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 反思 成长
——赴东北师范大学学习总结
盛夏七月,我有幸跟随西青区教育科领导和全区部分优秀教师,,一起来到东北,踏进了东北师范大学,成为了“天津市西青区现代型中学优秀教师高级研修班”的一名成员。我们共同生活学习,共同领略了知名教授的教育前沿理念。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越发心存感激。在短短的七天时间里,每一天都给我新的感动和收获,让我深感不虚此行。尤其是东北师范大学的王小英、王海英、刘晓明教授以及张劲松校长的精彩演说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从他们身上,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要学会用幸福的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去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会用事业之心去做职业之事。一、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海英教授《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的两次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细微之处,我看到了教授的敬业之度。王老师深入浅出,字字珠玑,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老师。把原本枯燥的心理学说得引人入胜,讲座结束了,大家还是意犹未尽。
“走进心灵,启发潜能”。这是给我留下很深触动的一句话。王晓英教授说:“爱是一种信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拥有爱心的同时更要具备一颗童心,我们应该试着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看问题。要坚信在我们的眼中他们是牛顿,他们是爱迪生、爱因斯坦……”
王海英教授还给我们举了很多的例子。例如“罗森塔尔效应”,“潘多拉效应”等等。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同样也存在着“潘多拉效应”。比如,越是禁止学生看的书,学生越想看;越是禁止学生参加的活动,学生越想参加等等。罗森塔尔的实验告诉我们: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学生是多么需要来自教师的殷切、积极的期望,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时,就会萌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动力。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表扬也是一门艺术,合理的课堂表扬对受表扬的学生起到积极和强化作用,而过多的表扬则可能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注意适度地有艺术地进行课堂表扬。在课堂上,不轻易表扬一个学生,对同一个学生不作过多表扬,表扬要恰如其分,使受表扬者和全班同学都感到“确实值得表扬”和“应该表扬”。
在培养好孩子方面,还有一个让我很佩服的专家型的老师,她是东北师大附属中学的优秀班主任王玉娟。她做班主任工作的细致和走进学生心灵的程度让我感到震撼。她的班级管理让我相信:“爱是严格的最好的诠释。”现在,她的博文我经常登录并发表评论。我很赞同她的这一观点:“成功地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做好子女教育并不相悖,相反还会相互促进。”她的讲座以她的博文为主线,让我们见识了她的自主教育模式在班级管理以及她的一对双胞胎的培养上大放光彩。欣赏学习王老师的博客,我看到了她和同学们的细致的交流,同时也看到她的两个女儿健康、阳光地成长。正如王老师的经典博文:“先把孩子当孩子,再把孩子当大人”、“没有批评的教育”、“一起夸出好孩子”……都能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给我带来很大的心灵触动。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我的启示
在课改初期,我们就接触过多元智能理论,对它崇敬有加,明白那是一种全新的前沿的科学理论,但没有过深思,没有对自己形成冲击。听了王小英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受感动与启发。三个小时的讲座,王教授不仅有理论的阐述,更有实践的佐证,使我们系统的了解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了它的核心内容,如沐春风,催人奋进。
在学习中得知,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我们应该更宽泛的看待“智力”这一概念,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