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23年高三高考押题卷历史(二)(含答案).doc

124阅读 | 4收藏 | 11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23年高三高考押题卷历史(二)(含答案).doc第1页
2023年高三高考押题卷历史(二)(含答案).doc第2页
2023年高三高考押题卷历史(二)(含答案).doc第3页
2023年高三高考押题卷历史(二)(含答案).doc第4页
2023年高三高考押题卷历史(二)(含答案).doc第5页
2023年高三高考押题卷历史(二)(含答案).doc第6页
2023年高三高考押题卷历史(二)(含答案).doc第7页
2023年高三高考押题卷历史(二)(含答案).doc第8页
2023年高三高考押题卷历史(二)(含答案).doc第9页
2023年高三高考押题卷历史(二)(含答案).doc第10页
2023年高三高考押题卷历史(二)(含答案).doc第11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1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后悔 上传于:2024-07-03
2023年高三高考押题卷(二)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 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老子曰:“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两人的主张都强调 A. 维护奴隶主统治 B. 健全礼与道的体系 C. 重视自身的修养 D. 恢复宗法分封体制 2. 汉初统治者反思了秦朝“举措太众,刑罚太极”,因而“兵皆罢归家”。《汉书》记载:“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邀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京师之钱累百万,贯朽而不可校。 ⋯⋯人人自爱而重犯法。”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地方行政制度革新完善 B. 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D. 统治政策的合理调整 3. 如图为江苏邳县出土的汉代捕鱼归来画像石,被《中国农业考古图录》所收录。画面上有两名渔夫,六只鱼鹰,前面一人肩扛鱼叉,手臂上有一只鱼鹰,而其中一只鱼鹰正从嘴里吐出一条鱼。该画像石() A. 是研究汉代农业的一手史料 B. 体现了江南农业生产的落后 C. 反映了田庄渔业的发展状况 D. 说明汉代民众生活异常艰辛 4. 唐律规定:“诸化外人(外国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唐律还解释道:“‘化外人’,谓藩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本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若高丽之与百济相犯之类,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由此可见,唐朝律令(   ) A. 具有体例严谨的一面 B. 采用律例合编的体例 C. 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 D. 秉持中外平等的思想 5. 白银不是明朝的法定货币,明代没有白银制度可言,从历史上看,白银货币发端于民间,国家并无“银法”,供应来源主要是海外的日本、美洲等地。可见明代(  ) A. 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 B. 白银货币化根源于白银的流入 C. 白银货币价值被忽视 D. 外商由此控制了中国商品市场 6.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商界多次要求英国政府“负起责任”保护其在华利益。战后,英国政府认为,通过不平等条约“可以用英国极不足道的牺牲来保证眼前巨大的利益和未来更会增大的利益”“可以便利纺织品输入中国各重要省份”。由此可见,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   ) A. 表明新的经营方式在中国出现 B. 瓦解了清朝朝贡贸易体系 C.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 适应了其商品输出的要求 7. 19世纪60年代以后,国民逐渐认识到实业教育离不开美术。1902年,清管学大臣张百熙在拟订学堂章程中正式提出“中小学都设有图画课”的问题;1904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格致、图画、手工皆当视为重要科目”。清政府重视美术教育(    ) A. 受到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 B. 照搬西方实业教育模式 C. 顺应了民族工业发展要求 D. 应对民主革命高涨形势 8. 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废除资本家私有制”。同时规定,在政治斗争中,党要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这表明,中共一大(    ) A. 提出革命政权的创建 B.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 C. 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 D. 探索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道路 9. 1947年9月,党中央指示:“不但土地、山林、水利平均分配,而且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这一指示的落实(   ) A. 废除了解放区的土地私有制 B. 使解放区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 C.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 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的到来 10. 从1961年起,我国开始精减职工和城镇人口,精简人口主要对象是1958年以后来自农村的新职工。到1963年7月,全国减少职工1887万,全国城镇人口减少2600万人。全国职工工资总额,从1960年的263亿元,降低到1963年的214亿元。党和政府此举(   ) A. 有效缓解了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B. 推动了国民经济布局的调整 C. 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D. 确保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11. 1989年10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国友人时说到:“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才能一步步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才能一步步改善。”这表明我党(   ) A.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C.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 理顺了计划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12. 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这些措施旨在(  ) A. 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 B. 沿袭北非地区传统文明 C. 促进不同区域间文化交流 D. 推动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13. 列宁在《纪念公社》中写道:“不仅法国工人,而且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在纪念公社的战士。这是因为公社不是为某种地方性的或狭隘的民族的任务而斗争,而是为全体劳动人类、全体被损害和被侮辱的人的解放而斗争。”由此可见,列宁认为巴黎公社(   ) A. 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B. 具有国际主义的意义 C.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 注重国际工人的团结 14. 1884年11月15日,英、法、德等欧洲15国签署协议,宣称其宗旨是“为了本着相互友好协商的精神确定发展非洲某地区的贸易和文明的最惠国条件……希望避免在占据新的非洲沿海领土时可能发生的不和与纠纷;关切开发土著居民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方法。”该协议的签署(   ) A. 解决了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 B. 平衡了欧洲列强间的利益 C. 加快了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 D. 使非洲所有国家丧失独立 15. 罗斯福曾指责胡佛政府实行财政赤字,然而新政开始,罗斯福政府就推行财政赤字,并且在1936年财政赤字达到40多亿美元。当经济形势在1937年初稳定下来的时候,罗斯福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结果出现了1937—1938年的经济衰退,罗斯福又果断恢复财政赤字。这不能说明(      ) A. 罗斯福政府反对财政赤字,希望保持政府预算平衡 B. 1936年之前罗斯福政府运用凯恩斯主义来调节经济 C. 财政赤字问题反映出当时措施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D. 新政初期的措施具有应急性质,并无系统理论支持 16. 1950年4月7日,联邦德国《劳动世界报》刊文指出,“一方面,美国希望外国政府尊重每一个在海外的美国有色人种士兵,以及惩罚任何违反这一原则的人。另一方面,一些美国黑人领袖却在国内被剥夺了获得完全平等的权利”。这反映了当时(  ) A. 美国与西德间矛盾加剧 B. 种族问题影响美国形象 C. 美国霸权遭到盟国反对 D.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高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边疆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从秦汉到唐宋,历朝在边疆地区推行羁縻之治,其实质是间接统治。如唐朝的羁縻府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 元朝采取“因其俗而柔其人”的策略,在南部边疆施行土官制度,在北部草原则沿用万户制度。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一样设制统治,大政在行中书省、宣慰使司两级,中央委派流官大员坐镇主治,同时兼用土酋;其下则依地区有所不同,或设路、府、州、县,或立万户、千户、百户等各级行政组织,或置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等职守,在吐蕃地区还任用宗教首领统摄军民;土官有品秩职位,等同于流官,但可以世袭,土官之间发生纠纷,要接受行省官员的裁决。 此外,元朝还派重兵驻守屯田,“东尽交广,西亘黔中,地周湖广,四境皆有屯戍”。即使在漠北高原也有大量各族军队、商人、工匠涌入,“婚嫁耕植,比于土著”。云南第一任行省长官赛典赤赡思丁“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明伦堂,购经史,授学田,由是文风稍兴”。很多过去大一统王朝的“羁縻之州”,到元朝“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1)结合所学,归纳秦汉到唐宋历朝治理边疆的措施。 ​​​​​​​(2)根据材料,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877年8月,在李鸿章的委派下,唐廷枢开始利用唐山丰富的煤炭资源筹办开平矿务局。为了筹措资金,唐廷枢在上海、武汉、天津、南京、宁波等各口岸销售开平煤矿股票。1878年招股20万两,1879年招股已达70万两。在1888年7月24日,开平矿务局在直隶唐山开平镇正式成立,并于三年后(即1891年)全面投产。为了改善运输条件,唐廷枢还修筑铁路运输煤炭。兴办铁路遭到了守旧官僚的极力反对,李鸿章与反对派进行论战,并力邀官员到唐山现场体验蒸汽火车才平息了异议。开平煤矿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已年产75万吨以上,成为重要的原煤供应基地,开平煤矿生产的煤炭不仅供应国家民生,而且供给北洋舰队。 ——摘编自谢乐乐《“中国煤炭工业源头”——开滦煤矿》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开滦煤炭销量欠佳,矿方拖欠工人工资,劳资纠纷不断。人民政府特许开滦煤炭运沪换面,允许开滦煤炭独家出口,工人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保障。此外,党和政府大力帮助矿方进行企业内部改革,减少开支,也是缓解产销矛盾、渡过困难的重要举措。1952年5月17日,人民政府宣布代管开滦煤矿,随即进行了大规模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使开滦工人阶级真正成为矿山的主人,煤炭开采量大幅度上升,开滦煤矿重新焕发了生机。 ——摘编自杨磊《人民政府代管开滦煤矿的前前后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平煤矿建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开滦煤矿渡过难关的原因和开滦煤矿发挥的作用。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16—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历程中,现代化经验大多来自西方,西方化也由此被塑造成人类现代化的代名词。然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这种神话正在被打破,人们正在更加全面地认识西方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固然有其共同特征,同时西方国家内部的现代化进程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现代化始于西方,但现代化道路绝非西方“专利”。西方现代化建立在对非西方的掠夺和控制基础上,其历史黑暗面永远难以抹去。从原始积累时期通过圈地运动剥削农民,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剥削工人;从寻找新大陆、建立贸易据点,到大规模殖民、建立跨洋帝国,西方现代化展现出恃强凌弱、泯灭人性的掠夺本质。 ——摘编自戴维来《世界现代化道路绝非独尊西方》 材料二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迈向更高台阶;丰富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为其他还在探寻现代化路径的国家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开辟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性。 ——摘编自任保平、任欣怡《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并予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性”的内涵及创新。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纽约城市历史大事记 年代 事件 前殖民时期 前殖民时期纽约一带的原住民是德拉瓦族印第安人 1626年 荷兰人获得曼哈顿岛,辟作贸易岛,称“新阿姆斯特丹”,居民约300人 1664年 英国人占领了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为纽约 17世纪下半叶 纽约因农产品的出口和工业制品的进口成为商业中心,同时还是黑奴市场的大本营 1789年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华尔街联邦厅宣誓就职,在同一地点还召集了美国第一届国会和最高法院 1825年 伊利运河开通,将纽约港与北美内陆市场通过哈德逊河和五大湖连接起来 1860年 大批爱尔兰、德国移民因爱尔兰大饥荒、德意志革命而迁入 1904年 纽约地铁系统开始运作 1920年代 大批来自美国南部的非裔美国人迁入;黑人文学运动兴起;摩天大楼开始出现 1929年10月 华尔街股市暴跌,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大危机 1950年代后 成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公共图书馆等世界著名文化艺术机构;工商业进入转型期,都市向郊区扩张 2001年 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恐怖分子劫持两架民航飞机撞上了世贸大厦,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震惊全球 从表中提取至少两项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和解析 1.C 【解析】“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的意思是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这体现的是个人的修养礼让。而老子的言论的意思是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讲究的是一种谋略,也是一种修养。因此二者都强自身的修养,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是维护哪个阶层的利益,排除A项;BD项都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故选C项。 2.D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统治政策,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汉初接受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说明这一时期的统治政策进行了合理调整,D项正确;题干没有说明地方的行政制度的变化,排除A项;汉初采取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儒学这一时期并没有成为统治思想,排除B项;汉初经济贫困,社会残破,统治者采取抑制工商业者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苏邳县出土的汉代捕鱼归来画像石,属于一手史料,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江南农业生产的落后,排除B项;材料中没提及田庄,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解析】题干所示为唐律的相关规定“诸化外人(外国人)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化外人’,谓藩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表明唐律尊重外国人的法律规定,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体例严谨”的信息,排除A项;律例合编的体例从明朝开始,排除B项;题干并未涉及中外平等的信息,且当时朝廷也不可能有中外平等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解析】根据题干“明代没有白银制度可言,从历史上看,白银货币发端于民间,国家并无‘银法’,供应来源主要是海外的日本、美洲等地”可知,材料中白银的主要供应源为海外,且政府对白银的开采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并无“银法”加以约束,这都体现出国家的不重视,反映了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A项正确;白银货币化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政府对白银货币价值的忽视,但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外商控制中国商品市场,排除D项。 故选:A。 6.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以来,商界要求政府“负起责任”保护其在华利益,政府也希望借助战争将英国工业品输入中国,因此,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适应了其商品输出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新的经营方式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