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哲学与生活》关于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的选择题练习及答案详解

123阅读 | 5收藏 | 7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哲学与生活》关于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的选择题练习及答案详解第1页
《哲学与生活》关于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的选择题练习及答案详解第2页
《哲学与生活》关于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的选择题练习及答案详解第3页
《哲学与生活》关于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的选择题练习及答案详解第4页
《哲学与生活》关于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的选择题练习及答案详解第5页
《哲学与生活》关于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的选择题练习及答案详解第6页
《哲学与生活》关于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的选择题练习及答案详解第7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7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情攻娇受 上传于:2024-06-08
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哲理选择题汇编 Ⅰ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3、"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4、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的东西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5、"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   )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客观性的制约 A(1)(2)(4)  B(2)(3)(4)  C(1)(2)(3)  D (1)(2)(3)(4) 6、"审时度势"是说(  )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 7、"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8、"杞人忧天"错在(   )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1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A(4)(5)B(3)(4)(5)C(1)(6) D(2)(3)(4) 1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1)(2)(3)   B(1)(2)(3)(4)  C(1)(3)(4) D(2)(3)(4) 1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 (1)滴水穿石 (2)物极必反 (3)刻舟求剑 (4)断章取义(5)墨守成规 (6)浅尝辄止 (7)统筹兼顾 (8)固步自封 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 13、"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 (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1)(2)(3)B(2)(3)(4)   C(1)(2)    D(3)(4) 14、"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5、"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  )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量变和质变关系 16、"怨天尤人"错在(  ) 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 17、"实事求是"体现了(  )(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A(1)(3)   B(2)(4)     C(1)(2)(3) D(1)(2)(3)(4) 18、"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  ) (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 A(1)(3)  B(2)(4)C(1)(2)(3)D(1)(2)(3)(4) 19、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3)好事多磨— 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4)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 A(1)(2)  B(1)(2)(3) C(3)(4)  D(2)(3)(4) 20、"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C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21、"防微杜渐"的哲学寓意是(   ) (1)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2)矛盾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3)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A(1)(3) B(2)(3)  C(1)(2)  D(3)(4) 22、"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现为(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量变质变原理与静止孤立观点的对立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内外因关系原理与外因决定论的对立 23、"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错在(   )(1)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2)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3)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4)否认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A(1)(2)(3)(4)   B(1)(2)(3)C(1)(3)(4)   D(2)(3)(4) 24、下列看法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A积劳成疾B声东击西C因材施教D居安思危 25、"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    ) A包含了矛盾特殊性原理 B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C揭示了形而上学的片面性D反映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性 26、"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认识论看是 A实事求是的态度B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态度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D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方法 27、"盲人摸象"的哲学寓意是(   )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2)要坚持全面观点,克服片面性(3)要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占有感性材料必须全面完整(4)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只从感知事物局部特征下结论是错误的 A(1)(2)(3)(4)  B(1)(2)(3)   C(1)(3)(4)   D(2)(3)(4) 28、"生不逢时"包含的哲理是(   ) A人生价值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人生价值实现首先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D提高全面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29、"愚公移山"与"田忌赛马"这两个故事共同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D、构成事物的成分由于结构和排列秩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 Ⅱ名言哲理选择题集锦 30、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我们的哲学思考是(  ) ⑴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 ⑵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  ⑷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⑸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A、⑵⑸ B、⑴⑶⑷ C、⑵⑶⑸ D、⑵⑷ 31、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2、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正确阐述了( )关系。 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B、金钱和人生价值 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D、个人与社会 33、对孟子的上述观点正确理解是(    ) ⑴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⑵个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⑶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⑷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精神贡献 A、⑵⑶B、⑴⑵ C、(1)(4)D、(3)(4) 34、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 )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  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 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 35、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明他已经(    ) A、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认识到君主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C、感觉到群众在社会中的力量和作用 D、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6、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 ⑴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 ⑵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 ⑶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 ⑷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 A、⑴⑵⑶⑷B、⑵⑶⑷  C、⑴⑵⑷ D、⑴⑵⑶ 3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其中包含的哲理有 (1)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A(1)(3)(4)  B(2)(3)(4)  C(1)(2)(3)  D(1)(2)(4) 38、"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轻重、大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事物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轻重、大小事无条件地相互转化   D量变与质变存在根本区别 39、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从哲学上看,这句话(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的条件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0、《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回答41—42题。 41、上述两种观点都是对(   )的回答。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 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问题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D、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 42、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 A、都肯定了世界观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C、前者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D、都肯定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43、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火。"这说明(  )A、世界的本质是火  B、世界上没有神  C、事物都有发展过程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44、赫拉克利特的观点(   )(1)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2)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3)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4)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A、(1) (2) B、(2) (3) C、(2) (4) D、(3) (4) 45、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46、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一段话体现哲理(   )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的过程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47、法国哲学家康德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 A、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展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48、法国作家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这句话强调的是A、理想受社会存在的制约 B、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C、人要有物质生活,更要有精神生活 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 49、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句话说明(   )A、理想源于现实 B、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C、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关系 D、要树立崇高的远大理想 50、"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这告诉我们(   )⑴认识要不断地深化,扩展和推移 ⑵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⑶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⑷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A、⑴⑶ B、⑵⑶C、⑶⑷  D、⑴⑵⑶⑷ 5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一句话表明(   ) ⑴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精神 ⑵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⑷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实事求是 A⑴⑵⑶⑷B、⑴⑵⑷ C、⑴⑵⑶ D、⑵⑶⑷ 52、古人云:"奢糜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1)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2)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4)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1)(4)  B(1)(3) C (1)(4)     D(2)(4) Ⅲ 诗文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回答53-54题。 53、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 A“语不惊人死不休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 54、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 55、“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命题。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 56、“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57、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