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课前品韵】 『水调歌头』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赏析
词先写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切切私语,谈受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弹指泪和声”倒点一句,见出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为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极尽缥缈幽远之致。接着是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调转向艰涩,好像走进悬崖峭璧之中,脚登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费很大气力。正在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至此,词人确乎借助于语言,把这位乐师的高妙弹技逼真地再现出来了。最后五句,则是从听者心情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指间风雨”,写弹者技艺之高,能兴风作雨;“肠中冰炭”,写听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并以“烦子”、“置我”等语,把双方紧密关联起来。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而且简直难以禁受,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无泪与君倾”,较之原诗中“湿衣泪滂滂”,更为含蓄,也更为深沉。
苏轼这首词的“隐括”,虽保留了韩诗的总体构思和一些精彩的描绘,但又在内容、形式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此词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内容
2、 研读法、点拨法 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白居易语言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悲剧美。
重点: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
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预习学案
【自主探究】
1、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2、诵读鉴赏
3、复述琵琶女的经历
4、概括各段的大意。
课堂学案
【自主探究】
1、诵读鉴赏
2、复述琵琶女的经历
3、概括各段的大意。
【合作解疑】
1、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3、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4、“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2)读P39注释③、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5、“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6、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7、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8、白居易的泪只为琵琶女而洒吗?讨论:(自由发言)
【巩固练习】
1.下面加黑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浔阳(xún) 枫叶(fēng) 瑟瑟(sè) 迁谪(zhé)
B.慢捻(niǎn) 霓裳(ní) 六幺(yāo) 嘈嘈(cáo)
C.幽咽(yè) 暂歇(zhàn) 乍破(zhà) 转徙(xī)
D.收拨(bō) 裂帛(bó) 钿头(diàn) 银蓖(bì)
2.选出加黑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
①明年秋 ②委身为贾人妇事实 ③曲罢悯然 ④今漂沦憔悴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⑥整顿衣裳起敛容 ⑦恬然自安 ⑧因为长句 ⑨暮去朝来颜色故⑩曲终收拨当心画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⑦ C.①③⑧⑨ D.④⑤⑨⑩
3.诗的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
B.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
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
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阅读下面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5~6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酒杯长精神。
5.对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句中“弃置”一词点明了被贬之意,流露着怨愤之情。
B.第三句的意思是,时光不会倒流,怀念旧时岁月也只能是念念《思旧赋》而已。
C.第四句借回乡情景的想像,表明自己被贬时间太久和还京途中恍如隔世的感觉。
D.末尾点明“席上”“酬赠”之题意,表达了要从痛苦中走出的决心。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将漫长凄苦的贬谪生活高度浓缩,抒情委婉细腻,极富感染力。
B.三、四两句接连用典,言简意丰,含蓄地表达了思念、怨愤与无奈之情。
C.五、六两句以“沉舟”、“病树” 自喻,展示了生活的哲理。
D.全诗前半部伤感低沉,后半部开朗昂扬,情思跌宕,和谐完整,沉郁中更见豪放。
拓展学案
夜闻歌者(白居易)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欣赏】
尽在“不言”中
——读白居易《夜间歌者》有感
张雅琴
同样以写“歌女”为题材,白居易的《琵琶行》被世人广为传诵,而他的另外一首《夜闻歌者》却鲜为人知,但读过此诗后,我认为它比《琵琶行》更具一番特色。
有人说,《夜间歌者》语言没有《琵琶行》那样细腻,一些该描绘的地方却没有说,然而,我认为,这首诗美就美在这“不言”之处,首先看这第一处:“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是怎样的调?是《霓裳》还是《六幺》?是如何的愁?是“似诉平生不得志”,还是“别有幽愁暗恨生”?作者都没有具体描绘,只是以秋江、明月、江船作为氛围背景,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然后只是淡淡地用上一个“堪”字,却产生出一种“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意境,作者听到这歌泣,便“寻声”去“见其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