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高中生物选修3-5知识点总结.docx

106阅读 | 4收藏 | 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高中生物选修3-5知识点总结.docx第1页
高中生物选修3-5知识点总结.docx第2页
高中生物选修3-5知识点总结.docx第3页
高中生物选修3-5知识点总结.docx第4页
高中生物选修3-5知识点总结.docx第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脑子瓦特了神经搭错了 上传于:2024-07-12
高中生物选修3-5知识点总结 一、黑体辐射(了解)与能量子 1.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叫热辐射。 2.黑体: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叫黑体。 3.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①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的电磁波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②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a.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 b.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4.★★★ 普朗克能量子:带电微粒辐射或者吸收能量时,只能辐射或吸收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即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能量子的大小:ε=h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称为普朗克常量. 爱因斯坦光子说:空间传播的光本身就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能量子 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ε=hν。 二、光电效应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 (2) 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 (4) 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理解:(1)光照强度(单色光) 光子数 光电子数 饱和光电流 (2)光子频率ν 光子能量 ε=hν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密立根验证) Ek=hν-W0 遏制电压 Uce=Ek 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光子有能量)康普顿效应(光子有动量和能量)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光的本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光波是概率波.大量的、频率低的粒子波动性明显(注意有粒子性,只是不明显) 3. 德布罗意物质波(电子衍射证实):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λ=eq \f(h,p),p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为普朗克常量. () 原子结构 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判定其为电子,并求出了电子的比荷。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电荷,并发现电荷是量子化的。 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撞了回来。. 3.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二、玻尔原子结构假说(是科学假说、类似还有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1.定态(能量量子化)2.轨道量子化3.跃迁条件: 4.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n=eq \f(1,n2)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  INCLUDEPICTURE "C:\\Users\\20098\\Desktop\\(眭小小)高中知识点\\C274.TIF" \* MERGEFORMAT  5. 对原子跃迁和电离理解: 跃迁:原子从低能级(高能级)E初向高能级(低能级)E末跃迁,只吸收(辐射)hν=E末-E初的能级差能量光子.可以吸收Ek EMBED Equation.3 E末-E初的能级差能量的电子。 基态电离:基态的氢原子吸收大于等于13.6eV能量的光子或电子后使氢原子电离。 6.一个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最多可以辐射n-1中不同频率的光子,一群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最多可以辐射 EMBED Equation.3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7.氢原子的能量(类比天体模型):E总=EK+EP,当轨道半径减小时,库仑引力做正功,原子的电势能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原子总能量减小.反之,轨道半径增大时,原子电势能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大. 8.波尔模型的局限:成功之处为将量子观点引入原子领域,提出定态和跃迁。不足之处为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仍把电子的运动看做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原子核部分 1.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还具有复杂的结构. 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 2.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X元素原子核的符号为eq \o\al(A,Z)X,其中A表示质量数,Z表示核电荷数. 种类 组成 电荷量 质量 贯穿本领 电离 α射线  EMBED Equation.3  2e 4mp 最弱 很强 β射线  EMBED Equation.3  -e eq \f(mp,1 836) 较强 较弱 γ射线 光子(电磁波) 0 静止质量为零 最强 很弱 3.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α衰变:eq \o\al(A,Z)X→eq \o\al(A-4,Z-2)Y+eq \o\al(4,2)He α衰变的实质:2eq \o\al(1,1)H+2eq \o\al(1,0)n→eq \o\al(4,2)He β衰变:eq \o\al(A,Z)X→eq \o\al( A,Z+1)Y+eq \o\al( 0,-1)e β衰变的实质:1 eq \s\do2(\d\ba4(0))  n → 0 eq \s\do2(\d\ba7(-1))  e+1 eq \s\do2(\d\ba4(1))  H γ射线是α或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能级跃迁辐射出来。 4.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①半衰期概念适用于大量核衰变(少数个别的核衰变时,谈半衰期无意义) ②半衰期由核的性质来决定,与该元素的物理性质(状态、压强、温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或存在形式均无关 ③N=N0(1/2)t/τ ,m=m0(1/2)t/τ , I=I0(1/2)t/τ I——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次数 ,τ——半衰期 N0、m0、I0为最初量,N、m、I为t时间后剩下未衰变量 衰变次数的方法: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然后再确定β衰变的次数 5.核力: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力,使核子能克服库仑力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力称为核力.其特点为: (1)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的尺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 (2)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 (3)每个核子只跟相邻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 6.原子核是核子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它们分开,需要能量,叫原子核的结合能.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比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7.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 8.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最大),这些核最稳当。 9.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为E=mc2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