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传承历史文化——写在《光泽历史文化传奇故事》一书出版之际
王建成
“光泽是一块颇具传奇的沃土,是一方很有故事的家园。在山环水抱、人杰地灵的光泽,在街谈巷议、口口相传的民间,我们总是经意或不经意地与各种传奇故事相接触……这些有不同情愫、不同内容的故事或滋养美好的心灵,或鞭挞顽劣世态,成为教科书之外必要的历史补充”。这是中共光泽县委书记符水俊在由福建省地图出版社刚出版的《光泽历史文化传奇故事》一书序言中开头的一段话。
光泽地处闽西北与赣交界处,这里“青山耸翠,碧波潴秀”,是“福建屋脊”和闽江富屯溪的源头,中原入闽的主要通道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聚居,繁衍生息。从近些年出土的商周文物显示,光泽约有四千年的人类文明历史。国家文物专家曾评价这里是:“闽北文化的古摇篮,福建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祖国东南一条重要的文化走廊”“把福建人类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年”。在宋元时这里是理学之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央苏区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人类的天空熠熠闪光。特别是民间口耳相传的“讲古”,世代传承。城乡街巷,村口田头,桥边树下,农家厅堂,到处都有故事,到处都有“讲古”人。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笑话等民间文学灿烂多彩,内容丰富、诙谐有趣,生动活泼,在阡陌乡野广为流传。劳动人民发挥无限想象的空间,一座山、一条河、一棵树、一块石、一座桥和一个人等都能演变成有趣的故事,化作动人的传说。很多故事都是当地历史的承载,真实的传播,而且富有真善美内涵。“并赋予相应的审美情趣、理想信仰和朴实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警醒”。在那长长没有报纸、电视、广播、电脑等文化生活极为匮乏的年代,讲故事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必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在人们茶余饭后,劳动当中,或田头、或老樟树下、或村口小桥旁,或家中厅堂,一堆人围绕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古”。故事丰富了人们的思想,充实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乐趣。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今天,各种文化传媒的兴起,昔日的“讲古”在城乡慢慢地消失。为搜集故事这民间历史文化的记忆,抢救民间文学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2013年7月,光泽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与新闻出版局决定编辑这本《光泽历史文化传奇故事》。召开乡镇文化站长和有关作者会议,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并组织作者下乡采风,搜集、挖掘、整理和撰写各类民间故事,去糟存正,去粗取精,进行精心编纂。该书由县委书记符水俊作序,县委书记符水俊、县长赵明正为顾问,县委常委、原纪委书记赵大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雄策划,县文化体育与新闻出版局局长朱月琴和县文联副主席王建成主编,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这本书的编辑出版。
该书由福建地图出版社出版,收集各类故事近300篇,25万字,分为5辑。第一辑为“历史人物传奇”。里面收入光泽建县千年产生的历史名人和乡贤故事25篇。包括理学代表、朱氏的高足、宋朝探花李方子。元朝山水田园诗人黄镇成,明代“三为御史”的陈泰,清朝一门“三凤齐飞”的龚文焕、龚文炳、龚文辉等。还有历代与光泽有关的名人如理学大师的“朱熹与乌州李氏”,抗清志士的“郑成功守杉关”,清朝重臣的“林则徐为龚文炳作《传》”,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晚年在光泽”等。以及现代的名人“老红军陈伯钦”“王震大禾山打隧道”等。人物故事做到遵重史实,把握分寸,客观公正,可以达到“传记”的效果。第二辑为“文化遗产传奇”。光泽四千年的文明史,劳动人民创造灿烂的文明,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世人瞩目。里面收人了有关的传说故事23篇。如物质文化遗产的有“马岭遗址的纣王坝”“崇仁村与崇仁古街”“山头大夫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田公元帅与三角戏”“上屯茶灯舞”“司前连史纸”“清朝贡茶‘老君眉’”等。范围包括了民居、街道、祠堂、庙宇、桥梁、水坝,以及茶、酒、戏、舞、活字印刷等,故事情节翔实,内容生动,富有情趣。第三辑为“杉城姓氏传奇”。光泽地处闽赣边境,周边与江西四市县相邻。境内杉关等自古以来是人闽的重要通道和晋京大道,历史上的中原大迁徙不同的姓氏家族从杉关等进入光泽。还有清初时光泽因为地广人稀,向外招慕,从闽南一带迁入不少人家,组成了光泽多姓氏、不同源流、不同宗族的县份。一个姓氏是一个家族史,留下许多喜怒哀乐的故事。这部份收入了28个不同姓氏的故事。如“朱千八浔江悟梦”“上官丁迪落脚十八都”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