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
论文题目:
论文编码:RUC-BK
作 者: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教务处制
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基本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事求是学风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核;是本科学生毕业考试的主要内容。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绩为及格以上者,准予毕业,并根据学校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授予学士学位;成绩不及格者,不得毕业,发给结业证书,需向学校申请延期毕业,在延期毕业期间完成毕业论文且成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
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必须熟悉和掌握写作毕业论文所必需的资料,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合理地设计研究方案,提出一定的独立见解;论文要遵循学术规范,严守学术诚信,理论联系实际,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楚,文字通顺,字数以8000字左右为宜。
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由各院(系)具体组织实施,学校教务处进行总体的监督、管理和评估。
各院(系)应成立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评审小组。评审小组一般应有3-5名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其中包括院(系)主管本科教学的负责人。各院(系)应选派讲师以上的教师负责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符合指导条件的教师名单应经毕业论文评审小组审核,报院(系)主管本科教学的负责人批准,并在第七学期第一个月内向学生公布;一名教师指导的学生,最多不超过5人。
指导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确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学生确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写作提纲、明确论文写作规范、明确毕业设计研究方案、督促学生按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给出初步的评审意见。院(系)毕业论文评审小组应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工作,并作记录。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题目可由有关教研室提出,经毕业论文评审小组审核后,报院(系)主管本科教学的领导批准,与指导教师名单一起公布;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拟与所学专业有关的题目,经毕业论文评审小组审核后,报院(系)主管本科教学的负责人批准后确定。题目一经确定,学生不得随意改变,个别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改变者,须向指导教师说明理由,经院(系)主管本科教学的领导批准后准予变更。
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期间,需要以适当的形式保证与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其中,确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选题和写作框架、审阅毕业论文初稿、毕业论文定稿三个重要环节,教师应对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作书面记录。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后,指导教师应将毕业论文、初步评审意见和指导记录的书面材料汇总,交毕业论文评审小组。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绩应先由指导教师给出初步意见,然后由院(系)毕业论文评审小组结合指导教师初审意见和指导记录,给出最终评审成绩以及详细的评审意见。各院(系)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毕业论文评定细则,并上报教务处备案。
各院(系)应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答辩工作细则并组成答辩委员会;答辩工作细则与答辩委员会人员组成应报送教务处备案;答辩委员会有权修改由学院毕业论文评审小组给出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
学士学位论文的结构与格式要求
1基本构成
1.1首页
1.1.1 论文编码:论文编码由学校代码、类别代码、专业代码、学号组成,
如:RUC-BK-050101-2009201237。
1.1.2文头: “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1.1.3论文题名:论文的正标题。
1.1.4论文副题名:本项目为任选项目,指论文的副标题,即对论文题名的解释或补充说明。
1.1.5 作者:论文作者姓名。
1.1.6 学院:论文作者所在学院的全称。
1.1.7专业:论文作者所学专业的全称。
1.1.8年级:论文作者所在年级,如2009级。
1.1.9学号:论文作者的学号。
1.1.10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亲笔签名。
1.1.11论文成绩: 由学院毕业论文评审小组或学院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最终
确认的毕业论文成绩。
1.1.12日期:论文答辩的年月日。
1.2中文摘要及关键词:对论文内容要点的中文概括描述,应忠实于原文,
字数应控制在300—500字之间。关键词3-6个。
1.3外文摘要及关键词:对论文中文摘要的外文翻译。关键词3-6个。
1.4 内容目录
1.5 图/表目录 (如没有图或表,可调至正文部分)
1.6正文:论文的主体部分,字数在8000字左右。
1.7注释:对论文所使用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取脚注的形式。
1.8附录(附图):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的,
也可以是表格、图形、图像或其他形式的,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程序等。
1.9参考文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所有参考文献。
2 排版格式
2.1用纸要求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采用国际标准A4型(297mm ╳ 210mm)打印纸或复印纸印制。
2.2毕业论文的排版要求
2.2.1页面设置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要求纵向打印,页边距的要求为:
上(T):2 cm
下(B):2 cm
左(L):1.5 cm
右(R):1.5 cm
装订线(T):0.5 cm
装订线位置(T):左
其余设置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2.2.2排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文字一律通栏编辑。
字迹必须清楚整齐,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一切不规范的简化字。
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
2.2.3段落设置
在“格式”选项中的“段落”设置窗口中,取消“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
则与网格对齐(W)”选项,采用多倍行距,行距设置值为1.25。
其余设置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2.2.4页眉、页码设置
页眉:学校标志(教务处主页提供下载):
高度为0.98 cm,宽度为4.13 cm,居中放置。
页码采用10.5号宋体字,居中放置,格式为:第1页。
2.3毕业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
2.3.1首页
2.3.1.1论文编码: 12号黑体字,加粗,置顶,居右。
2.3.1.2文头:“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在论文编码下一行, 28号黑体字,加粗,居中。
2.3.1.3论文题名:论文文头下,隔一行,28号黑体字,加粗,居中。
2.3.1.4论文副题名:居中排印在论文题名下,20号黑体字,加粗,副题名前加特殊符号中“长划线”。
2.3.1.5作者、学院、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论文成绩、日期:论文标题下隔六行,依次排印在论文副题名下,各占一行,距左端空5格,名称后用“:”, 20号黑体字,加粗,内容下需要加下划线,内容置于下划线中部,两端对齐。
2.3.2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16号黑体字,加粗,居中。
摘要内容, 12号宋体字,起行空两格,回行顶格, 1.5倍行距。
“关键词”,摘要下隔一行,左端顶格,12号黑体字,加粗,后面加“:”。
关键词内容,直接放在“:”之后,词间间隔3格,12号宋体字。
2.3.3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Abstract,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16号Times New Roman字,加粗,居中。
内容使用12号Times New Roman字,起行空两格,回行顶格,两倍行距。
Key Words,英文摘要内容下隔一行,左端顶格,12号Times New Roman字,
加粗,后面加“:”。
关键词内容,直接放在“:”之后,互相之间间隔3格,12号Times New Roman字。
2.3.4 目录页
2.3.5正文
2.3.5.1 总体要求:按照自然段依次排列,每段起行空两格,回行顶格。12号宋体字,(重点文句,12号宋体字,加粗),1.25倍行距。
2.3.5.2 标题: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
一级标题:三号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序号后空2个汉字符接标题内容,末尾不加标点,写法为“1 …”;
二级标题:四号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加粗,顶左,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序号后空2个汉字符接标题内容,末尾不加标点,写法为“1.1 …”;
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加粗顶左,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序号后空2个汉字符接标题内容,末尾不加标点,写法为“1.1.1 …”;
四级标题:五号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加粗顶左,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序号后空2个汉字符接标题内容,末尾不加标点,写法为“1.1.1.1 …”。
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A.B.C.…和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放置序数,后空一格接标题内容。
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2.3.6 注释:采用脚注的形式,注释编号选用带圈的阿拉伯码,如①、②,注文使用小五号宋体字。具体结构格式同参考文献中引文格式。
2.3.7 参考文献:作者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置论文正文之后,三号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格式同一级标题。
参考文献内容:使用“[]”的序号依次排列。12号宋体字,居左,具体结构格式与标注方法参照如下引文格式。
2.3.7.1 专(译)著:
格式: [序号]空格 作者.书名[类型标识符- 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例如:[1] 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北京:XX大学出版社,2001:122-128.
[2]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46.
[3] Powell ﹠ DiMaggio (1991).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pp.78-80).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3.7.2期刊:
格式:[序号]空格 作者. 文章题目 [类型标识符-J].期刊名称,年份及期数:起止页码。
例如:[4] 孙立平.总体性社会研究——对改革前中国社会结构的概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3,(1):190-192.
[5] Bloland,H.G.(1979).Interpretive Sociologies and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 Organizations.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3,1-13.
2.3.7.3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空格 作者. 文章题目 [类型标识符-D].授予地:授予单位,授予年度:起止页码。
例如:[6]张永平.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特点分析——独立学院的个案研究 [D].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论文,2009:105-109, 137-147.
2.3.7.4 报纸:
格式:[序号]空格 作者. 文章题目 [类型标识符-N].报纸名称,年-月-日(版面)
例如:[7]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2.3.7.5 被收录进论文集(著作、法规汇编)文章:
格式:[序号]空格 作者.文章题目[类型标识符-A].作者(单位).论文集[类型标识符-C](著作[类型标识符-M]、法规汇编[类型标识符-G].出版地:出版单位,年份:页码.
例如:[8] 王大泉.我国高等学校章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A].北京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大学治理与大学 章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227.
[9] 北京大学现行章程[A].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A].教育部法制办公室.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75.
2.3.7.6 报告:
格式: [序号]空格 作者.报告题目[类型标识符-R].地点:单位,年度.
例如: [11] 卢晖林,郭于华,潘毅.“两岸三地”高校富士康调查报告[R].
北京: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0.
2.3.7.7 互联网文章:
格式:[序号] 空格 作者.文章题目[类型标识符-EB/OL].网址.访问日期.
例如:[12]王旭明.关于高考的六点思考 [EB/OL]. http://www.edu.cn/gaokao30_5897/20070719/t20070719_244190.shtml. 2008年12月9日访问.
2.3.7.8 条例:
格式:[序号] 空格 颁布单位.条例名称[类型标识符-Z].发布日期.
例如:[13] 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温州市关于实施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Z].温委〔2011〕8号,2010-10-20.
2.3.7.9 国际、国家标准:
格式:[序号]空格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类型标识符-S].
例如:[14]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2.3.7.10专利:
格式:[序号]空格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类型标识符-P].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例如[14]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2.3.8 其他标准
2.3.8.1 标准使用: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2.3.8.2 标点符号:应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的统一规定正确使用,忌误用和含糊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