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业大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依据
目的意义
风险交流的概念始于上和世纪 70 年代, 其理论体系、 技术方法、 规范或指南还在讨论和发展中,
有些研究结果或报告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都显得不足或不够系统, 甚至有些领域还处于空缺状态,
本文根据有关国际组织的公开文献、国际信息交流以及作者的研究和理解,整理和概述食品安全风
险交流的主要论点、 原则、 方法和技巧等, 供食品产业链上的管理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交流和参考。
全球通行的食品安全风险应对策略就是遵循风险分析框架,这其中风险交流是很重要的部分。
然而,我国在政策层面上对于风险交流的全局考虑相对较少,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律框架对于风险交
流并没有路瘟,而食品安全关平民生,, 相关领域专家与学者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入法的呼声也
日荔高涨。
研究现状
风险交流的概念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其理论体系、技术方法、规范或指南还在讨论和发展中,
有些研究结果或报告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都显得不足或不够系统, 甚至有些领域还处于空缺状态。
本文根据有关国际组织的公开文献、国际信息交流以及作者的研究和理解,整理和概述食品安全风
险交流的主要论点、原则、 方法和技巧等, 供食品产业链上的管理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交流和参考。
全球通行的食品安全风险应对策略就是遵循风险分析框架,这其中风险交流是很重要的部分。
我国风险交流工作起步较晚,诸多机制、方法和策略还很欠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均承担风险交流的职责, 但基本都停留在临时、应急性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
交流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提高,尚未形成科学化和常态化的风险交流机制, 没有达到风险交流真正的
目的。学者张恩典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中提出食品风险交流应采取知识赤字
模式与民主审议模式相结合的观点。魏益民在《中国食品安全报》提到让风险分析过程透明化, 收
集和反馈相关信息,分析利益依关者的风险认知,给消费者提供信息和建议。马仁壬在《食品安全
风险交流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提出风险交流是双向的互动式交流,强调各个利益相关方的
参与,消费者群体应积极主动。风险分析过程要透明化,收集和反馈相关信息,分析利益依关者的
风险认知,给消费者提供信息和建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风险交流咨询会主席、罗格斯大学
食品政策研究所主任 William KK Iallman 教授认为风险交流的总体目标是帮助人们人台理的应对
风险,应当充分考虑谁是目标受众、什么风险、合理的应对是什么、危害的性质是什么、如何覆盖
目标受众、主要的信息是什么、在艺机中人们最想知道什么等问题,综合单向和双向的交流方式-
风险交流存在三个最普这的目标,即宣传教育、推广和说服、为参与式的决策过程培育伙伴关系-
美国哈俩大学的 Peter Barton Itt 教授在《食品安全监管中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之问的联系》
指出,FDA 在面对和解决重大食品安全问题时也是有困难的,向公众交流食品风险问题和决策避旬
不了引发争议,但如果 FDA 企图拖攻问题吕私下处理问题不让公众了解和参与,就会失去公信力-
新食品安全法明唤了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风险管理的原则,并提出了食品监管部门要根据风险监
测评估的结果和食品安全状况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方式和顷次,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同时,增加
了对风险交流主体、原则、内容和形式的规定,标起着风险交流工作在中国步入法治化轨道。
主要参考文献
中牧益民,划,加波和和,关涛.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主要观点和方法[1.中国食品学报,2014
年
[四 绕益民,部波区,笋遇.技术专家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信物与营
养, 2012 年
[3] DIANNE B,Risk, communication & health psychology,New York:Open University
Press,2004 年
乓 马仁磊,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1.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3 年
回 罗季阳,等. 欧盟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和策略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1 年
[器 杨丽, 美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中国食物与音养,2005 年
[站 王劳,陈松,钱永忠. 国外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建立及特点分析[]]. 世界农业,2008 年
四 李强,刘文,初任,哉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进展与对策[]. 食品与发醇工业,2012
年
四] 王劳,陈松,钱永忠. 国外食品安全克险分析制度建立及特点分析[]. 世界农业,2008 年
[0] 张胃典.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模式的比较与借鉴[D] .苏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2015 年
DD] 地强, 刘文 初做,训生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进展及对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年
[2] 罗相,章红, 何多林,竹海起 林细息,罗明. 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