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江夏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以及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中国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闽委教宣[2010]78号)精神,为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立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际,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开展防腐倡廉教育,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要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根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三贴近”原则,着力在创新方式方法、优化育人环节、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促进福建跨越发展、海西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进一步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机制
(一)加强领导和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校党委高度重视并直接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管理、协调、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作为重点建设的课程,认真研究、及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健全教研机构。建立健全独立的、校直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配备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学科背景,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负责人。在校党委和行政的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组织、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以学校有关教学的基本规章制度为指导,建立、健全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制度保障体系,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核办法,年终按照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进行考核,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三)完善教学工作体系。加强教学评估和督导,建立听课、教案检查、教学督查、集中学习、集体备课、教学考核和教学效果分析、考教分离等管理制度。学校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正常经费的同时,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实际下拨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图书资料、教师学术交流、考察、社会实践等,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不断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条件,逐步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料室、电子阅览室和课件制作室等,以满足教学及办公需要。
三、全面推进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一)加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遵循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规律,要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中国近现代史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形成特色学科,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水平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将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院重点课程建设,努力建设成为院级和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定期评选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精彩一课”、“精彩课件”、“精彩教案”,推荐一批教学方式改革的示范课,推广一批高水平的电子课件。要在专业建设、教材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优秀教学成果评定与奖励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在院级科研和教研课题中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研究”专门项目,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水平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二)完善课程设置。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建设,并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方案,做到课程开齐,课时开足,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与专业课程一视同仁,统筹兼顾,合理调配,并根据闽教宣[2009]56号文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增加12-18课时,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1学分。
(三)推进教学改革创新。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鼓励小班教学,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教学,积极探索“请进来、走出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步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和建立新的学生成绩评定办法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际表现,积极探索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开展教学竞赛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教学论坛等系列活动。实施教学方法研究项目资助计划,围绕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设立相关课题,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能手表彰计划,开展教学竞赛活动,评选一批讲得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能手。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学生中形成“学马列、用马列”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讲座,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的人文内涵。
(五)强化实践教学。全面贯彻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将教学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排上课程,本科记2学分,专科记1学分。加强对外联系,推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场所和条件。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好一批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利用周末、寒暑假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理论宣传、红色之旅、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认识国情,关注民生,把握自我,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工作管理规范,做到有章可循,减少工作的随意性。
(六)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考核,要综合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形势与政策课实行学期考核制,每学期考核一次,该课程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平均成绩,一次性计入学生成绩册,考核可采取开卷考试、撰写论文等形式。
四、建立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和兼任班主任或班导师制
设立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联席会议工作办公室”,由思政教研部负责人、学生工作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系分管学生工作的总支书记(副书记)、思政部副主任、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共同组成,负责制定和修改联席会议方案计划,组织、协调、汇总和管理思政教研部全体教师与辅导员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合力。
联席会议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