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晚清四大重臣之一出生在一个很不幸运的年代繁荣富强的中国已成为过去却随之而来的是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他操劳一生创出的丰功伟业令后人瞻仰其局限性的眼光所导致的历史悲剧同样发人深思然纵观张之洞的一生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一些消极的因素在里面但在那个贪官污吏横行国家整体衰败的时代站在当时的时期去评价他他还是功大于过的1张之洞的爱国情结很浓几乎贯穿于他的一生这从他办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看出当时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大部分官员是推测揣摩上级摸清楚上级的脾气和喜好进而是阿谀奉承然而张之洞却是尽忠为国公正廉洁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地为百姓谋福21884年春中法战争前夕奉命署理旋补授两广总督任内力主抗法筹饷备械击败法国军队这对于屡战屡败的中国而言的确是一个奇迹而奇迹的创造者正是张之洞在甲午战争中张之洞力主抗日在当时统治者都是消极应对只有张之洞在极力的说服虽然成效不大但毕竟尽到了一个做臣子的责任和义务在当时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张之洞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在近代史上他的思想和意识是那些顽固守旧的满清官员所永远无法达到的他的一生中最大的贡献不是他为守护清王朝做过了什么而是他开启了中国重工业和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在洋务运动中张之洞作出的贡献也是别人所望尘莫及的张之洞所办的实业主要两件一件是督办芦汉铁路另外一件是把内陆武汉打造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7以武汉为中心他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汉阳钢铁厂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纵观中国近代的发展能如此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张之洞恐怕也是第一人在教育事业方面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在当时是比较领先的并且在其所有的政绩中教育方面的成就是最突出的其兴办学校教育人才地思想及实践在中国近代的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张之洞做出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张之洞很敏锐的注意到并且不遗余力的为之努力和奋斗在继续主张改革传统教育的同时张之洞开始认识到西学的重要性并着手试办以西学为主的新式学堂在兴办新式学堂方面其创办的算学学堂矿务学堂自强学堂湖北师范学堂两湖总师范学堂女子师范学堂等等则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多个层面这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中国能够更快的发展6张之洞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忧患国事日非的悲凉心境中度过的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之洞由湖广任奉召人京厘定学堂章程此时离他于光绪十年1884年离京赴任两广总督已近二十载重返京师但见老辈凋零风雅歇绝守旧者率鄙陋闭塞言新者又多后进践躁之流可与言者殆少感愤之余屡屡形诸吟咏他邀约宾客往观慈仁寺双松归来感叹遗此区区老秃树岂足增壮帝京色远足西山那秀媚的名胜佳境仍不足排遣他胸中的郁闷西山佳气自葱葱闻见心情百不同花院无从寻道士都人何用看衰翁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张之洞以体仁阁大学士身份入军机天下喁喁望治然而此时朝政腐败已达极点满贵集团挂羊头卖狗肉借新政之名行专权之实慈禧死后载沣摄政更是变本加厉加紧排斥异己集权于皇室张之洞入此非驴非马之政府且时相龁遂致一无展布名实俱损载沣等人虽然对张之洞不象对袁世凯那样必欲除之而后快表面上仍以顾命重臣待之优礼有加但实际上往往并不采纳他的政见5宣统元年1909年八月二十一日亥刻张之洞逝世终年七十二岁二十三日上谕加恩予谥文襄晋赠太保入祀贤良祠翌年灵柩归葬故乡南皮橘过淮南便成枳吴秋衣说张之洞的洋务是橘过淮南便成枳真是一语中的这中西方土壤的差异主要在于第一西方文化重视科学技术而东方文化重视礼教人伦第二西方的工业兴起以商办的形式讲究绩效与权责东方的工业以官办的形式充斥官派的敷衍与推诿风气第三是目的不同西方重在兴盛经济东方重在保家卫国3即使土壤环境有极大的差异但当时还是有兴办洋务的必要办工厂办学堂派留学生其实相当于先把国外的优良种子引进过来土壤环境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但引进种子与改善土壤环境并非是明显的先后关系洋务的兴办培养了一批与时俱进的人才激发了百姓重视科学的意识这无疑是功大于过的但张之洞与世人一般容易看到播种发芽的喜悦甚至忽略了连眼下一片贫瘠的土地这便是橘过淮南便成枳的可悲之处吧真所谓是当此国步维艰外患日棘民穷财尽百废待兴朝廷方宵旰忧勤预备立宪但能自强不息终可转危为安所有因革损益之端务审先后缓急之序满汉视为一体内外必须兼筹理财以养民为本恪守祖宗永不加赋之规教战以明耻为先无忘古人不戢自焚之戒至用人养才尤为国家根本至计务使明于尊亲大义则急公奉上者自然日见其多8当然张之洞的业绩并不能因他所竭力维护的清王朝和纲常名教的衰落崩解而一笔抹杀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被评论者的主观意愿并不是主要尺度他的全部实践对历史贡献了什么才是基本准绳如果要给作为思想家的张之洞在漫长曲折的中国文化史上定位似乎可以这样说在中华文化从中古走向近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型阶段张之洞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为探求转型机制做出来不懈的努力他有足够的明智意识到原封不动地保持中学是无效的全盘拒斥西学也是迂腐的于是他选择了会通中西的道路这种会通的特点是以中学为本位将作为客体的西学的技艺部分从原有文化系统中离析出来与作为主体的中学相结合从而给中学带来应对世变的新活力他对中学系统内已经因时代变迂而应予扬弃的部分如三纲之类却固守如仪对西学系统内的政治伦理层面则坚决加以排异这样当政治变革和观念启蒙已势在必行的历史关头他也就成为了强悍的卫道者9总其全人张之洞自脱离清流的壮年以后即执著地力行中体西用文化路线集能吏与儒臣于一身兼开新与卫道于一体其功在史其过亦在史其理论得失思维教训值得人们深长回味4对于他的平生经历我所获得最大启迪在于办事须重制度重方法重思想重过程人才固然重要但人做事的结果会受到一个人情绪喜好疲弱的影响若要常保稳定有序必须依靠合理的制度法规参考文献1李可琛周谷城是怎样为张之洞作辩护的史学月刊1965年第2期2秦进才戴藏云张之洞著述编撰特点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3赵靖易梦虹主编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中册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4546页4冯天瑜何晓明张之洞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5144369394页5孔祥吉张之洞与清末立宪别论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6赵荣重评张之洞及其劝学篇贵州文史丛刊1981年第1期7李时岳胡滨论洋务运动人民日报1981年3月12日8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1608htm2005年5月9二十一世纪网络版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306095ghtm200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