的中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与此同时,荆州地区却“沃野万里,士民殷富”,江东一带“煮海为盐,境内富饶”,益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这一状况( )
A. 导致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B. 影响了人口的区域分布C. 促进了商业的迅速发展 D. 引起了地方制度的剧变
3. 唐诗中出现了许多描写胡姬的诗句(如表),这类诗句可以印证当时( ) 唐诗中描写胡姬的诗句(摘句)
诗句
作者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
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
元稹
金钗醉就胡姬画,玉管闲留洛客吹。
温庭筠
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
岑参
A. 市民文化成为主流 B. 社会风气包容开放 C. 中外交流日益频繁 D. 儒家文化渐趋没落
4. 清朝前期,重视人口繁衍,对生育一胎多子更是形成了完备的奖赏制度。据《大清会典》记载,凡有一胎生产三个小孩(无论生男生女)且都能存活的家庭,均由官府赏给米五石、布十匹。这一规定( )
A. 增加了满族的人口比例 B. 表明男女平等观念萌芽C.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 加重了朝廷的经济负担
5. 1840年8月,英国向清政府投送的官方文书,不再使用传统的“禀帖”格式,而用“咨会”字眼。琦善的复函也放弃了“谕”“批”等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相对平等的“照会”样式,成为外交文书的重要范式。这反映了当时( )
A. 天朝观念受到冲击 B. 闭关锁国政策破产 C. 宗藩秩序基本瓦解 D. 外交体制开始转型
6. 20世纪初,文学作品中大量用“醒狮”的形象来隐喻中国,同时出现了很多《醒狮歌》,创办了许多以“醒狮”命名的期刊和社团。“醒狮”隐喻的流行,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民族危机的加剧 B. 国家地位的上升 C. 思想解放的深入 D. 革命力量的增强
7. 1940年春,李公朴到晋察冀考察后写道:“在晋察冀就是一位老乡,当他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他就这样的讲:‘开个会讨论讨论。’”其意在描述当时根据地( )
A. 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 B. 团结抗战局面的巩固C. 传统社会秩序的瓦解 D. 群众参政意识的增强
8. 如图是1978~1981年我国用于职工住宅、城市公用事业等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 )
A. 国民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推进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 建立市场经济成为改革目标 D. 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9. 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宗教复兴中,一些在乡村受到崇拜的神祇进入城市,如希腊本土乡村女神德墨忒尔迅速被同化为奥林匹亚的神祇,统治者则将对这些新神祇的崇拜作为一种煽动方式加以鼓励。这反映出古希腊( )
A. 传统宗教信仰受到冲击 B. 领土范围不断向外扩张C. 平民阶层政治影响扩大 D. 人文精神得到广泛传播
10.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打巴士底监狱,受到英国漫画家的关注。如图是漫画《向自由献祭》,画面右侧在巴士底监狱废墟上登基的自由女神正在接受路易十六的朝拜。该漫画( )
A. 预见了法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B. 表达出改良主义的政治倾向C. 讽刺了法国专制王权的腐朽 D. 体现了建立共和的激进理念
11. 1929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从冬宫博物馆秘密出售了1052件藏品,获得110万美元外汇,1931年出售高峰更是获得475万美元外汇。截止到1934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通过出售艺术品和稀世珍品共获得1250万美元。苏联政府此举旨在( )
A. 对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扭转对外贸易中的逆差C. 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D. 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
12. 1994年,美国提议北约与中、东欧国家建立“和平伙伴关系”,在军事演习、维和、危机控制等方面进行合作,但暂不接纳其为新成员国,也不向前华约国家提供安全保障。该提议在北约首脑会议上获得通过。这表明( )
A. 北约转向了维护欧洲的和平 B. 冷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C. 北约开启了渐进扩张的进程 D. 美国全面控制了北约成员国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82.0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表英美德三国能源转型关键时间节点
国家
煤炭系统
石油系统
天然气系统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英国
1560年之前
1619年(49.1%)
1926年
1971年(48.5%)
1970年
未完成1973年(11.1%)
美国
1850年前
1885年(50%)
1910年前
1950年(38.4%)
1925年
未完成1973 年(30.1%)
德国
1815年
1853年(49.6%)
1954年
1972年(46.1%)
1971年
未完成1973 年(8.7%)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 1978~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由5.7亿电标准煤增加到24.6亿标准煤,增长了4.3倍。据统计,2005年中国煤炭产量达到22.2亿吨,占整个一次能源消费的68.7%,而石油天然气仅占24%。近几年,我国对石油需求的年增长速度为16%,而石油开采的年增长速度却只有2%,石油净进口量从2000年的6962万电增长到2007年的1.63亿吨。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的82%将依赖进口。
——摘编自刁秀华《中国能源安全》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英、美、德三国能源转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西方国家能源转型的主要因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之策。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胜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据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介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的八个部分中任选2~3个部分,拟定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达顺畅)
15. 材料日本江户时代没有严格的户籍制度,幕府和诸藩按照“士农工商”建立分门别类的人口登记簿。明治维新开始后,京都和东京率先建立了户籍制度。 1871年,明治政府颁布《户籍法》,以居住地为原则编制户籍,规定把七、八个村编成一个区,作为户籍管理单位。各区设置户长和副户长管理区内户籍;开制作户籍副本上交地方官,再上报府厅、县厅,最后上交中央。《户籍法》把居住在同一地的家族全体成员作为一“户”,规定户主为家族之长,并由嫡长子继承,负责向户长报告家族所有成员的个人信息。家族成员的入籍、除籍、转籍等也均需由户主中报。1898年,《明治民法》进一步提高了户主的权力。1914年,又以简化户籍登记手续为由,废除了与家族成员个人权利直接相关的身份登记簿制度。
——据王鹏飞《近代日本户籍制度的建立与变迁》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日本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
16. 材料联合国成立后,英国决定把巴勒斯坦问题交给联合国处理。 1947年4月,苏联提出欧洲的犹太难民问题不能靠移民巴勒斯坦来解决,主张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军后,由联合国出面组织建立一个独立、统一和民主的巴勒斯坦国,保证巴勒斯坦境内的各族人民享有平等权利。5月,苏联代表又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指出:“事实证明,西欧国家并不能保护犹太人的生存和权利……这说明犹太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国家的愿望是合理的。不考虑这个事实而拒绝犹太人有建国的权利是不公正的。”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根据该决议正式成立。
——据肖瑜《对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原因的历史考察》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影响其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色列成功建国的条件。
17. 材料:范缜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针对当时佛教盛行的情况,撰写了《神灭论》。范缜认为,“形存神存,形谢神灭”,所谓“形”是形体,“神”是精神,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名殊而体一”、“形神不二”,不可分离,形体存在,精神才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就归于消灭。范缜认为物体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事物的变化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突然发生的事物,如暴风骤雨,必然突然消失;逐渐发生的,如动植物,必然逐渐消灭。范缜指出宣传神不灭,不仅会危害伦理道德,还会造成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范缜主张人人各守其职,君主以无为而治天下,从而实现人民安乐,国家昌盛。
——摘编自李延寿《南史》、姚思廉《梁书》等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范缜思想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范缜的思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开始对新征服地区设县管理,如楚国灭权国后,楚王委任斗缗为‘县尹’进行管理。但斗缗因权县没能成为自己的世袭封地而反叛,楚王将其镇压后仍坚持设县管理、迁走亡国贵族的措施”,一些诸侯对新征服地区坚持设县管理,没有分封世袭的封地,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做法有助于打破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和贵族政治的局面,逐步形成以中央政府为形式的官僚政治局面,C项正确; 材料主旨是一些诸侯对地方的管理,没有涉及到对官员的执政能力方面的要求,排除A项; 春秋时期,依然是贵族政治,材料中的现象有助于贵族政治的瓦解,“导致了”用词不当,排除B项;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集权体制的形成,春秋时期尚未实现集权统治,排除D项。 故选:C。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A.这一状况并非导致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而是军阀割据局面的体现,故A项错误; B.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乱促进了人口的南迁,这影响了人口的区域分布,故B项正确; C.社会战乱不利于商业的迅速发展,故C项错误; D.当时地方制度并非发生剧变,故D项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了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以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根据唐诗中出现的描写胡姬的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唐朝社会风气包容开放,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民文化在北宋时才兴起,唐诗也不属于市民文化,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描写的胡姬出现于唐朝日常社会生活中,并没有涉及到中外交流的情况,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文化在唐朝时依然处于正统地位,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唐诗,需要结合唐诗的特点和影响来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唐诗,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A.材料没有明确表明一胎多子的人口奖赏制度是针对满族,因此不能得出增加了满族的人口比例,故A项错误; B.材料体现的是清朝前期为了促进人口的增长实行人口奖赏制度,不能体现男女平等观念萌芽,故B项错误; C.据材料“据《大清会典》记载,凡有一胎生产三个小孩(无论生男生女)且都能存活的家庭,均由官府赏给米五石、布十匹。”可知,清朝前期对一胎多子有完备的奖赏制度,显然在这种制度下会刺激人口的增长,这当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 D.据材料可知清朝前期为了促进人口增长实行人口奖赏制度,这种制度一定层度上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但同时会促进人口的增加,因此也能增加赋税收入,综合起来,政府的经济负担不一定加重,故D项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了清朝的社会状况,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以清朝的社会状况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840年8月,英国向清政府投送的官方文书......成为外交文书的重要范式。”可知,1840年中英官方文书中使用了平等的文书范式,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受到了鸦片战争的冲击,A项正确; 材料强调外交文书的变化,鸦片战争的爆发意味着闭关锁国政策破产,排除B项; 甲午战争标志着宗藩秩序基本瓦解,排除C项; 材料只提到了外交文书的变化,但外交体制转型在《南京条约》签订后,排除D项。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近代化,需要结合我国近代化的特征来解答。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近代化,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20世纪初,文学作品中大量用‘醒狮’的形象来隐喻中国,同时出现了很多《醒狮歌》,创办了许多以‘醒狮’命名的期刊和社团。“可知,20世纪初,文学作品中用“醒狮”来比喻中国,说明当时民族危机加深,以“醒狮”来激发国人,故A项正确; B.20世纪初中国国家实力较弱,地位较低,故B项错误; C.材料只提到“醒狮”,无法说明思想解放深入,故C项错误; D.文学作品不属于革命力量,故D项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了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以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A.材料中没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建立的相关论述,故A项错误; B.料主旨为根据地群众的参政意识增强,而不是巩固团结抗战的局面,故B项错误; C.仅凭材料无法断定1940年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传统社会秩序已经瓦解,故C项错误; D.根据材料“开个会讨论讨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民众组织参加乡村政权建设,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启发了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调动了农民革命抗战积极性,所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根据地群众参政意识的增强,故D项正确。 故选:D。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以抗日战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材料中“1978~1981年我国用于职工住宅、城市公用事业等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体现的是自1978年以来我国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占基本投资比重的情况变化,整体上非生产性投资比重在上升,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在调整中,A项正确; B项表述不符史实,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的时间是1984年,题干中时间最近的是1981年,排除B项; 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时间是1992年,题干时间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