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短章 学案
纪伯伦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对人生的意义。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展开想象的翅膀,赋予音乐以形象和灵性。
3、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音乐的作用,体会音乐对人生的意义。
2、难点:作者咏叹式的抒情以及丰富奇特的想象
[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谈谈音乐对你的影响。
波斯人与印度人把音乐看成是人间的上帝灵魂。有一个波斯的故事:音乐原是天上众神的一位仙女,她钟情于人类,从高天降到地上,去找她心爱的人。天神得知,大发雷霆,派一股狂风紧随其后。仙女在空中把这股狂风打散,结果狂风散布到世界各个角落。仙女本人并没有死,绝对没有!她活着,栖居在人类的耳朵里。
二、理清思路:
音乐是跨越时空的艺术,尽管音乐的欣赏趣味可以因人而异,但是人在音乐力量面前的臣服却是相通的。音乐撩拨着人在各种状态下的喜怒哀乐。
请用概括的语言说说作者说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一)、音乐是心灵的语言。
(二)、音乐是来自上苍的语言。
(三)、音乐对人的振奋作用。
(四)、音乐陪伴着我们的灵魂和我们一起越过生活的各个阶段。
学生预习中疑问:三、四部分说的都是音乐的作用,为何要分开写?
要点:前者是侧重不同情况下音乐对不同人的作用,后者侧重于音乐对同一个人不同阶段的作用。一为横向的,一为纵向的,故而分开。
三、品味语言:
说说你最欣赏的语句,谈谈理由。
例如:
1、第一部分可侧重于分析修辞。
如:我坐在我心灵的爱恋者身旁,倾听着她的诉说。
比拟,表现了音乐的魅力以及我对音乐的痴迷。
如:人们哪,她就是音乐!我听到了她,----当我的爱人在某些情词之后叹息时,或在某些情词之中微笑时;我听到了她,----当她有时用断断续续的语言,有时用流畅连贯的语言,有时又用留一半于唇间的语言讲述时。
反复,以激动的语调来表示音乐似爱人一般让他内心不能平静。
2、第二部分可侧重于解答3、4节的理解难点,重在体会作者的联想。
3、第三部分是学生们普遍认为文字较为朴实的一段,可结合字词谈作品的画面。
4、第四部分可与第三部分进行比较阅读。
在学生分析过程中,根据其分析内容进行朗读指导。
写出这样优美文字的人是怎样一个人?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构想。
四、作者补充:
纪伯伦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他又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二十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以纪伯伦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曾闻名全球。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象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生于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黎巴嫩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与他艺术的灵感。父亲哈利勒(1844—1909)曾是负责征收牲畜税的乡官。母亲名叫卡米莱(1864—1903),以精力旺盛、聪明干练闻名乡里。母亲对纪伯伦的影响是巨大的。
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两年后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2年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妹妹、母亲、长兄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后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资助赴巴黎学画,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罗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阿拉伯画坛占有独特的地位。纪伯伦的画风和诗风一样,都受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一七五七—一八二七)的影响,所以,文坛称他为“二十世纪的布莱克”。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四十八岁英年早逝。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艺术生命双翼。1905年,纪伯伦发表第一部作品《音乐短章》。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此外还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他用英文写的散文诗代表作《先知》,被称为“小圣经”。《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关于黎巴嫩:
如果人们能静心观察,那么会发现在一个各种势力纵横捭阖、外交关系错综复杂的黎巴嫩之外,另有一个山川秀丽、人民聪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黎巴嫩存在。享有世界性声誉的阿拉伯作家、著名诗人纪伯伦在其著名的散文中写道:
“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及其难题,我有我的黎巴嫩及其瑰丽。你们的黎巴嫩是时日企图解开的政治死结;我的黎巴嫩则是巍峨高耸、直插蓝天的山岳。你们的黎巴嫩是形形色色的教派和政党;我的黎巴嫩则是攀登岩石、追逐溪流、在广场上玩球游戏的少年。”
美丽的黎巴嫩,不仅出现在诗人的妙笔之下,而且也展现在每一个踏访它的游客面前:这里崇山绵延,森林茂密,海天蔚蓝,与一般人想像中的以沙漠、戈壁为主的阿拉伯世界大相径庭。由于冬春之交黎巴嫩海滨、山区温差较大,游客一天之内既可以上山滑雪,又可下海游泳,因此,山上滑雪场白雪皑皑,山麓的海滨沙滩却彩伞簇立,这成了黎巴嫩一道独特的风景。首都贝鲁特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