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
摘要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问候语都是我们在日常交际中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礼仪, 对于
构建延续和谐的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 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闫
异,问候用语和所用习惯有时也会不尽相同。
本文通过列举中西方问候语差异的具体表现, 对比分析了中西方交往规则的不同, 旨在
为中西方更好的交流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西,问候语; 差异
1.引言
中国是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决疙大国,自古以来就受到储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说话
讲究“言近而指远”;, 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思想较中国更为开放,西方人较中国人的
内效而更加率真。当“保守”的中国人与“开放”的西方人交流时,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如何
正确的使用和处理问候语。
本文从问候的称谓、问候的内容以及问候的名式三个方面比较了英汉问候语的异同, 并
分析了导致其差异的原因。
2.中西方问候语差异的具体表现
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问候的称谓、问候的内容以及问候的句式中
2.1 问候的称谓
首先,中国的称谓“条条框框”,而西方的称请“不掏礼节”。 在中国,自古就讲究“上
下、苯插、长幼”,研究遵守称呼准则,正所谓“君君碟下,父父子子”。如果不讲究辈分,
就会认为你不懂礼狐,分不清上下长幼苯齐。 而在西方, 常用“先生(Sin” 和“夫人(Madam)”
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未婚女子可称呼“小姐(Miss)”,结婚了的
女性可称“女士(MrsJ”或“夫人(Madam)”等。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区、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报扳(Unele)”,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病(Aun0”.
其次,中国的称谓“不对等式”,而西方的称谓“对等式”。 在中国,属下对上司的称
竖,学生对老孝的称呼等等,都表现出不对等性。 例如,属下不能直呼上司姓名,只能称呼
某主任、某书记等, 而上司对于属下的称呼不但可直呼其名, 而且还可在其姓前加一个"小”,
例如小张、小王、小李等。这并不是表明野视,而是一方面体现了对被称呼者身份、地位的
尊重,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称呼者的礼通和涵养。 与此不同的是,西方的称呼恰恰是“对等式”
的。鲍如,在英国家庭成员之间都可以用“You”称呼。而且,西方人除了几个传统用的称
了坚一一博士Doc.) 、医生(DocJ)、法官Uudge)、教授(ProJ等之外,对“王老师”、“李师
傅”一类的称呼是不能容忍的-
2.2 问候的内容
首先,中国的内容是“家长里短”,西方的内容是“谈天说地”。在中国,对于不热悉
的朋友会来个“点头之交”。对于很熟悉的朋友,可说: “去上班啊? ”“吃了吗? "” “上
哪呢? ”等等,这体现了朋友之间的一种亲切感。而且,这些问候的目的是为了打招呼,而
不是真的想了解被问候人对于此类问题的答案* 而西方人非常看重隐私, 他们面对中国式的
间候时候,反而会觉得这样的问候太具体而有干涉隐私之嫌, 觉得会反感。西方人见面一般
习惯于谈论天气和近况。 比如, 英国人见面有时会说“Itis cooler todayisn'tit?"或者问“How
are you?” 相当于中国的“吃了吗?
2.3 问候的句式
中国的句式“灵活多变”,而西方的名式“'一"以贯之”。在中国,有时候会用感叹句
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汉语表达天气不好的时候, 常会说到“天儿真不错呀! "或者“天
气真村糙啊! ”用感叹名直接表达情感的喜悦与厌恶。现代社会,随考生活节奏的加快,有
时候汉语还会以一种简短的形式去表达。例如“嘿”或者“哪天找你玩儿! ”而有时候,又
会用问句的形式去表现。例如“这几天忙什么呢? “现在在哪儿高就啊? ”等等。相比之
下,西方人的句式就是 “一'以贯之”。所谓“'一'以贯之”就是儿乎是以一种名式作为问
候语,并且回复的形式也比较固定。 例如:
AHow ameyou?
BTmfine thanksVF mfine thanks and you7
ATmfine too
3.中西方问候语差异的原因
中西方问候语差异的原因可归结为三点,即地理差异、人文差异和观念差异。
3.1 地理差异
中国的地理环境可谓是“得天独厚,天府之土”,而西方的地理环境多“四面环海, 环
境恶劣”。
中国横跨亚欧板块,处于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并且气候温和, 四季更茸,人们靠
天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并且这片地足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真可谓是“得天独厚, 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