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

261阅读 | 9收藏 | 13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第1页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第2页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第3页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第4页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第5页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第6页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第7页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第8页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第9页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第10页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第11页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第12页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第13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3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浓爱如同烈酒 上传于:2024-07-13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心里学》 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40分 一、简答题 (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 一、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一般而言,如果呈现问题的刺激模式能直接提供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线索,就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和方法;反之,如果呈现问题的刺激模式掩蔽或干扰了问题解决的线索,就会增大解决问题的困难。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本来是简单而熟悉的问题,由于问题呈现的方式有了改变,而干扰或阻碍问题解决的情况。 二、问题表征: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问题表征反映着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到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可能运用的算子有哪些等。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如果不能恰当地进行问题表征,在一个错误的问题空间搜索,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 三、知识经验:任何问题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必要的知识经验,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问题顺利地解决。 四、认知策略: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专门领域的知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策略。研究发现,专家和新手不仅知识结构不同,而且他们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也不同。专家不仅具有丰富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他们知识结构中包含了大量“如果--那么”的产生式系统,他们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的特点也不同于新手。.在解题方式上,专家常常以更抽象的方式表征问题,他们一般不需要中间过程就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并且需要有意识地加以注意。在解题策略上,专家运用的是从已知条件前进到目标的策略;新手则倾向于从要求解的问题倒退到已知条件的策略。同时,专家更多地利用直觉即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题;而新手则更多地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题。 五、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研究表明,在问题情境不变的条件下,心理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在问题情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心理定势就会妨碍人采用新的解决方法。 六、酝酿效应: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酝酿效应也似乎与定势有关,一个人开始考虑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成功,走到了一条不通的死胡同后,离开这种情境一会儿,人就能用另外的方式来进行探索,结果找到了有效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酝酿效应实际上是产生了顿悟,使人们打破了以来不恰当的思路,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七、原型启发:原型启发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作用特别明显。原型之所以能起到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或相似处,通过联想,人们可以从原型中间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某一事物能否充当原型起到启发作用,不仅取决于该事物的特点,还取决于问题解决者的心理状态,只有在问题解决者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但又不过于紧张的状态时,才最容易产生原型启发,所以,原型启发常常发生在酝酿时期.。 八、情绪和动机状态:情绪和动机状态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就情绪和动机强度而言,在一定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一般而言,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适中的情绪激动水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不仅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动力,而且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2.简述语言产生的阶段。 答:语言产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产生的阶段划分上。1973年,弗洛伊姆肯(Fromkin)将语言产生的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即确定表达意思、确定句子的句法结构、将内容词插入句法结构、确定词的词法形式、指定表达分句的音素、选择语言运动要求、将分句分出来。1976 年,盖瑞特(Garrett)又将之划分为五个阶段:决定要表达的意思、确定句法结构、选择相应的内容词、选定词缀和功能词、实际就出话。其实,这些划分都是大同小异,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1980 年,安德森(Anderson)提出了三阶段模型,把语言产生划分为构造、转换、执行三个阶段,大大简化了对语言产生过程的阶段划分。 (一)构造阶段 这是确定所要表达思想的阶段。语言的产生过程首先要确定表达哪些信息,然后才能确定信息如何表达。在这个阶段,存在着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同时,这个阶段还受情绪、动机、当前任务和情景的影响。 (二)转换阶段 这是运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语言形式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确定句法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直接为随之而来的转换提供了语法框架。在确定了句法后,就进行词汇的选择及词法形式的确定。有实验证明确定句法结构阶段的存在。它把谓语和宾语词调换了位置,却又保留了功能词素“ed”和“s”在正确的位置上。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在思想转换成语言形式的过程中,首先是确定句法结构,然后再在这种结构中填充词汇,最后选择正确的词法。 (三)执行阶段 这是将语言形式的信息写出或说出的过程。在这个阶段,语言中枢产生发音或书写程序,控制发音器官或手的肌肉活动,发出语音或写出字来。对该阶段研究最多的是语言表达中的顿挫现象。在语言表述中经常有停顿。布漠(Boomer,1965 年)的研究发现,这种停顿经常发生在语法连接处,而且停顿的时间比别处长。 3.动机的特征。 答:有机体的行为和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动机是推动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 自古以来,各门学科都在寻求解释产生行为和思想的原因,尽管对动机的定义众说纷坛,但对存在的动机现象和动机的作用是公认的。从动机与行为的关系上分析,动机具有下列特征和作用。 1.启动性 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功能,它能使有机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例如,因饥饿引起摄食活动,为获得优良成绩而勤奋学习,为受到他人赞扬而尽力做好工作。摄食活动、勤奋学习、尽力做好工作的行动分别由饥饿、获得优良成绩、受到他人赞扬的动机所驱动。 2.方向性 动机不仅引起行动,也使行为朝向特定的目标或对象。例如,人们在饥饿时趋向食物而不是游戏机;具有追求成就和成功结果的人们总是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向困难挑战,决不知难而退。人们在相同的活动中,由于动机不同会产生行为的差异,例如,两个学生都喜欢吃甜食,其中的一人由于要减肥,因而拒绝吃糖果和冰滨淋。 3.强度 动机在发动行为和引导行为方向的同时,也能确定行为的强度。人们在活动中具有不同的动机强度,这是很明显的。例如,两位学生都要参加考试,甲生急忙地走进教室,坐下之后立即打开笔记本,快速地翻阅,直到教师开始发考卷时才合上本子;乙生则不慌不忙地在教室的座位上坐下后,也像大家一样打开笔记本,但视线却来回扫视着周围同学和教师的动静,几乎没有看本子上的内容。由此可见,甲生的考试行为反应明显地比乙生要强烈。 4.当代心理学的观点。 答:科学心理学诞生一百多年来,心理学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心理现象,形成了多元化的观点。可以说任选一个心理学的问题,都可以从不同的观点进行研究。以下简介七个几乎涵盖一切研究角度的心理学的观点。 1、生物学的观点 生物学的观点是以生物学的知识为基础对人类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认为,脑是我们思维,理解,看见,听见,分辨美丑、善恶的原因,而现代神经生理学已经清楚地知道脑的活动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了。 人脑是宇宙间最为复杂的结构,约有120亿个神经细胞,细胞与细胞之间有着纷繁芜杂的联系。目前所了解到的脑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知识,大多来自于对动物和脑疾患者的研究。因此,单凭生物学观点来建构心理学理念,会有很大的片面性。 2、精神分析的观点 精神分析的观点始于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出版,这是精神分析创立的标志。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只是人的精神活动中很小的一部分,心理深层的潜意识才是精神活动原主体,支配着人类的很多行为,而不是人们可以意识到的理性的理由。 对“性本能”的强调也是弗洛伊德的惊人观点。他认为,性欲是人的所有本能中对人的精神活动影响最大的本能,人类的一切创造都源于追求性满足的无意识,而精神病则是性欲过分受到压抑的结果。他对人性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认为人和动物总是受到基本本能-----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驱使,而人类不断地与控制与控制本能的社会力量相对抗。 3、行为主义的观点 1913年,华生发表的题“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被看做“行为主义者的宣言”,表明了行为的观点:把人体所有行为的产生和改变看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关系。华生认为,只有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有客观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他主张只有从可观察到的、可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方面去研究,心理学才能成为一门客观科学。 严格来说,行为观点对人的心理活动不做考虑,但是由于心理与行为虽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考虑心理活动只研究行为显然不能提示心理活动的规律,因此,纯粹研究行为的取向并不能全面地提示心理学的规律。 4、认知的观点 认知的观点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现代的认知观点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是把人脑看做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行为的内部机制,即探讨意识或内部的心理过程;将心理过程理解为信息的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过程,即经历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 在现代心理学中,认知的观点在人类的认知过程、智力发展、情绪和心理治疗等领域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5、人本主义的观点 人本主义的观点集中于主观经验,探求个人对各种事物的私人观点,创立于19世纪60年代,创始人之一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基本动机是成长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来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力求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有超过自己目前状况的基本需求;虽然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各种阻挠和障碍,但是人们的天性是趋地实现自己的潜能。 人本主义者强调个人的主观经验和发展个人的潜能,注重对个人主观经验的调查,认为他们的观点就像酵母,可以帮助人们超越人性中的非理性的成分和人性中和动物相似的成分的负性影响。 6、进化论的观点 进化论观点是研究心理学与生命科学的中心思想----进化论的联系。进化论的内涵简单来说,就是适应性强的有机体可以适应性的有机体更成功地遗传它们的基因。心理学中的进化论观点认为,心理能力和身体能力一样,经过上万年的进化可以更强地适应环境。 7、文化观点 持有文化观点的心理学家研究文化差异对行为的影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西方的心理学家较多地关注某一个群体,如美国中产阶级白人,而忽视其他不同的群体,所以需要靠文化心理学家来比较分析受到不同的文化因素影响的不同的群体。他们的目标之一就是以上的众多观点,究竟是适用于所有人,还是仅仅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群体。 观点                            影响行为的因素                       主要研究内容 生物学                     遗传、生物化学过程               脑和神经系统与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关系 精神分析         人的本能(性本能、攻击本能)              人的行为与深层次的潜意识的关系 行为主义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