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doc

195阅读 | 8收藏 | 12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doc第1页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doc第2页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doc第3页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doc第4页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doc第5页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doc第6页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doc第7页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doc第8页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doc第9页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doc第10页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doc第11页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doc第12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2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令人发指 上传于:2024-06-20
第10课 演讲词两篇(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1课时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一、基础夯实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我知道英国工人阶级从20世纪中叶以来进行了多么英勇的斗争,      。  A.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把这些斗争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使其不为世人所熟悉 B.这些斗争不为世人熟悉只是因为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把它们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 C.这些斗争只是因为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把它们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才不为世人所熟悉 D.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掩盖和隐瞒这些斗争最终使其不为世人所熟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近日在成都举办的一场“非遗”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另一种表达方式:中国漆与湘西竹编工艺    出的竹编包兼具漆制的耐久和竹艺的美观,在年轻人中颇为抢手;川剧小镇里的巴蜀乡音,经过说唱风的改编在街巷里响起,新鲜中    亲切……创新,让古老非遗呈现“逆生长”的模样。  创新的源泉,来自“非遗”自身的生存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不是文物,而是生活。它需要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活”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里,如春风化雨。(    ),催促着创新的发生。 创新没有标准答案。勇于尝试,有所突破,都值得肯定。有些“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通过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为手段,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实施了跨界融合。比如一幅古画,经过数字编码可以转化成    的动态短片;传统纸雕制作成3D模型“百鸟朝凤”,再经由VR技术“飞”入移动端,指尖轻触,    形成鸟类互动的科普游戏,一种“非遗”,衍生出很多种存在形式。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混搭  透露着  栩栩如生  就 B.混搭 表露出 惟妙惟肖 才 C.编制 表露出 惟妙惟肖 就 D.编制 透露着 栩栩如生 才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秉承传统、不失其本是其生存的基础 B.它以秉承传统、不失其本为生存基础 C.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适应着它的需求 D.它适应着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求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通过以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为手段,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实现了跨界融合。 B.有些“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通过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手段,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实现了跨界融合。 C.有些“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用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手段,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实施了跨界融合。 D.有些“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以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为手段,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实施了跨界融合。 5.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860年,林肯坐着一辆耕田用的马车,深入选民中间,与选民进行亲切的交流,并做了精彩的演讲。通过演讲,作为穷小子的林肯感动了人民,击败了对手,当上了美国第16任总统。 他在演讲时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话:“如果大家问我有多少财产,那么我告诉大家,我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女儿,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有一个租来的办公室,室内有桌子一张、椅子两把,墙角还有大书架一个,架子上的书值得每一个人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什么依靠的,我唯一的一个依靠就是你们。” 请从选材的角度分析一下林肯的演讲为何能打动选民。 答:      二、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那些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 ………… 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19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有些党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在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他们在支援这种工业所引起的社会革命方面肯定是不会落在最后的,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隶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我知道英国工人阶级从上世纪中叶以来进行了多么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只是因为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把它们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才不为世人所熟悉。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6.马克思是怎样生动形象地展示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的? 答:      7.第2段揭示了 19 世纪怎样一个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 答:      8.画线句中的“这种对抗”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9.这篇演讲词具有深邃的思想、隽永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相结合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第2课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逝世  掩盖  设施  繁芜从杂 B.宗教 摸索 要素 浅偿辄止 C.剩余 诅咒 疾恨 坚韧不拔 D.悼念 诬蔑 回敬 卓有成效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如果 但是 从而 何况 B.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C.如果 可是 甚至 何况 D.即使 可是 从而 而且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B.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C.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D.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正像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达尔文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B.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C.他曾经密切注视各种电学方面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D.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做的伟大贡献做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些青年人做事缺乏长远眼光,刚入门便打退堂鼓,这种浅尝辄止的做法贻误了多少青春。 B.马克思的科学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人,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出神入化。 C.他查阅了许多繁芜丛杂的资料,终于找到了那篇重要的论文。 D.他偶尔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几首小诗,对他崭露头角的才华和卓有成效的表现,同学们赞不绝口。 6.下列关于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空白”一词用来比喻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该比喻旨在赞颂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热烈赞扬了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D.“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把各国政府的“驱逐”、资产者的“诽谤”“诅咒”比喻成“蛛丝”,以此表现敌人的无能和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 二、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贝多芬墓前的演讲 弗朗茨·格里尔帕策 祖国的艺术和全盛时期的思想那已经消逝的辉煌所剩给我们的全部光辉中灿烂的一半熄灭了。当我们此刻站在这位死者的墓前的时候,我们就代表了整个民族,即全体德意志人民,为之哀痛。虽然德国诗歌的英雄①仍然健在——祝愿他长命百岁!——但是最后一位乐曲大师,一个献身于音乐的人,亨德尔和巴顿,海顿和莫扎特的不朽荣誉的继往开来者去世了。琴弦已断,音乐声渐渐消失,我们站在这里哭泣。 渐渐消失的音乐!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他!因为他是一位艺术家,他只通过艺术来表现自己。生活中的苦难深深地伤害了他,就像沉船遇难者抱住海岸,他逃入你的怀抱,噢,你这与真和善同伴的姐妹,痛苦的安慰者,来自天堂的艺术。他紧紧地抓着你,甚至当那扇你经过它来到他身边并和他们交谈的门关上之后,他也不放松。当他双耳失聪而辨不清你的容颜时,他仍始终把你的形象放在心里,当他死的时候,你的形象仍在他的胸中。 他是一位艺术家,有谁能和他相提并论呢?就像巨兽在海里呼啸而过,他飞越了自己的艺术疆域。从鸽子的咕咕叫声到隆隆雷声,从所谓挖空心思地编织顽固不化的艺术手法到令人生畏地把温文尔雅的音乐逐渐变成喜怒无常、咄咄逼人的自然力量,他跨越了一切,掌握了一切。他的后来者不是要继续,而是要开始,因为他的脚步就停止在艺术所停止的地方,阿黛莱德和莱奥诺拉②!维多利亚的英雄礼赞!以及庄严的弥撒曲③!你们这些三四声部交织而成的瑰宝!暴风雨般的交响曲。“神的美丽火花之欢乐”,你这天鹅之歌④!掌管歌曲和弦乐的缪斯!请你们围绕在他的坟墓旁,把桂冠撒在坟墓上。 他是一位艺术家,也是一个人。一个具有人这个词的全部意义的人。由于他与世隔绝,于是被说成对世界怀有敌意;由于他逃避感情,于是被说成冷酷无情。啊,谁要是知道自己心肠硬,就不会逃避!正因为感情过于丰富,才逃避感情!——如果他逃避世界,那就是因为他充满爱的心灵深处无力抵抗这个世界;如果他逃避世人,那就是他为他们付出了一切却什么回报也没有得到的结果。他是孤独的,因为他找不到知音。——但是他一直到死都以常人之心待一切人,以慈父之心待家人,把生命财产献给了整个世界。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这样去世了,他将这样永垂不朽。而你们,随我送葬到此的你们,忍住你们的悲痛!你们没有失去他,你们赢得了他。正是这扇生命之门在我们身后关闭,他才跃上了通向不朽殿堂之门。毋庸置疑,他与那殿堂门上从古到今的伟人并肩而立,直到永远。因此,你们悲伤而镇定地与他的长眠之地告别,而今后你们的生活中,当他的作品的威力像即将来到的暴风雨一样在你们的心头划过的时候,当你们的眼泪在现在还未出生的一代人中间流淌时,你们就回忆现在这个时刻,心里想:他们埋葬他的时候,我们去送过葬;他去世的时候,我们流过泪。 (1827年3月29日) 【注】①指歌德。②二人都是贝多芬音乐作品中的人物。③“维多利亚的英雄礼赞”和“庄严的弥撒曲”都是指贝多芬的音乐作品。④传说天鹅临死前总是发出委婉动人的鸣声,因而诗人和音乐家的最后作品常被称为“天鹅之歌”。 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说贝多芬的逝世,除了直接用“去世了”表述外,还用了“熄灭了”“琴弦已断,音乐声渐渐消失”等婉辞,也可称之为讳饰。 B.文章第2段使用了“他”和“你”两种人称,其中“他”指贝多芬,“你”指音乐艺术,这样能更好地表现贝多芬与音乐艺术的关系。 C.演讲者说贝多芬的音乐是“暴风雨般的交响曲”,这既与前文的“隆隆雷声”等照应,又形象地反映出贝多芬音乐的特色:高昂激越,雄浑壮烈。 D.说贝多芬孤独,是因为他与世隔绝;说他逃避世界,是因为他充满爱的心灵深处无力抵抗这个世界;说他逃避感情,是因为他感情过于丰富。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悼念天才音乐家贝多芬的悼词,悼词的基调是悲伤、凝重的,饱含着尊重、敬仰之情。 B.悼词歌颂了贝多芬在音乐上的建树,揭示了他音乐的个性,评价了他的为人与处世,认为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音乐天才。 C.本文善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借代、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演讲词更形象生动,充分地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和充沛的感情。 D.本文语言既有激情——满怀激情的歌颂多于低沉悲哀的悼念;又有诗意——用形象化的语言议论抒情,如一首抒情的赞美诗。 9.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        第3课时 对比阅读 一、基础夯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在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    )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们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    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次的问题争辩中    ,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在处理因不幸遭遇的影响而导致感情裂痕上    ,理智地陈述原委,检讨错误和过失,及时弥合矛盾。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    ,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共同理想和伟大事业的友谊。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在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B.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C.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D.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在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休戚相关 B.繁文缛节 茅塞顿开 适可而止 休戚相关 C.繁芜丛杂 茅塞顿开 适可而止 休戚与共 D.繁文缛节 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休戚与共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买票进入海格特墓园,沿主干道往东走几分钟,马克思的墓地就赫然呈现于眼前。    ,    ,    。    ,    。    ,分别是马克思的夫人燕妮、马克思本人、马克思的外孙哈里·朗吉特、马克思家的用人海伦·德穆特和马克思的女儿艾琳娜·马克思。  ①其上镶嵌着白色大理石墓碑 ②白色大理石墓碑镶嵌于基座正面中央位置 ③青铜铸造的马克思头像放置于墓碑之上 ④墓碑中间部分雕刻着合葬于此的五个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日 ⑤这个墓地有着比普通人高一大截的花岗岩基座 ⑥他们按逝世的先后顺序由上到下排列 A.③①④②⑤⑥ B.⑤①⑥③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 D.③①⑤⑥②④ 5.将下面的散句改为整句。 在马克思的故居,我们看到了马克思著作的各种版本,我们对马克思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动十分敬佩,他为人类做出的卓越贡献令我们十分景仰。 答:        二、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朋友们: 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生于萨尔茨韦德尔。她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男爵在特里尔城时和马克思一家很亲近,两家的孩子在一块儿长大。当马克思进大学的时候,他和自己未来的妻子已经知道他们的生命将永远联结在一起了。 1843年,在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以及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以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以后,她不仅和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 这对新婚夫妇动身前往巴黎,自愿的出境很快变成了被迫的出境。甚至在巴黎,马克思也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我必须遗憾地指出,像亚·洪堡这样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鲁士政府合作,怂恿路易·菲利浦政府把马克思逐出了法国。马克思到了布鲁塞尔。二月革命爆发了。布鲁塞尔也随着动荡不安,比利时警察局不仅逮捕了马克思,而且毫无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监禁起来。 1848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驱逐开始了,起初到了巴黎,后来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涉,便搬到伦敦。这次驱逐历尽了重重苦难。尽管这次驱逐使她的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是男孩)死亡,她还是决心忍受被驱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难。但是看到一切政党,不管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谓民主派),都联合起来反对她丈夫,对他进行最卑鄙下流的诬蔑,看到所有报刊都不登载他的文章,他在敌人面前陷于孤立无援和手无寸铁的境地,他们两人用来对付敌人的就是蔑视——这一切对她却是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