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257阅读 | 9收藏 | 3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第1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第2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第3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3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红衣如火白裳如歌 上传于:2024-06-08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训练重点:    了解新闻的特点  复习记叙六要素    理清文章层次   训练默读     体会准确、简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步骤:                一课时  1、导入    用最近报纸引入(看新闻版)  2、简介“新闻”    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有教育、认识、移情作用)的事实。 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今天讲此种)    新闻(消息)的特点:     ⑴ 用事实说话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合理”也不行)     ⑵ 及时(时间性强)     ⑶ 简明扼要    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3、整体感知课文    板书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⑴ 检查预习(正音、解词)    荻dŠ  锐不可当dng  溃kuŒ退  要塞s„i    歼jin灭  业已    不含     ⑵ 简介背景资料   ⑶ 快速默读课文,看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了解新闻的结构及其作用  消息结构为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前三者必不可少)  标题:新闻内容的提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三标齐全,或只有主标。(前)引标:交待背景,点明中心。(中)主标。(后)副标:概括主要事实,或进一步点明中心。  导语:一般是正文第一句或第一段,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大都是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较详细了解新闻的内容)  主体:紧接导语进行补充和发展,具体展开事实,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消息的躯干)(更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⑷ 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结合课文让学生理解消息的文体知识)      电头( ):是发布消息、电讯的固定格式,具体交待发布消息的单位、发电时间和地点。  【附】:新华社即新华通讯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总社设在北京,在各省、市和自治区都设分社,在世界许多国家设有分社或派驻记者,向国内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新闻和新闻图片,并向国外发布英、俄、法、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  本文电头中发电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标题:以凝练的语言,不仅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而且“百万”“横渡”写得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导语:①句概述主要事件(渡江胜利)       ②句在地点上作补充    “百万大军”——(人数之多),排山倒海,无坚不摧。    “一千余里”——(区域之广)。    “均是”——概括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本文导语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下文;它气势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洋溢着胜利豪情。  【思考】:    为什么导语部分不交待时间?    因为在《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4月22日2时电)已作了介绍,本文是报道渡江战役的第二篇,时间仅隔20小时,读者关心的是战役的进展,故时间交待从略。    主体:分别写中(30万)、西(35万)、东(35万)三路大军渡江盛况,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⑸ 再读课文,找出本新闻六要素(即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夜起24小时内  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  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35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二课时  1、问题探究  【讨论】:  ⑴ 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体会本文材料组织得严谨而自然,条理分明的特点  分三层,分别写三路大军。    有时间上的衔接: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    有渡江部队的衔接:中——西——东路。    有内容上的衔接:(见文中标“——”语句)  ⑵ 为什么要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