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自评报告
本次期末考试评卷已经顺利结束。从题型看,试卷分四大题: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38分);二、生活中学语文(5分);三、阅读理解(27分);四、快乐写作(30分)。题量适中,既有较浅显的基础知识,也有极少偏活的题,是对学生的积累知识、能力,书写习惯综合考察的,富有变化的挑战性试题。总体看,全班学生大部分做到了答题字迹工整,取得优秀的成绩。具体分析如下:
一、成绩统计
原有人
数
参考
人数
总
分
平
均
分
及格
人
数
及
格
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最
高
分
最低分
班级
情况
25
25
2088
83.5
23
92%
16
64%
95
37
二、试题质量整体分析
1.面向全体,注重基础。
试题从整体上覆盖、贯穿了全册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语文试卷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符合我年级的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具体表现为重基础、重积累、重理解、重运用、重联系生活实际。例如:积累与运用,以检查学生汉语拼音、字、词、句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主。要求“读准拼音,写出词语”,既检查了学生汉语拼音、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又检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2、重视语言的运用。
在本次期末检测中,试卷中努力体现了课标的这一精神,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所考核的不仅仅是课文的有关内容,而且强调了综合性地运用有关材料,从课内到课外,有积累,又有拓展延伸。如,有对词语的积累、有对经典课文的背诵、有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精彩句段的积累等。
3、促进阅读和习作能力的发展。
试卷中阅读和习作始终占据主要地位。课文填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能够紧紧围绕所学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进行词语、句子、文学常识运用、概括大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等内容的考核。课外阅读能根据五年级学生实际,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描写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考核。
4、本次习作以“尝试”为话题,写一篇字数在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
三、注重知识学习的灵活性。
学生从审题到答题,需要时时谨慎、处处留心。很多课本内学习的知识点和形成的能力点不是直接呈现原型,而是通过知识的迁移,灵活的变形、综合的构造、提取才可以作出答案。如:字词中找“化险为夷”的近义词。 国家颁布“限塑令”的调查表、新闻主要信息的概括考察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总之,本次试题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试题形式灵活多样,知识覆盖面广。
五、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我们根据学生的试卷,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的重视。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第2题:看拼音、写词语。大多数学生完成较好,能写得正确、规范;少数学生平时学得不扎实,或由于粗心,把词语写错了。有一个明显的错误,那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能拼写出词语“无锡”的“锡”,反映出我们老师在一类字的教学中不注重同音字的训练,学得生字都是零零散散的。一些学生字迹潦草,这些都说明学生平时就没有养成认真观察、扎实训练,规范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习惯。
第4题的第(2)个小题:选择正确答案填空,学生失分也较多。,尤其是最后两个小题,其实平时也区分过“娓娓而谈”“侃侃而谈”“夸夸其谈”“老生常谈”这些词语的意思,但由于巩固不到位,不少学生还是选错了。最后一个小题中,“不吝赐教”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念叨的,但对中下等学生很难选对,看出平时积累不够,语文素养有待提高。这是对口语交际部分的考察,今后在这个模块得多下功夫。
生活中学语文
调查表反映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什么。大多数学生没能准确地表述出来,原因可能有:平时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看着数字无从下手;题型属于材料分析题,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审题,导致后面调查结果说明的回答五花八门。概括新闻主要信息,失分也较多,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较差。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