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时作业含答案.doc

170阅读 | 8收藏 | 12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时作业含答案.doc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时作业含答案.doc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时作业含答案.doc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时作业含答案.doc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时作业含答案.doc第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时作业含答案.doc第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时作业含答案.doc第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时作业含答案.doc第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时作业含答案.doc第9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时作业含答案.doc第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时作业含答案.doc第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时作业含答案.doc第12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2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难诱强撩 上传于:2024-06-04
课时作业(十)  一、语言基础训练 1.下列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神秘 衰颓 蒸汽机 下载(zǎi) B.狡狯 争辩 愚钝 浑身解数(xiè) C.嫌隙 惶恐 埋怨 氛围(fēn) D.毋庸争辩 佣人 报复 顽劣(liè) 答案 A 解析 下载zài。 2.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 B.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C.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 D.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答案 C 解析 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类比,其他三项是比喻。 3.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________和最受________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________他,________他。 A.忌恨 诬蔑 诅咒 诽谤 B.诬蔑 忌恨 诅咒 诽谤 C.忌恨 诬蔑 诽谤 诅咒 D.诬蔑 忌恨 诽谤 诅咒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辨析,首先熟悉课文内容,然后辨别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一、二两空“遭”和“忌恨”搭配,“受”和“污蔑”搭配,三、四两处语意是递进关系,“诅咒”比“诽谤”的语意要重,因此先“诽谤”后“诅咒”。 4.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②知识如同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③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 ④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②④均为比喻;①为讳饰;③为排比。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牛顿看到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研究它的原因,__①__,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瓦特__②__,改良了蒸汽机。马克思从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亿万次的商品交换中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广阔的道路……他们都能__③__。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秘密 ②从蒸汽顶起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 ③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常的规律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8题。 ①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②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6.选文第①段列举了马克思的两种“喜悦”,这两种“喜悦”的程度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文第①段列举了两种程度不同的“喜悦”,后者的喜悦程度更深。既然两种科学发现都令马克思感到喜悦,就表明马克思对任何科学理论均高度重视;但后者喜悦程度深,这表明马克思对与实践有密切联系的科学发现的兴趣尤为浓厚。由此可见,马克思是站在实践的高度上看待科学理论的,他认为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他更强调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一点在选文第②段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7.“他毕生的真正使命”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概括地说就是参加革命实践。 8.选文第②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报纸名称且在后面注明时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系列报纸名称后面注明的时间有它们的连续性。这些名称和时间的背后隐藏着一段辗转迁徙的革命生涯。1842年马克思在德国为《莱茵报》撰稿,后又任该报主编,他以犀利的笔锋抨击反动政府,1843年被迫迁居巴黎,1844年为巴黎《前进报》撰稿,抨击普鲁士反动制度,1845年被逐出法国,迁居比利时布鲁塞尔,1847年又成为《德意志-布鲁塞尔报》的经常撰稿人,1848—1849年欧洲革命期间,又与恩格斯一同回德国创办《新莱茵报》,1849年5月,又被逐出普鲁士,先到巴黎,后又定居伦敦,1852—1861年经常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可见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并不因屡被驱逐而停止,报纸名称实际上是他参加革命斗争的标志,用以说明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  INCLUDEPICTURE "B组.TIF" \* MERGEFORMAT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________。亚洲地大物博、山河秀美,在世界三分之一的陆地上居住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47个国家、1 000多个民族________。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________成深厚文明。作为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________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现在,“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等拓展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各国不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而且亚洲文明也在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以及自身内部中发展壮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发祥地 不胜枚举 沉淀 凝聚 B.发源地 不胜枚举 沉淀 凝结 C.发源地 星罗棋布 积淀 凝结 D.发祥地 星罗棋布 积淀 凝聚 答案 D 解析 “发祥地”原指先王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明等起源的地方。“发源地”通常指可考证的、物质范畴的发出、根源之处。根据语境中的“人类文明”,可知此处应用“发祥地”。“不胜枚举”指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星罗棋布”指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语境中有“数量多、分布广”的意思,应用“星罗棋布”。“沉淀”多形容情感,“积淀”多形容文化、知识、经验、素质等。根据语境中的“深厚文明”,可知此处应用“积淀”。“凝结”多指结合在一起变成新的形态,或指气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常用于比喻,指血、汗、思想、感情等凝结成新的东西。“凝聚”泛指事物聚集在一起,或指气体变成液体,常用比喻,指思想感情、精神、智慧或心血等聚集在一起。根据语境中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可知此处应用“凝聚”。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惠民利民、亲仁善邻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安民富民、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 B.惠民利民、亲仁善邻是中华文明一贯的价值导向,安民富民、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鲜明的处世之道 C.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 D.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价值导向,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处世之道 答案 C 解析 注意前后照应。“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价值导向”。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各国不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而且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以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B.不仅各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而且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以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C.各国不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而且亚洲文明也在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以及自身内部发展壮大。 D.不仅各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而且亚洲文明也在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以及自身内部发展壮大。 答案 B 解析 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前句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前面;“自身内部以及同世界文明”为递进关系,不能颠倒。只有B项恰当地修改了语病。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急性胃肠炎是夏季常见病、多发病。大部分人患有急性胃肠炎之后是可以自愈的。除严重者,__①__。然而,现实中许多患者在就诊前却多自行服用抗生素等药物,这种做法,既不利于疾病治疗,又存在抗生素滥用而导致的各种耐药风险。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该要确定是病毒性、细菌性、还是真菌性的。抗生素的治疗原理就是杀死细菌以消除炎症。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有益菌。如果滥用抗生素,不仅导致发炎的细菌会被杀死,__②__,不利于健康。在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恢复过程中,__③__,从少量、清淡、半流质的饮食开始,逐渐控制进食,还应该避免食用冰镇、油炸等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