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老 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文内容,感知老王这一人物形象,体会老王的“苦”与“善”。
2.揣摩本文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由朗读,独立思考、探究问题,运用诵读法、圈点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研习文本,分析文中老王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精读,比较、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劳动人民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学会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知老王这一人物形象,体会老王的“苦”与“善”。
教学难点
揣摩本文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四季的斑斓/悄然地/在你奔波的车轮中/演绎你生命的履历/你的背影曳着旭日升起/携着夕阳隐没∥每一条蜿蜒的崎岖/都弹奏着你/铿锵的跫音/你的足迹/涂满东西南北/尽把生活的浓彩描绘/没有雄浑的豪言壮语/没有靓丽的西装革履/你擎起人生的火炬/挺进于时光的隧道/为了生存的精彩/为了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歌写了人力车夫辛劳的生活、奔跑的身影。我们即将学习的杨绛所写的《老王》就是一篇展现人力车夫痛苦生活的散文。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著有论文集《春泥集》,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散文《我们仨》,小说《洗澡》等,译著《堂吉诃德》。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有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蹬(dēnɡ) 肿胀(zhǒng) 荒僻(pì)
取缔(dì) 伛(yǔ) 翳(yì)
骷髅(kū lóu) 攥(zuàn) 滞笨(zhì)
琢磨(zuó) 侮辱(wǔ) 愧怍(kuì zuò)
(2)多音字
载eq \b\lc\{\rc\ (\a\vs4\al\co1(zài载客,zǎi记载)) 磨eq \b\lc\{\rc\ (\a\vs4\al\co1(mó磨损,mò石磨))
(3)词语释义
失群落伍:形容失去队伍、组织而感到孤单。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塌败:塌陷破败。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伛:弯(腰)曲(背)。
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骷髅: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滞笨:呆滞笨拙。
琢磨:思索;考虑。
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
愧怍:惭愧。
(4)词语辨析
“熟识”和“熟悉”这两个词都兼属动词和形容词,都含有“知道、了解”的意思。“熟识”是指“了解得比较透彻”,一般常用以表示与人认识得比较久,相处得比较熟,很少用于事物,运用范围比“熟悉”小。“熟悉”是指“知道得比较清楚”,可用于人(如“熟悉学生”)和事物(如“熟悉思路”,指抽象事物;又如“熟悉山路”,指具体事物)。
“幸运”和“侥幸”都有“遇到好事”的意思。“幸运”强调意外地遇到好运气,含庆幸、喜悦的意思。“侥幸”强调偶然地成功或免于不幸。
三、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第1~4自然段,说说老王的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示例:职业——靠一辆破旧三轮维持生活。
生活——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身体——眼睛残疾,生意受影响。
居住环境——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精神——单干户,孤独、无亲,被人瞧不起。
2.为什么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
答案示例:因为他是单干户。
3.为什么老王说不收钱但又把钱收下?
答案示例:老王理解“我”不愿意白接受礼物的想法,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
4.文章写了老王的哪几件事情?其中哪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感人?
答案示例:写了送冰、送病人、拉“货”、送香油和鸡蛋这几件事。详写送鸡蛋、香油。
5.文中哪句是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答案示例: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四、课堂小结
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贫困线上挣扎,穷苦卑微,他的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对这样不幸的人,我们应当给予同情和关心。但是老王又是可敬的,他纯朴、关心人、讲仁义、重感情。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文中的老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答案示例:老王是一个“苦”人,同时也是一个“善”人。
二、新课导入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合作探究
(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作者一家对老王怎样?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这又表现出他们怎样的品质?
答案示例: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富有同情心。
“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便送他大瓶鱼肝油→“我”女儿关心他。
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
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计→“我”关心老王。
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给,给了他钱。
这些表现了杨绛一家与人为善、厚道仁慈、知恩必报的美德。
2.老王临死前一天来“我”家送香油和鸡蛋的这部分内容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老王?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1)肖像描写:
①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②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两处肖像描写都突出了老王身体的枯瘦和极度虚弱,让人想象他扶病到“我”家来的艰难,从而突出了他的善良。
(2)动作描写:
①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②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这些动作描写,都突出了老王行动的艰难,在身体如此虚弱的情况下还给“我”家带来香油和鸡蛋,可见其真情。
(3)语言描写:
①我不吃。
②我不是要钱。
这些语言描写,突出了老王的真诚。老王是一个纯朴的劳动者,是底层人物的典型。
3.试分析老王临死之前还要给作者一家人送鸡蛋和香油的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
答案示例:像老王这样一个饱受白眼的下层劳动者,能够得到杨绛夫妇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关心,他的心中是充满喜悦和感激的,所以,在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时,他想要将这份感激表达出来。老王最想要表达的恐怕是杨绛夫妇能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亲近的朋友,而不是一个可怜的同情对象。他们给了他最根本的需要——尊重。
4.“我”竭尽全力去帮助老王,为什么还觉得“心上不安”?文章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因为“我”觉得老王对自己的关心远胜于自己对老王的关心,自己对老王的不幸负有责任,却无力为改变老王的不幸命运做些什么。这种惭愧更加表现出作者灵魂的高贵。
结尾的话将文章的主题上升到社会问题的高度,发人深省:一个社会总有不幸者,我们要关怀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
5.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
答案示例:作者的善良表现在许多地方: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的生活,如老王将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老王的善良也表现在许多地方: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决,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接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病体拿了香油、鸡蛋上门表示感谢。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为什么说“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答案示例:“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
2.文中说“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为什么要“哑着嗓子悄悄问”?
答案示例:从“你还有钱吗”推测,作者夫妇因身份原因可能还被停发工资。老王“哑着嗓子悄悄问”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
3.品味句子“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答案示例:“直”表明老王身体没有弧度,不能弯曲。“僵僵”写出老王身体不仅直,而且硬。“镶嵌在门框里”是夸张的说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暗示其时日不多。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为什么要“强笑”?
答案示例:一个“强”字,写出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心理,既可怜老王,又感激老王,又不得不打趣,调节气氛。
5.“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攥”“滞笨”“直着脚”说明了什么?
答案示例:动作描写。写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说明他的状态已极其不好,为下文写其第二天去世埋下伏笔。
(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答案示例:文章主要记叙了“我”与靠蹬三轮维持生活的老王之间相处的几件小事,赞扬了像老王那样不被人重视、生活艰难的人的善良与真诚,表达了“我”对老王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愧疚之情,呼吁人们关怀不幸者。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案示例:老王是一个车夫,是一个穷苦的劳动者,他孤苦伶仃,却朴实善良。从“我经常坐老王的三轮”中可以看出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