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0《在_人民报_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活动设计.doc

64阅读 | 2收藏 | 11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0《在_人民报_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活动设计.doc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0《在_人民报_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活动设计.doc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0《在_人民报_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活动设计.doc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0《在_人民报_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活动设计.doc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0《在_人民报_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活动设计.doc第5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0《在_人民报_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活动设计.doc第6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0《在_人民报_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活动设计.doc第7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0《在_人民报_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活动设计.doc第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0《在_人民报_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活动设计.doc第9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0《在_人民报_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活动设计.doc第10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0《在_人民报_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活动设计.doc第11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1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后知后觉 上传于:2024-06-20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活动设计 一、活动课标分析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人教版必修下第五单元第 10课的两篇文章。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抱负与使命”,意在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时代精神,关注时代发展,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担当精神,从而达成“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的课程目标。同时,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强调统整和融合,力避割裂呈现。又基于本节课所讲授的两篇文章都是革命导师的著名演讲词同时也是译作,有很大的相关性,非常适合放在一起进行活动,因此我把两篇文章活动重点加以整合,进行整体活动。同时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活动目标时把“理解重要语句含义,把握作者深邃思想和情感。”“加深对抱负使命的理解,激励自我的爱国情怀。”当成重要内容。 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在本节活动作业中,我是这样处理的:积累整合: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演讲词的特点这一应用文体必备知识;通过活动活动中的整体梳理与细读文本等方式,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把握文章主旨。感受鉴赏: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体会文章语句,尤其是一些表意复杂的长句的深层意蕴,感受作者思想的光辉和恰当表达的力量。思考领悟:《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所以在本节活动作业设计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感受伟大革命导师在青年时期便树立远大理想、胸怀全人类,具有可贵的使命担当的精神品质,明确树立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应用拓展:结合疫情背景下的当下生活之际,让学生思考,还知道哪些把个人的胸怀抱负和时代、祖国、人民紧密相连的人,作为当代青年,你又将如何实现自己的抱负与担当,从而再次培养学生勇于承担时代使命的精神品格。 二、活动依托教材分析 必修下第 10课,由《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两篇文章组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抱负与使命”,意在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时代精神,关注时代发展,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担当精神,从而达成“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的课程目标。同时,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本节课所讲授的两篇文章都是革命导师的著名演讲词同时也是译作。因此,在本课的活动作业设计中,我力求从实用性文本阅读和经典篇章解读两个维度把握课文。所谓“实用性”,主要指的是文章有具体、实际的写作目的,并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其写法一般也是非虚构的。与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样,出色的实用文同样可以是文章中的经典,具有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饱满的感情、多元的表达方式、富有特点的语言,值得仔细赏析,反复品味。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马克思的一篇著名演讲词。马克思在演讲中犀利地指出 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并分析了其成因,宣告了无产阶级解决社会矛盾、终结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赞颂了无产阶级走上社会革命舞台的伟大意义和即将发挥的巨大作用。从内容上来说,马克思精准地把握了时代特征,透彻剖析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体现了对社会、历史的洞察与辩证法的思想光芒;从形式上来说,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严谨而巧妙,语言精练概括而又形象生动,寓深刻的思想性于具体化的、形象化的表达中,且极具鼓动性。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注意演讲词切于实用、富于针对性的特点,学习马克思分析现象、提炼观点、阐发主张的方法。《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所致的悼词,作者深情满满地哀悼自己的亲密战友,总结概括了他的一生及其为人类社会作出的伟大贡献,字里行间充满了敬意和不舍。悼词短短一千多字,言简、意丰、情盛,语言优美典雅,极具感染力。相较于一般演讲,悼词有更进一步的实用性要求,如概述人物功绩、表达哀悼之情、语言准确、语气庄重等,这也是我在活动作业设计中需要关注的。这两篇演讲词内容深奥,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活动中注重利用相关资料,以辅助、阐析、比对、联系等多种方式搭建支架,帮助学生细读文章,通过提示背景、梳理结构、理清逻辑等方式,帮助学生把握内容,理解主题,感受两位革命导师的思想光辉。从实用性阅读角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站在听众的立场,以回溯语境的方式感受演讲的表达效果,体会演讲词独特的魅力。 三 、活动背景分析 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的第 10课,两篇文章既是实用性文本,也是革命导师的著名演讲词。活动重点为理解重要语句含义,把握作者深邃思想和情感。加深对抱负使命的理解,激励自我的爱国情怀。所以在活动中可以以理解重要语句字为理解文章整体思想感情的突破口,以“抱负与使命”导入,由“使命担当”作结,让“使命担当”贯穿到整个活动的始终。 2、本课的两篇文章,其中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老板教材的经典篇目,而《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又是首次选入人教版教材的全新篇目,第一次用活动作业的形式对两篇课文进行群文学习,对我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两篇文章作为悼词和演说,和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加上两篇文章思想深刻、表达凝练,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习兴趣可能不会很高,所以,我在活动设计时注重用歌曲导入,适时提供背景材料,抽丝剥茧、抓住关键词、节节读之,穿插相关评论视频等方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同时学会实用类文体有效的阅读方法。 3、胸怀远大理想抱负、坚守使命担当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备受推崇的品格,十六七岁的年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所以在活动设计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立足当下社会现实,思考自己知道哪些把个人的胸怀抱负和时代、祖国、人民紧密相连的人,作为当代青年,你又将如何实现自己的抱负与担当,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根据以上对学习情况的分析,我把这节课的活动目标设定为: 1.掌握演讲与悼词基本特点,体会演说表达策略。 2.理解重要语句含义,把握作者深邃思想和情感。 3.加深对抱负使命的理解,激励自我的爱国情怀。同时把“阅读体会和关键句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适时点拨相结合”作为主要的活动策略。 四、活动目标: 1.掌握演讲与悼词基本特点,体会演说表达策略。 2.理解重要语句含义,把握作者深邃思想和情感。 3.加深对抱负使命的理解,激励自我的爱国情怀。 五、活动重难点: 1.理解重要语句含义,把握作者深邃思想和情感。 2.加深对抱负使命的理解,激励自我的爱国情怀。 六、活动方法:阅读体会和关键句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适时点拨相结合。七、活动准备阶段: 一组展示 1. 作者简介: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1847年 12月至 1848年 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了《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公开升起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它“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83年 3月马克思逝世,恩格斯担负起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的工作。1885年和 1894年恩格斯先后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恩格斯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马克思合著《共产党宣言》《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 2.演讲背景: 1836-1848年,英国工人发起宪章运动,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要求限制劳动时间,不使用童工,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48-1849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锻炼了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但运动以失败而告终。距离 1848年革命已有 8年之久,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处于低谷时期。当年的革命战友中,也出现了对无产阶级运动持怀疑论者。 1856年 4月 14日,马克思受邀参加《人民报》创刊纪念会,并发表演讲。 3.演讲词特点:针对性 可讲性 鼓动性 4.悼词的结构: 开头:介绍死者的生前身份、逝世时间、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 主体: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生中主要成就和贡献。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 八、活动过程: 主持人: (播放歌曲《你是一面旗帜》,学生齐读歌词片段。)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那么我们当今青年应该具有怎样的胸怀抱负与使命担当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单元“抱负与使命”第 10课,从一代伟人身上汲取智慧的启迪与精神的力量。 活动第一阶段:初读感知:挚友溘然长逝,恩格斯有着怎样的情感呢?他对马克思的逝世做出了怎样的评价? (一名同学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段,把握感情基调。) (二)再读探究: 1.恩格斯高度凝练而准确地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辉煌成就,自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7段,概括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学生梳理课文,加以筛选归纳整合。 点拨:通过抓住关键词,进行梳理,便能够发现这篇演讲辞的特点:思路的清晰性,逻辑的严密性。) 2.《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一文中,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哪里? (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段,通过阅读明确答案。) 3.《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一文中,第四段为什么要具体呈现这一“事实”?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二组补充资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辩证法的使用——马克思从人所共知的正面事实看出其中包含的负面影响,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深刻而不可调和的矛盾,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统治、剥削和压迫。 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四段,通过文本阅读与背景资料 展示: 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展示:理解重要句子含义,把握作者深邃思想: (1)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那些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世纪的秘密,这个本世纪革命的秘密。 (教师点拨,结合关键词和上下文语境理解重要句子含义,学生自读品味与相互讨论相结合,抽丝剥茧,节节读之。) (2)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在理解句子含义基础之上学生齐读本句,要掷地有声,语气铿锵,不容置疑。) 活动第二阶段 :结合演讲背景,思考马克思发表演说的目的是什么? 三组背景呈现:1848-1849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锻炼了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但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距离 1848年革命已有 8年之久,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处于低谷时期。当年的革命战友中,也出现了对无产阶级运动持怀疑论者。1856年 4月 14日,马克思受邀参加《人民报》创刊纪念会,面对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发表了本篇演讲。演讲目的:重燃战友的战斗激情 坚定无产阶级革命信念——时代的选择,使命的力量! 学生全体起立,齐读“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向伟大革命导师致敬!) 活动第三阶段 拓展提升:马克思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广阔的时代征程中,你还知道哪些把个人的胸怀抱负和时代、祖国、人民紧密相连的人?作为当代青年,你又将如何实现自己的抱负与担当? 学生畅所欲言,课代表进行补充: 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2.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习近平 3.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鲁迅 4.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金庸 活动第四阶段:典文推荐: 人民日报寄语青年:你最牛的背景,是今天的中国 每次拼命挤上大都市上下班高峰的地铁时,每次仰望城市里那居高不下的房价时,每次加完班回家拖着疲惫的身体瘫坐在公交车上时,总是禁不住想问,为什么偏偏是我们这一代这么辛苦,要承担起这么多的重负?我知道曾有一个年轻人立志让中国人战胜饥饿,却一夜之间被人毁去了试验田里珍贵的秧苗,为此他伤心欲绝——这个人是袁隆平;我知道曾有一个年轻人,为了让中国的信息被世界看见,在北京一家家单位推销他的互联网产品,却到处被拒之门外——这个人是马云;我知道曾有一个年轻人,出身农村,两次高考落榜终于考上北大,后来为了生活不得不挣外快养家——这个人是俞敏洪。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可爱,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苦恼。其实从来没有哪一代人是轻松的,但却有那么一代人足够幸运,可以用自己的奋斗见证伟大——我们咬紧牙负重前行,是因为我们正是这被历史选中的一代。 前不久网上一段评论很打动人:“80后如今已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正年轻,也正老去,他们生时,祖国刚灿烂,他们长大了,祖国正辉煌。”不识庐山真面目,或许只缘身在此山中,从百年前被船坚炮利打开国门的屈辱,到后来陷入四分五裂内战不止的颠沛流离,再到建国后一穷二白勒紧裤腰带支援建设,无论是 80后还是 70后、90后、甚至 00后,当把个人的成长放置在行进中的中国这个大背景下,就能体会到我们能身处这个时代节点的幸运和不易。百年前,无数前辈、先贤还在为中国未来的命运苦苦求索;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数百年的沧桑巨变,也许青年一代从未经历,但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你我正有幸共享。这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它能成就马云、刘强东式的“草根”逆袭,也见证了无数海归青年回国创业。这是一个不再羞于谈论梦想的时代,它支撑起无数大国工匠向星辰大海出发,也助力这片土地上无数平凡人的梦想落地开花。即便成长伴随阵痛,即便现实还远称不上完美,但这个时代相信奋斗、相信创造,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如果说,每个人的成长都逃不开他的背景,那么当下的中国,无可比拟的,就是你最牛的背景。前景可待,未来可期。行进中的中国,给了你最大的底气。这份底气,藏在你眼中绽放的神采里;镌刻进你为生活打拼、为理想执着的自信里;映照在你的谈吐,你的胸襟、你的视野里。当你了解了你的时代,了解了你的中国,也许就更不愿辜负历史的这个高光时刻。鲁迅先生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中国更多精彩的故事,将由你、我和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千千万万名中国人一起抒写。还是那句,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格局与担当 格局大小,影响眼界之宽窄;不同的眼界,担负不同的责任。鲁迅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何等境界!格局就是无尽的远方,穿过重重阻碍,身负家国天下。担当是为了无数的人们的福祉不断求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格局有大有小,根植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格局大者,为国为民为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大我;格局小者,为已为私为小我,也许无可指摘,但不可沾沾自喜。自古士人秉持“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立身哲学,中华民族的“脊梁”何等气魄!他们有为民请命肝脑涂地者,有驰骋沙场马革裹尸还,有身处异域不改气节者,有面对利诱势逼不改初衷者,有为官一方与民同乐者,有著书立说延续中华文脉者,有壮烈激烈慷慨赴死者......他们的名字、事迹如昆仑伟岸,如大海浩浩。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岳飞“八千里路云和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些格言诠释什么是格局,什么是大我。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尽心竭力。鲁迅面对万马齐喑、风声鹤唳的局面,团结文化战线上志同道合人士,用笔作武器,敢于揭弊;也勇于解剖自己,对国民劣根性而痛,揭开伤疤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就是担当。有人批判现如今中国大学培养出来的是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精致利己主义,缺乏必要的责任担当,沾染了太多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钱理群教授指出真正的精英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我们不会忘记“耶鲁哥”秦玥飞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农村,做一个村官;不会忘记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工作者,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不会忘记中国维和人员奔赴战乱国家的战场一线,用行动争取和平;不会忘记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几十年内无偿提供给贫困国家而不计个人报酬......中国致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一个大国立于民族之林,也离不开格局和担当。 九、评测练习: 一、(2021山东菏泽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19分) 材料一: 精神的经典是就经典的价值而言的,经典的精神是就经典的内涵而言的,经典的精神支撑起精神的经典。这种精神不少是由经典作家自己说出来的,但更多是潜藏在经典文本之中的,需要读者去感受和挖掘。这种精神说到底是人的精神,人将自己的精神对象化于经典之中,人的精神品位决定了经典的精神品位,但我们是通过阅读来解读人的精神,而不是直接从人的行为中来解读人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探索社会发展规律、代言工人阶级利益的理论境界。经典成其为经典,是由于它有着“究天人之际”的大境界,有着为先进阶级代言的大胸襟。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规律,拨开了历史领域的迷雾。经典著作蕴含着“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磅礴气势。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无产者的“圣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却都出身于“有产者”,他们都自觉成为为工人解放而奋斗的领袖。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对工人阶级命运的关切,懂得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坚持长年诚实研究、经受实践历史检验的科学态度。十年磨一剑,没有电脑、网络,没有搜索、复印、打印工具,却创造了经典。《资本论》第 2、3卷,是马克思去世后由恩格斯编辑出版的,其原因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之前,是以多么认真的态度,以多么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力求使这些伟大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以至于生前来不及拿出去出版。经典不因时光的流逝而失色,反而历久弥新、愈益醇厚。今天,我们捧读 100多年前写作的经典著作,仍然为其折服,这就是经典的质量。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不计得失顶住压力、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人格力量。马克思研究利润、资本和财富,却没有用于自己赚取利润、增值资本、积累财富,还不时需要恩格斯的接济才能维持生活,但他无怨无悔,写出了理论版的《悲惨世界》。1848年革命后的德国,“那种旧有的在理论上毫无顾忌的精神已随着古典哲学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没有头脑的折中主义,是对职位和收入的担忧,直到极其卑劣的向上爬的思想”。恩格斯却反其道而行之,坚持写作出《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费尔巴哈论》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精神产生 100多年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经典精神的时代条件不同了,但我们仍然需要学习精神的经典、坚守经典的精神,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精神境界更加纯真、精神世界更加美好、精神品格更加高尚,都应当而且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感受精神的魅力,汲取精神的动力,寻求精神的定力。 (摘编自颜晓峰《精神的经典与经典的精神》) 材料二: 新时代中国青年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需要读懂马克思的深邃理论、革命实践和人生追求,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走近马克思,读懂马克思,练就过硬素质,不负使命重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确定了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人生航向,从开始为《莱茵报》撰稿起,就将他的一生都投入了“写作”。他的言论深深打动了当时广大民众的心灵,更让当时的统治阶级惶恐不安,而这并不仅仅来自马克思的文采,更来自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青年阶段可以说是信仰形成的关键期,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年轻时的邓小平同志把《共产党宣言》视为共产主义的“入门老师”,由此走上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正确道路;习近平同志在延安的知青岁月中,时刻不忘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树立了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新时代青年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在学之愈深、信之弥坚中享受真理的“甜”味,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马克思是理论家,更是实践家,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进行实践,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有所区别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和文字,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错误的理想、思想、制度。正确的理论要能够结合具体的发展实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阐明,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青年克服重重困难奔赴延安,相会延河之滨和宝塔山下追求真理,为的是中国人民能够“站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听党指挥不偏向,紧跟党走不动摇,把青春汗水挥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各领域各方面,为的是中国人民能够“富起来”和“强起来”。实践证明,只有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其价值才能真正体现,人生才能更加出彩。 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价值的当属中国的革命、建设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一段名言:“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里所说的“超过”,实际讲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这种发展正是更好地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最好的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青年学习成长提供了力量之源。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新时代课题需要时代新人去解答。在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的波澜历程中,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阔进程中,新时代青年责任重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辉煌征程中,新时代青年使命光荣。新时代青年是开创民族复兴的先锋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青年,读懂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最为重要的是,要能够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在理论的高峰上望一望,用实践的镜子照一照,用人民的尺子量一量,用时代的筛子滤一滤,不断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理论特色,在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中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征途中书写新的青春篇章,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摘编自夏斌文《青年如何读懂马克思主义的“三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克思拥有“究天人之际”的大境界,因此他能够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 B.缺乏高科技的办公设备,导致马克思有两卷《资本论》没能在生前发表。 C.当代青年要真正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D.马克思主义之外的理论由于没有进行实践,产生了许多错误的思想和制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典的精神是精神的经典的基础,没有经典的精神就不会产生精神的经典。 B.作者写马克思拥有赚钱的方法却没有用于自身,是为了强调马克思的这种人格力量值得青年学生学习。 C.虽然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不断挖掘。 D.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读懂马克思理论的精髓,才能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的一项是(3分)( ) A.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青年奔赴延安,追求真理。 C.新时代青年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享受真理的“甜”味。 D.在改革开放时期,广大青年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5.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应该怎样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6分) 二、(2020山东淄博高三三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16分) 在马克思墓地唐弢马克思墓在伦敦市郊北部的海格特小山上。我在英国时正值铁路工人罢工,交通不便,陪我的孔慧怡女士又没有去过那里。7月 12日早晨,我们决定先到北区的查林再说。大风骤起,阴云密布。从筑路工人口中问明路由,缓步上坡,路不太陡,但对像我这样一个心脏病患者来说,还是有点吃力。两旁是属于中等阶级的住宅,看去简单朴素,幽静整洁。大约走了半小时,便到坡路尽头,绿树成荫的滑铁罗公园已在眼前。进入大门,绕着池塘穿行,芳草如茵,杂花满圃。出北门向左一拐,便是与小山同名的海格特公墓,马克思和他的爱妻燕妮、外孙哈利·龙格、“忠诚的琳蘅”——海伦·德穆特等葬在一起。公墓的铁门半掩。里面到处是十字架,到处是大小不同、式样各别的墓碑。我们沿着一条长满蔓草的小径往南,读着每一块墓碑上的名字,其中有资本家、小商人、教师、海员......找不到一个我们曾经听到过的熟识的名字,更不用说全世界都知道的卡尔·马克思了。不久,我从小径左边发现一座方形尖顶、巍然矗立的高高的碑石,碑座正面刻着墓中人姓名。原来这是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埋骨之处。艾略特生前从热心教会的善行转变到介绍唯物主义的无神论,大大地轰动了当时英国的思想界。她的长篇小说《亚当·比德》《佛洛斯河上的磨坊》《织工马南》取材农村,描写社会动态,刻画人物心理,从生活里提出了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像莎士比亚、狄更斯笔底的人物一样,马克思也引用过艾略特小说里的人物,去比拟他的朋友和熟人。例如在给他女儿燕妮的信里,就说地质学家达金斯有点像艾略特小说《费里克斯·霍尔特》的主人公,不过达金斯不像费里克斯“装腔作势,而是有学识的”。他还告诉燕妮,自己曾开玩笑警告达金斯,要他别让艾略特夫人遇见,否则,“她会立刻抓住他,把他写进她的文学作品”。看来马克思酷爱文学,很有风趣,常用艺术形象强化自己的观点,加深对方的感受,不肯轻易地放过从文学作品中得来的一切动人的印象。 我们继续前行。远处,一缕青烟冉冉上升,有个老人将成堆的枯枝点燃了,一面烧,一面不停地从四周把落叶扫拢来。我们加快步子,正待向前问讯,立刻发现自己原来走到了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绿荫环抱,不需要再问什么,马克思的头像已经赫然在望了。 头像底座是一块方形的浅色大理石。全部高三米余,宽一米五,正面中间微凹的小块白石,刻着墓中人姓名及其生卒年月,底座上端是英文金色大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下端则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比起中国传统的墓碑来,两句话也许简单了一些,但我以为选得十分恰当。正如李卜克内西说的:马克思不需要人家为他立纪念碑,他已经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为自己树立了纪念碑。是的,这才是不朽的纪念碑。因此,1883年 3月 17日——马克思逝世后第三天,他被合葬在海格特公墓一角他的爱妻燕妮的墓穴里,离此一箭之地。我们现在站的并不是当年恩格斯作墓前演说的地方。这里是 1954年新迁的墓址,由几个国家的共产党筹资建成。它并不豪华,却显得庄严、大方、雄伟,特别是 1956年劳伦斯·布雷德肖雕塑的马克思青铜头像安上以后,这位思想家便以他的坚毅、慈祥、风趣,同时又带一点期待的神情,从高处凝望着这个世界,凝望着人类的正在变化的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