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论道法自然对传统审美观的影响摘要老子天人合一大象无形有无相生奇正相生等理论是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哲学基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关键词道教天人合一大象无形意境审美老子道法自然思想辐射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对哲学军事艺术等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老子天人合一大象无形有无相生奇正相生等理论是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哲学基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天人合一论及和谐审美观道的概念的提出及天人合一论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是万物之始万物之母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老子认为道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从时间而言它历久不衰天长地久从空间而言它无处不在无穷无尽它孕育着宇宙万物而生生不息因此说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老子第六章老子认为道的作用是宇宙至高无上的主宰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第四章不是上帝天帝造物而是道生上帝天帝继生万物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应该遵循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第二十五章在这里老子提出道人天地这四个存在道是第一位的肯定了人为宇宙中之一大存在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老子创造性的贡献建立了宇宙大道本体论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早的一种天人合一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主张无为而治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追求个人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与道自然天地相契合的最高境界和谐审美观及其在传统艺术中的体现中国传统艺术如中国山水画中国园林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统一的都要求创造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由于自然的伟大人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敬拜它赞美它亲近它描绘它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情而中国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因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而对创作对象全身心地投入物我两忘浑然而一体与客观创作对象产生共鸣抓住对象的精神将自己的对象的生命力所表现出来正如朱光潜所言在美感经验中我和物的界限完全消灭我没入大自然大自然亦没入我我和自然打成一气在一块发展在一块颤栗例如日常应用的汉字在书法家的作品中那些线条成为表达生命的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元素组成的字成为具有生命的意象这是书法家生命力的融入也是象形文字生命本身的表达结体章法等无不是生命的表现形式徐悲鸿的奔马其强有力的动感正是生命的体现花乌虫鱼均能入中国画关键也正是在于艺术家所表现的精神松兰梅竹之所以成为中国画的永恒主体就是因为它们做寒的生命力这已不仅仅是客观物体的生命也成为了中国多少文人墨客艺术家的人格标志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之所以在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观念中成为美的典范是因为它表达的幽雅恬适的精神境界是生命力的升华是道最初的本源的回复艺术家对于自然之源的探索实际上是对自身的探索对自身的探索却以对自然的探索作为形式另外从生物学意义讲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无论在精神上亦或在物质方面从古迄今都表现为一种近乎原始的依赖性有如婴儿之对母体古人有云人穷则反本这个所谓的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也就是指自然这个人类和万物的母亲屈原长诗天问为什么会提出许多对宇宙天体历史神话和人世方面的疑问当他对政治前途和黑暗现实感到失望时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对自然的返归心态和求助愿望出于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焦虑推本及源急切希望找到人在神秘的自然力面前的合适位置因此古代许多仕途不顺愤世嫉俗的文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借助中国画山水诗证明内心怀有出世的清高当然对于那些献身于官僚政治的文人虽不能忘情于山水但他们以山水画山水园林来代替真山真水满足其纵情林泉的高远情致二老子有无相生思想及虚实相生理论老子有无相生思想及虚实相生美学理论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认为有与无是可以相生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无相生体现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际也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辩证关系后世的作家艺术家他们逐步从老庄哲学中引申出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过有声有色的艺术而进入无声无色的艺术深层境界才是至美的境界与之相关虚与实的概念也随之应运而生而虚实相生理论也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美学中独具特色的理论虚实相生理论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体现以山水诗为例在中国诗歌创作中常化实为虚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四虚序山水诗中也有许多虚实相生的范例例如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江水共澄鲜诗人用浓墨重彩将乱流争趋水天一色云日辉映绮丽清新的景色实写使人如身临其境令人身心愉悦灵魂得到净化然后笔峰一转用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的大片飞白表达了诗人观景后的感喟虽未具体写景却从表灵蕴真中感悟到诗人对大自然神奇末测的造化之功的由衷赞叹在中国园林中虚与实常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致的对比园林布局曲折自由常用假山小院漏窗作屏障适当阻隔游客视线使人们几经曲折才能逐渐见到园内全貌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使游客感受到的意境更加含蓄深远在中国画的画面上通常是景物是实空白是虚黑是实白是虚有色为实无色为虚中国画家总是在画面中留下大面积的空白极少将整个画幅涂满这些留白是经过提示的想象空间例如游鱼的四周一定是水乌的身后则是天空以马远绘寒江独钓图为例画面只绘一叶扁舟与一独钓寒江的渔翁大片的空白不着一笔黑白对比强烈衬托出了江面辽阔渔人专注闲适的气态和气氛空白处虽无图像但却表尽了无言的意境使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三老子大象无形理论与意境审美观的形成老子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认为作为宇宙万物诞育之根的道是玄妙的实际上只能意会难以言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老子第一章意思是说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因此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老子认为道是虚体的无形无象人们视而不见触而不着只能依赖于意识去感知它因此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第四十一章又说湛呵似或存老子第四章由于道是玄妙的无形的所以人们只能借助审美的想象获得精神的自由从而体悟到道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中影响深远的意象与意境之说意境审美观及其在传统艺术中的体现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观念认为美虽然不能离开形但美的本质却不在于形而在于神因此中国传统艺术对美的追求是由形入神以形传神中国的绘画建筑书法音乐诗歌等艺术均是被看作对物的表达这些艺术样式要表达追求的是传神这就不仅仅满足于形式的华丽感观的愉悦而深入到其内在的意蕴这与西方传统审美观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模仿自然所以西方传统的审美观点就认为能准确生动地表现物也就是具象的表现这就是美于是乎西方的雕塑绘画等艺术样式追寻的就是逼真强烈地反映事物真实表达人物的强健风景的美丽焦点透视比例投影等技术手段的运用黄金分割律的发现才会出现在西方的艺术表现实践中例如南齐画家谢赫认为人物画不应求形似应讲究气韵东晋画家顾恺之更提出传神说宋代画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家郭熙年在他的名著林泉高致中指出君子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他认为山水画应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景画凡至此皆入妙品并希望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林泉高致一书中还论述了山水画的选材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一概画之版图何异山水画所要提炼的是自然的大象和大意这显然是对道家大象无形思想的发挥又如明末思想家兼画家方密之即方以智自号无道人他画山水淡烟点染多用秃笔不甚求似尝戏示人日若猜此何物此正无道人得无处也这无正是中国艺术最深沉的底蕴对于中国园林来讲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等艺术化的处理手段进行再创造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即它追求的是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即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造园主内心情感哲理体验及其形象联想的最大限度的凝聚物又是欣赏者在联想与想象的中最大限度驰骋的再创造过程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园林景物取自然之山水石组织成景寥寥几物便使游人大有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言之感在书法的评判标准上南朝齐的著名书法家在王僧虔笔意赞中有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其实质是追求书法的意境美四老子奇正相生理论及其在艺术中的应用奇与正这对范畴涉及艺术创作中整齐与变化相统一的创造表现方法为中国古代作家艺术家所常用正指正常正规正统整齐均衡奇指反常怪异创新参差变化二者在艺术创造中是多样统一规律的具体表现之一在创作者们看来其意味着事物与事物或形式因素之间既有对称均衡整齐以有参差矛盾变化彼此相反相成正中见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于是产生出和谐的新颖的艺术美倘若寻根究源奇与正作为对立的哲学范畴正始见于老子五八章正复为奇以书法为例奇是突破传统的框架但又不违反书法要素正是与奇相对严守书法法度给人方整感觉字须奇正相生不可一味正也不可一味奇而将这对范畴移用于文学理论中则始于刘勰文心雕龙刘勰在给予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以很高的评价之后做出了酌奇而不失其贞正玩华而不坠其实的理论概括奇与正华与实看似两对概念实际上华与实不过是补充加强奇与正正实相同是指内容而言的要求思想感情的雅正合乎经义奇华同义则主要是指语言表现和技巧运用说的要求语言活泼多姿运用奇诡的幻想夸张使艺术形式也气象万千在奇与正华与实之间通过调节掌握了一定的度从而形成内容与形式之间富有弹性的艺术张力五道法自然与对称美审美原则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对称美是形式美的美学法则之一对称美源于自然亦道法自然人的形体是对称的鹰猛虎雄狮孔雀金鱼知了蝴蝶等等无一不表现出对称的形态人和动物之对称能给人以健康的美感若不对称则给人以不愉快的印象中国古建筑道法自然对称之美无论是宫殿庙宇宝塔桥梁楼台亭阁等几乎都考虑到对称这一美学法则的应用为什么中国古建筑能给人以美感呢这是因为对称能给人一种平衡感和稳定感这反映了人们在审美实践中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要求当然中国山水画在布局上中国古代诗词楹联在结构上更是要求有严格的对称在此不再赘述儒家文化积淀对欧阳询和虞世南书法地位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文化流派之一孔子肇其始孟荀衍其枝自汉武帝罢黝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便成为控制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它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样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独特门类也必然受到儒家思想的极大影响张怀灌在论述欧阳询和虞世南的书法艺术的时说虞若行人妙选罕有失辞内含刚柔君子藏器以虞为优藏器就是器宇内藏不外放为人处事温柔敦厚这是儒家的中庸思想的具体表现结合欧阳询和虞世南的书法艺术特点来说张怀灌的这一评价还是相当准确的欧阳询书法结构精工刚劲挺拔融合南北书风而具有北派书法锋芒外露的鲜明特点而虞世南书法继承二王书法不激不厉如果单纯从书法艺术的审美观照来看二者不应该有高低优劣之分然而事实上张怀灌的这一断语就客观上形成了抑欧扬虞而这一评判也深刻地反映了书法发展史上儒家思想对书法艺术及其理论气质风格的全面渗透体现了传统伦理道德对品评欧阳询和虞世南书法地位的影响这一评价之所以一时之间成为定论为后世众多书家遵从与初唐时期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所处的独特地位有着极大关系是儒家文化积淀下的初唐文化制度的产物中和与中庸书法艺术的儒家美学原则对欧虞书法艺术评价的影响儒家以符合中庸之道为最高的人生境界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竺中有中正中和不偏不倚等义庸有平常常道等义礼记中庸发挥了孔子的思想不仅以中庸为一种最高的道德而且作为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偏向任何极端追求对立两端的统一与中和中和是儒家中庸之道的外在体现和审美原则周礼春官大司乐中就说以乐德教国子中和抵庸孝友以刚柔协调为中和孔子也以中和之美来作为诗乐评价的依据他说关滩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说乐不至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早在中国先秦时代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同说里所提到的这种中和的这种观点乃是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宇宙万物的普遍原理也就是说单一化的同的概念已失去了其多样性生气及活力因此阻碍了新生命的生成与发展所以我们可以说只有多样个体的互相错综才一能期待万物的不断生长发展此种宇宙的普遍原理兼普遍艺术原理的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通过事物内部的各种审美因素间的对立和变化达到和即中和和谐的理想境界以求扩大其总体艺术表现力孔子的中和的审美原则正是基于中庸之道并在文艺领域生发出来的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它必然要渗入到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的评价机制之中书法当然也不例外中国书法艺术是深受儒家中庸之道的影响的在书艺审美中更多地强调中和之美中和和中庸之道在书法艺术中的表现就是要求点画的书写过程中各种形式的对立因素如刚柔枯润浓淡舒敛大小长短正斜疏密虚实等都要相反相成使作品成为和谐的整体生动地体现了多样统一的基本法则书法艺术中的中和之美也就是讲究书法的笔法结构和章法要求做到节制不偏不倚从而显示出美来中和的审美标准要求势和体均平正安稳的审美原则要求结构章法上折中得其中道在用笔方面要求润和畅反对棱角外露以求达到宽圆闲圆美的境界当行草时尤其泯其棱角以宽闲圆美为佳主张用笔直收敛不直放纵从用笔上看要求曲直藏与露方与圆断与连迟与速枯与润行与留疾与涩平与侧等的对立统一所谓笔不欲捷亦不欲徐亦不欲平亦不欲侧侧竖令平平峻使侧提则须安徐则须利如此则其大较关从结体上看讲求疏密黑白虚实主次向背违和敬正等辩证统一既强调和而不同追求统一中的多样变化又主张违而不犯要求相反相成在变化中服从整体风格这种中和审美标准历代书法理论家都有深刻的论述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他的名作书谱中对儒家中和观与书法艺术的关系做了理论上的概括他所说的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就是对儒家中和这一抽象概念的进一步说明他说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遗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基于儒家中和思想说明具体书法原理核心当然在于他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观念宋代姜夔在谈到用笔时就说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后少此处论及书法的用笔强调对立面的协调与平衡肥与瘦露与藏上与下左与右多与少对立的双方均有各自的节制要超越对立与冲突达到互相渗透彼此融通的更高层次明末书法理论家项穆站在儒家的立场对书法中和的美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归纳提出了较具体的审美观点他说第施教者贵因材自学者先克己审斯二语厌倦两忘与时推移量人进退何虑书体之不中和哉项穆认为道德人品高尚的人写出来的字一定能达到中和的境界且中和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的观念不但是儒家伦理的最高标准也是书法艺术的最佳境界基于这一立场他以为孔子是道德上最理想的人物王羲之乃是书法上的理想人物而他们两人的共同点就是达到了中和的境界他说评鉴书迹要诀何存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宣尼德性气质浑然中和气象也执此以观人味此以自学善书善鉴俱得之矣项穆所想像的儒家中和气象是温柔而严厉威武而不猛恭敬而不虚假的浑然气质人品上的这种德性不但是为人处世的要诀也是评鉴及追求书法艺术最重要的尺度及标准他还说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庆是也然中固不可废和和亦不可离中如礼节乐和本然之体也礼过于节则严矣乐纯乎和则淫矣所以礼尚从容不迫乐戒夺偏而檄如中和一致位育可期况夫翰墨者哉他认为不偏不倚的儒家的中和境界就是尽善尽美的状态这种无过或不及无乖无庚及无不正无不奇的中和状态乃是中与和的绝好配合所成也就是说中与和单独无法成立缺一不行同样世上所有事情不能单靠一面一定要顾及事物的正反两面项穆在古今问题上既要求与世推移顺应书法变化发展的趋势又主张继承古法不失规矩以孔子文质彬彬的记述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要求折中于古今文质之间不能食古不化也宜防止随波逐流在书法创作与书法风格上他认为应当在轻率与矜持清劲与枯峭丰艳与骨力肥与瘦长与短轻与重刚与柔等的关系上采取中道避免偏颇他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达到中和第一求中和之书体书家因性之所偏而成其资之所迈因此书有施教者贵因材自学者先克己审斯二语厌倦两忘与世推移量人进退何虚书体之不中和哉第二求中和之形质他认为形质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书法能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为端美也此中行之书也因此他希望临池之士进退于肥瘦之间深造于中和之妙是犹狂捐而进中行也慎毋自暴自弃者第三求中和之境界此即是规矩入巧宣尼既云从心欲复云不逾者恐越于中道之外尔这种境界是相时而动根乎阴阳舒惨之机从心所欲溢然关雌哀乐之意非夫心手双畅焉能美善兼通若是哉今人熊秉明先生把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加以整理之后分为六个系统即写实派纯造形派唯情派伦理派自然派和禅意派其中写实派与纯造形派及伦理派属于儒家派唯情派与自然派属道家派禅意派则是以佛教做为其思想基础伦理派的书法理论主要以圣贤至善中和等伦理观念解释美代表了儒家的美学观点尤其中和的理念最能表现出儒家最高理想境界也是儒家最重要的书法艺术观他的这种分析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古代书法艺术在情理统一的基础上要求书法表现的情感意蕴必须适中不过度不超出理性规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范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审美原则它主张志气和平体各如其面既有所得亦有所失只不激不厉气宇融和精神洒落书家在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这样便可达到契于妙的境界人的性情或刚或柔或庄重或轻薄或严格或温雅总是参差不齐有不等的个别性不过人性的美并不在于助长与表露其偏僻性而在于调和其偏激性及扬长补短的和谐精神项穆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就是因为他的书体并重强弱及法度变化达到了对立统一的中和境界的缘故李世民认为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用锋芒不如冲和之气从这种内在情感意蕴精神状态的中和要求出发平和含蓄的艺术意境也要通过书法的外在形态来表现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翟被称为初唐四家他们为唐代书法奠定了基本格局尤其是虞世南由于洛守王氏家法被极喜大王书法的唐太宗重用虞世南平时常与太宗共观经史研习书法因此书论观点与太宗如出一辙他们的理论都带有明显的儒教色彩后人所说的唐人典则即指虞世南与唐太宗的法则虞世南更把儒家的中庸思想引伸到书论中对唐代及后世的影响在中国书法史上可谓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大师他生前备及荣耀一字千金死后即纷纷摹刻碑版褚遂良更是得到虞世南的亲笔传授实际上是虞世南的弟子宋四家中年纪最大的蔡襄楷书即是学虞世南的其名作万安桥记榜书也是用虞体书写不激不厉火气全消元朝赵孟颁遍访名碑遍临百帖他以陆柬之作桥梁上溯虞世南终成一代宗师至明清一代凡稍有成就的书法家无不学习过二王书体而只要一涉及二王就势必接触虞体或把虞体作跳板上溯魏晋或直接从虞体中吸取二王养份历代书评家对虞体评价极高例如窦泉云永兴超生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张怀瓘书断将虞世南隶行书列入妙品李嗣真把虞体列为上之下品并称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绮娇春鹅鸿戏沼明董其昌评虞永兴尝自谓于道字有悟盖于书发笔处出锋如抽刀断水正与颜太师锥画沙屋漏痕同趣包世臣说永兴如白鹤翔云人仰丹顶梁松斋云书法自右军以来当推智永为第一其次莫若虞伯施虞伯施骨力遒劲圆浑温润而不露圭角其书在颜柳欧李北海诸家之上可以这样说历代书评家都对虞体竭力褒扬经久不衰上述诸家评语可见一斑而其中原因就是虞世南的书法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中和审美标准与此相比欧阳询的书法显得内敛不够精神外露真就像旱蛟得水锋芒毕露这种充分个性的表现在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伦理道德的眼中就不符合君子藏器的审美要求人品与书品书法品评标准的儒家伦理对欧虞书法评价的影响书法品评标准的儒家伦理要求我们多次提及虞世南以五绝名于后世我们可以从此看出古代书法品评的标准和儒家的人伦准的密不可分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儒家对书法是极为重视的视之为六艺中一项重要的技能书法的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即儒家不仅注重如何写而且更重视写什么前者为书后者为道书以载道而不能背道唐代张怀瓘指出文章之为内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明代项穆也有过类似的阐述然书之作也帝王之经论圣贤之学术至于玄文内典百氏九流诗歌之劝惩碑铭之训戒不由斯字何以纪辞故书之为功同流天地翼卫教经者也可见儒家认为书法的载道功能可以同流天地翼卫教经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而优美的书法艺术又有利于儒家经典文献的传播流布所以朱长文说书法是文章之急务若夫尺犊叙情碑板述事帷其笔妙则可以珍藏可以垂后与文俱传或其缪恶则旋即弃掷漫不顾省与文俱废由书法的载道功能儒家便赋予书法以教化的重任从而形成悠远深厚的书教传统周礼地官保氏称保氏掌请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艺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作为古代士子学习的主要科目六艺是礼乐射驭书数书居其一项穆说法书仙手致中极和可以发天地之玄微宣道义之蕴奥继往圣之绝学开后觉之良心功将礼乐同休各与日月并喂儒家书教影响深远历代都十分重视汉代就出现了专门教授书法的机构和人员儒家重视书法教化作用的原因在于书法的性质与礼乐相仿可以淳厚人心移风易俗而且书法往往与礼乐之教互相结合从而使书法打上了儒家伦理主义烙印构成儒家修养论的重要实践环节使书品成为人品的反映而人之品德也就决定了书法作品的高下优劣书法以笔墨点线的运动节奏抒发书家的情志反过来又可以陶冶书家的情操长善消恶正人心和众志的儒家伦理要求指出了书品与人品的联系及其补益济助的作用书法皆与人心息息相通诚于中发于外不能有所假借故臻精纯之境者脚清冶性其功亦足以正人心辅政刑而匡礼乐之所不逮焉在儒家的文化视野中书法被认为可以反映人心人性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所以动情乎书法与人的精神世界相联系从书法中可以看到书法家的君子之风人格之美书法艺术必须表现人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的情志怀抱才性寄托并以此为书旨古代书家所谓书如其学其才主要指如其儒学之深浅高下他们以君子风范为理想人格范型以仁义道德为核心价值观念以文质彬彬美善统一为最高目标所以对书法的品鉴往往成为对书家本人品德的伦理甄别和道德评判明代丰坊以儒家的人格特征来说明书法的沉着痛快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则旷达毅则严重严重则处事沉着可以托六尺之孤旷达则风度闲雅可以寄百里之命兼之而后为全德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姜白石云一须人品高此其本软朱和羹说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落猪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书品高贵在人品高而高洁的人品正是贯注儒家理想的君子圣贤形象明代中提出书法的品鉴有一要诀项穆说评鉴书迹要诀何存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要宣尼德性气质浑然中和之象也执此以观人味此以自学善书善鉴具得之矣不管是书家还是品书家都要以气质浑然的中和气象作为内在的道德依据项穆还从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出发结合儒家三纲八目之相关内容和陆王心学描述出自正人心至于笔正臻于高妙造境的心学历程故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若所谓诚意者即以此心端己澄神勿虚勿贰也致知者即以此心审其得失明乎取舍也格物者即以此心博习精察不自专用也正心之外岂更有说哉由此笃行至于深造自然秉笔思生临池志逸新中更新妙之益妙非惟不奇而自奇抑亦己正而物正矣夫经卦皆心画也书法乃传心也正心又包含着诚意致知格物然后通过笃行达到深造从此便可以出新意妙意奇意这个逻辑进程完全是儒家道德践履工夫的翻版鲜明体现了儒家伦理对书法教育的渗透与影响中国的书法非常重视书法家的人品所谓书如其人就反映了书品与人品不可分开的关系所谓字外功夫就是指书法技巧以外的学识修养伟大的书法家一定要两者兼备缺一不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不仅书艺精湛而且他的人品也为世人所敬仰这才是他成为不朽的书法大师的原因又如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曾在回答唐穆宗如何用笔时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通过用笔之法间接地劝谏了荒纵的穆宗可见其人品之正直再如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莆蔡襄其中蔡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究竟是指蔡襄还是蔡京历代书法界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原是蔡京而因其人品奸诈随为蔡襄替代又可见书品与人品之关系孙过庭也提到书法家的人格修养问题他说然君子立身务修其本扬雄谓诗赋小道壮夫不为况复溺思豪厘沦精翰墨者也意思是说学书是末修身为本君子学翰墨以前应该先修养品德又说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其所运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讲书道中人一定要谦虚才能通向成功之路的大道理他在人伦观念上认为王献之不应该去议论父亲的过失为此他讥笑王献之自负其书胜过其父乃是越过礼法并且举出古人因为巷口有胜母之里的题字曾参不入之事为例对王献之加以批评孙过庭的理论影响百代几乎成了儒家书学的景点明清之际的书法家傅山主张作字先作人他在一首诗中云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把书艺和人品紧密结合在一起甚至以人品之优劣去判断其艺术成就的高下除了道德人品以外学识文化水平也是书法所需字外功夫的重要因素宋代大文豪及大书法家苏东坡曾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反对智永学书三十年不下楼把写坏的笔埋成坟家的苦练说法同时也说明了字外功夫的重要性这种以文化素养看作一个人能否成为书法家的必要条件的说法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这些也都是说一个书法家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反映了书法与人品不可分离的关系通过书品来反映人品已经为自古至今所有书家人人尽知这样我们也很容易理解以五绝品格受知于李世民的虞世南君子藏器以虞为优的盛名为什么能被历代的书家门奉为不刊之论了从欧虞二人的比较看相貌品察的影响众所周知古代帝王及其重视人伦准的在官吏的锉选制度中除了政绩德行学识等等诸多因素之外对于相貌的品察也极为重视因此在古代历史上因为相貌美丑而影响仕途的事例不乏少数这其中欧虞二人也算得上很好的举证除却前文引用的唐语林补遗中引用的太宗宴近臣的记载外另有记载询貌寝倪敏悟过人朱长文也说欧阳询貌寝悦敏悟绝伦寝为容貌丑陋悦义为丑陋正字通寝貌不扬悦轻也义犹枯干瘦病寝悦盖言欧阳询容貌丑恶而且矮小枯干后人因此大加敷衍如太平广记中曾收入早期唐人无名氏小说欧阳绝又作补江总白猿传中言欧阳询为异类所出状如沐猴另外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在唐人刘棘隋唐嘉话孟桨的本事诗以及冯梦龙情天宝鉴中均有对欧阳询戏谑的记载和演绎正如胡应麟所言询状颇瘦类猿揉故当时无名子造言以谤之中西移情说之比较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摘要移情说作为近代德国美学界的一个重大新发现在西方各国的美学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朱光潜先生又把它翻译介绍到中国这同样引起了国内众多文艺理论家的关注并成为一个常用的概念在大家都众口一辞地用移情阐释审美体验特点时却忽略了面对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概念所具有的不同意义作者旨在以中西文化为背景理清移情具有的不同意义移情离不开人物但西方的移情强调把人的整个精神特征注入到外物中去由人及物并在这一过程中凸现主体中国的移情也强调人人的情绪特征与外物的融合但这种情绪是由外物唤起的由物及人人消解在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的整个过程中文章着重分析中西移情这种非主体与主体的差别并进一步探讨差别产生的原因关键词移情说非主体有主体一最早采用移情一词的是德国美学家费舍尔美国心理学家惕庆纳用来转译意为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里去分享物的生命但对移情研究贡献较大的却是立普斯立普斯在空间美学中提出审美欣赏是主体情感与对象形式的交汇是主体情感对客体的移入或外射审美活动欣赏的是自我与对象的统一体这样主体生活在对象里对象的形式表现出人的生命思想和情感一个美的事物形式就是一种精神内容的象征这里立普斯强调移情过程中主体的精神特质灌注于对象使对象成为人精神内容的象征从而凸现出主体其实如果追溯西方文艺发展的渊源移情的主体式特征很早就得到过表述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他的经典著作建筑十书中就记载过这样的故事建筑师狄诺克剌忒斯特意把自己悦人高大的身躯设计成与国王威名相符的建筑方案从而得到了国王的重用在维特鲁威的眼中建筑与人的性格是一致与协调的所以建筑之中必须注入陛下的威名从而能够呈现出男人的形象如果探究移情说的源头我们可以在毕达哥拉斯学派那儿看到这种主体特征他们认为宇宙中诸星体在按照一定轨道运行的同时还产生一种和谐的音乐这种音乐是与人内心和谐相一致的诸天音乐便是人整个内心注入宇宙与宇宙相容的结果西方移情强调人作为主体把自己的整个精神气质注入外物柏拉图曾说过音乐摹仿善与恶的灵魂灵魂内含有乐调的质素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此又加以发挥他认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反映了性格的真相在亚氏看来音乐是具有形象的这种形象性便在于反映了性格真相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潜伏在人内心中的自我意象即体现为整个人精神的特质只有把人的性格注入外物事物才会成为活生生的形象其实亚里士多德很早就注意到移情现象并提倡用主体注入外物的隐喻格来描写事物他以荷马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为例说荷马常用隐喻来把无生命的东西变成活的例如他说那块无耻的石头又滚回平原箭头飞出去和燃烧着要飞到那里矛头站在地上渴望吃肉在这些事例里事物都是由于变成活的而显得是现实的亚氏把移情理解为一种隐喻并认为由于主体意识的注入荷马笔下的石头箭头矛头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现实的人具有人的性情特点艺术是最讲求创造因素的在西方人眼中一件物品称之为艺术品的原因便在于其间注入了主体的创造因素这种创造便是主体意识的体现艺术的起源在于创造者而不在于创造的对象本身所以艺术的中心是人而非外物的确无论出于有意还是无心我们都能感受到身被长矛的野牛身上原始人征服自然的渴望与需求古希腊雕塑中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或洋溢着生命的力量正是由于人的主体意识体现个人性格的精神气质的注入西方艺术才展现出创造的品格主体精神特质的注入使人在西方移情中处于主动的中心地位移情呈现由人及物的过程外在的世界原本是空洞的无生气的只有把人的生命活动倾注进去才能使这个世界活起来从这一点出发沃林格在抽象与移情一书中对移情的表述更明确描述移情这种审美体验特点的最简单套语就是审美欣赏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欣赏审美欣赏就是在一个与自我不同的感性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即把自我移入到对象中去我移入到对象中去的东西整个看来就是生命而生命就是力内心活动努力和成功用一句话来说生命就是活动这种活动就是我于其中体验到某种力量损耗的东西这种活动就是一种意识活动它是不停的努力或追求这段论述集中体现了西方移情的特点其一审美的根源不在对象而在主体移情是将自我活动移入到对象中去然后观照自我移情的实质是主观内容的投射这要求主体预先有对对象的准备换句话说移情是一种主观的同化作用这样移情的中心便是人凸现的是主体意识其二沃林格明确指出移入到对象中的东西整个地看来就是生命是一种意识活动这种意识活动是人们潜在的内心要求完全独立于客体对象与艺术创作方式沃林格后来定义为形式意志相对于艺术作品来说它是一种先验的存在从自身存在方式来看它不仅是自在的而且是自为的即它要不断实现自己除此沃林格进一步说明移情需要的对立面是抽象冲动不同于移情抽象作用预先设定的对象外部世界是有生命的活动的这在人心中引起强烈的内心骚动即对空间的巨大的精神恐惧并企图从它的影响下退缩出来因此西方艺术在沃林格眼中显现出移情与抽象的两极运动二对于移情中国的传统文学理论虽未形成系统化的学说但古代也早就有把移情作为审美体验方式中情感外射作用的实例庄子秋水篇中有这样的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壕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里庄子的回答自然不是哲学的诡辩其传达出的却是美学的妙论诗人艺术家看世界常把我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的外射为在物的结果是死物的生命化无情事物的有情化另外兴者托事于物感物兴怀迁想妙得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移情形象直观的解说中国艺术讲求情景交融主张人的主观情绪与外界自然万物的融合这是无需质疑的大量的山水诗画也极为细腻鲜明的体现出这一特征但是仔细探究一下中国艺术中情的产生以及与景的交融却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与西方主体移情大相径庭的过程乐记乐本篇中谈及艺术起源时提出了物感说的理论凡音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音乐产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也就是说艺术创作的动机来自于人对物的感触有了特定的感触才会有创作的欲望要真正理解这一理论还应仔细分析其中心物两个概念乐记中的物确指自然万物心也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指某种特定的情绪倾向并有喜哀乐怒敬爱的区别人心感于物而后动不仅仅是指文学艺术所表达的感情来源于人对外物的感知外应而是指这种情感与其相对应的外物产生了审美的联系使主体固有的情感冲动情绪倾向获得了移注寄托表现的形式与对象实质上物感说表现的是情的表现与物的关系这种关系用刘勰的话来概括便是情以物兴或物以情观从移情角度来看这种情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这种情不同于提到过的西方的性格它不是普遍的人性或心理机制也不代表人的整个精神物质它是各种具体的情感态度对自然万物产生的具体的情绪特征也可以说它意味着一种特定的心境其次从情的产生看它必须得到外物的触动由感而发强调的是一种情绪体验触发为情移注于物提供了必然这样才使情得到形式和表现触物以起情索物以移情从而使自然的物象具有了象征意义成为情绪化的实体钟嵘与刘勰在文论中都曾具体入微地描述过物之感人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以四时景物的变化来揭示物色对人的巨大的感召力量认为不同的季节会使作者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这种感召实际上是物触发人心导致人的主观情绪移注于物的结果从中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不同于西方的主体式以人为中心的移情特点中国移情之中物是中心由物及人情需要通过物来唤起并又以物来表现情被消融在物中从而达到情景交融这是一种非主体式的移情所谓的非主体是有别于哲学意义上的主客体对立而言的它集中体现出中国文艺中移情的特点人在移情中不是西方式的主体凸现而是消融在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的整个过程中情是由外物唤起的而不是作为主体的人在与物的对立中自我意识的勃发所以人在过程中处于相对受动的位置这种移情特点可以通过气物感相互交融的关系得到进一步阐释气是道教中最紧要而又有用的字眼它作为一种非可目睹而至易变化的玄妙东西是现代西方观念所难以理解的简单说来气是有生命的但它不是所谓的心它与天地万物协调共存并以其聚散生化导致天地万物的运行所以气能动物被有生命的气所触动的物又能感人唤起人心的情绪体验人秉七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情应物斯感由此古人的诗情不仅仅来自于物更来源于物与人所感的关系上没有气物便是死物成为不了移情的对象没有物情便没有了依托没有了物化的途径和形式只有气物感统一融合情才获得了美的升华正是在这一点上感物移情成为古代文艺创作的关键由物而感再把所唤起的情绪体验注入自然万物这突出地体现在兴这种创作手法的应用上感物而作谓之兴刘熙释名兴者托事于物郑玄周礼注后又有唐孔颖达引申为兴者起也取譬引类启发已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皆者兴辞也古代创作中兴常用于诗歌开头如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等等它们均是由物及人从而唤起人内心的一种情调情绪并使之与物交融虽然诗歌后面的内容有时与之无涉由于用来起兴的事物中移注的是一种特定的情绪所以中国古诗中大江明月秋风等景物早已成为人们特定心绪的象征里面倾注着诗人或豪迈或惆怅或伤感的情绪体验这也不同于荷马用隐喻表现石头箭头矛头所具有的完整的人的形象三从对中西移情差别的具体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首先西方艺术中的所移之情是一种在生活体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的整个精神特质是一种生命感用后来一句经典的论述便是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而中国艺术中的移情是相当实在而又具体它指人处于某种特定环境下的特定的情绪体验或某种固定的心境情感冲动等它因缺乏个体意识而具有普遍的群体意义其次中国艺术中的情是由物唤起的由物及人人再把感触的情绪传染于物物我合一情景交融主体消解于移情过程中呈现出非主体的特点而西方的移情是人把自身强大的主体意识灌注于物从而使物活起来具有生命感由人及物凸现主体追溯中西方移情说的不同根源我们需要回到中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来讨论在铃木大拙的禅与心理分析一书中有一讲是关于东方与西方的其中他例举了两首小诗一首是日本十七世纪著名诗人芭蕉的俳句当我细细看啊一棵荠花开在篱墙边另一首是西方诗人丹尼生的诗墙上的花我把你从裂缝中拔下握在掌中拿把此处连根带花小小的花如果我能了解你是什么一切一切连根带花我就能够知道神是什么人是什么这两首诗描写的是东西方人对一朵花的不同态度从中我们也可以观照出中西方不同的自然观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可以用人与天地万物一体来概括这一观念最早是由名家的惠施正式提出来的庄子曾加以附和中间又经过禅宗和尚的宣扬最后进入宋明理学家的系统成为中国各派思想的共同观念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周易说卦人生于大自然长于大自然大自然的一切都适应我们生存的需要同时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天地自然是有感情的有意志的它不仅仅是供人索取的物质客体更成为审美观照的对象人与自然不仅仅在物质上密切相关更在精神上感应相通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所以孔子以山水比德而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古人多要求师法自然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尤其体现在道家对自然的审美态度上庄子所谓的至德之世同与群兽居族与万物并便体现出人与自然处于一种高度和谐而自由的关系中人只有在自然中才能获得最大的自由快乐所以他追求人与自然的感性和谐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他常常能从自然万物中获得极大的美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观照方式下细细看的一棵荠花便包含着对人生深切的领悟了因为自然与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人们会对自然景物作深入细致的观察甚至有意识地在主体以外的自然物象上寻找象征的意义来寄托情思随着人们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愈加深刻敏锐也就愈能自觉地通过对山光水色的描绘倾注无限情绪抒发各种感受使中国艺术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上达到了雅致细腻深刻微妙的程度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这突出地表现在中国山水文艺的发达上完全不同于天人合一自然是作为对立面呈现在西方人面前的日本的今道友信曾总结过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支配自然就是视自然为工具这应看作是人反抗自然与之斗争而赢得的作为反自然之结果的报酬人最初是被自然所埋没的但他逐渐使自己强大起来在超越自然处求得自己的位置依今道友信看西方人是处在超越的位置上的自然在西方人眼里始终是一种观照的客观对象观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它把握它继而支配它利用它一切一切连根带花拔起从理解它进而理解人理解社会自然作为一种手段西方人很少效法它来树立思想苏格拉底说过不要田园树木教我要城里的人教我从这点看作为移情的外物只是他们主体意识的外壳而已不同于情景交融的山水艺术西方艺术体现出实践的品格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描述了古希腊雕塑家进行创作的一个场面他们人人都想知道的是他应该怎样去再现一个个别人的人体于是他们开始使用自己的眼睛而不是以知识作为艺术基础他们在作坊里试作表现人物形象的新想法和新方式再加上自己的创见这个人发现了怎样凿出躯干那个人则发现只要双脚不都牢牢放在底座上雕刻看起来可能生气大增另一个人又会发现他能使面孔呈现出活力这种艺术创作在我们看来更象是一种实验正是在这种实验中产生和发展了表现艺术的新技法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西方的艺术都是在对如何更真实地再现自然的实践中发展的他们不断求助论文资源网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平台论文写作指导于科学求助于古代的遗物不断发现新的表现技法透视法为的就是能征服真实征服自然西方的艺术家常不理解中国艺术家会用一种参悟和凝神自然的奇怪方式来学习艺术并以虔诚恭敬的态度描绘山水倾诉自己的深思之理感悟之心不同的自然观导致不同的艺术态度这是中西移情不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