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 战国时期,新政府的产生方式有两种途径:一是公室衰微,卿大夫由执政而篡夺,成为新的国家与政府,另一种是公室振作,引用非贵族的士人,消灭公族,成为新的君主集权政府。新的政府( )
A.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 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C. 废除了传统的政治制度 D. 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2.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颁发税制改革的诏令,规定买卖物品获得利润,每2000钱为一“算”的单位;对制造的物品,每4000钱为一“算”的单位;每辆车或每条船也都是一“算”的单位。这一举措( )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C.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D. 导致了汉代经济的衰退
3.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辞》中的这段记载体现了这一时期兵制的特点是( )
A. 军功与爵位相结合 B. 寓兵于农 C. 统兵与调兵的分离 D. 职业士兵
4. 宋仁宗年间《新唐书》修成不久,随即就有吴缜的《新唐书纠谬》问世,指出欧阳修、宋祈之作新书疏于考证。稍晚,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也以相当多的条目对比新旧两唐书,指出新书“为观者甚少”。这说明宋代( )
A. 重史的传统影响文人行为 B. 官方与民间在修史上对立C. 官修史书普遍缺乏公信力 D. 政治氛围有利于学术发展
5. 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厂特别针对欧洲人的喜好,前后设计出多款混合东西文化的出色产品,土耳其郁金香在1620年代风靡欧洲北部,景德镇陶工就在碟盘上画上郁金香。这反映了明朝( )
A. 官营手工业的技术高超 B. 产品生产以海外市场为主C. 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D. 商品经济获得了一定发展
6. 1879年,清政府在旅顺北郊开工建设龙引泉引水工程。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施工完成。该工程具有较为完备的供水体系,不仅供军港、医院用水,也供城市居民用水。开创了中国近代城市供水事业的先河。旅顺地区率先建设城市供水系统得益于( )
A. 较早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B. 清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C. 地理位置与国家战略的结合 D. 在开埠通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7. 1923年,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的民意测验显示,赞成“友俄”与赞成“友美”的比例约为5:1,而赞成“友俄”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因其为社会主义国家,以不侵略为原则”。民意测验还显示,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7%,居第一位。这说明当时的社会民众( )
A.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 对社会主义制度有正确的认识C. 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D. 仍以追求民族的独立为要义
8. 如图是发表于1931年的题为《看呀!倭奴把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的漫画,据此可知( )
A. 九一八事变已经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B. 时人已经认识到日本侵华的国际影响C. 中国局部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D.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9. 1959年,王家范先生到“工农兵学员”班恢复讲课,发现历史教材对于中国古代史的分期以农民战争作为划分标准,整个教材按照三次农民战争编写而成。这表明当时( )
A. 历史研究已与苏联模式接轨 B. 农民战争决定了历史的走向C. 历史研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D. 史学界接受了新的历史范式
10. 从全国发展脉络看,1949年之前,我国没有一个城市GDP超过百亿元;1986年之前,我国也没有一个城市GDP达到千亿元,但到了2021年,我国万亿GDP城市已达到24个。数量较多的万亿GDP城市的出现反映了( )
A. 建国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B.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凸显优势C. 改革开放激发了活力与创新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11. 公元前8500-公元前7500年,集体游牧生活第一次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过着流动狩猎的生活,转而在主要河流附近和平原定居。这是因为( )
A. 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B. 自然环境发生了转变C. 村落城市大规模兴起 D. 集体生活失去了优势
12. 1555年签订的《奥格斯堡合约》规定: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王们可以在天主教和路德教之间选择一种作为自己的国教。一旦做出选择,每个臣民都要跟随国王的信仰。根据这一规定( )
A. 新教取得了和天主教同等地位 B. 世俗王权获得了进一步的强化C. 教随国定的原则事实上被确立 D. 信仰自由的追求最终得以实现
13. 荷马史诗时代,武士的铠甲等于三对(六头)牛的价格,一把剑价值七对牛。欧洲1525年左右的钢铁产量也不过10万吨左右。到1840年,欧洲铁产量达到280万吨,其中英国占了一半。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新航路开辟导致钢铁价格下跌 B. 英国是当时欧洲的钢铁大国C. 欧洲钢铁行业始终领先于世界 D. 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14. 如表为19世纪以来与美国相关的人口迁徙信息表,据此可知( )
时间
迁徙事件名称
出发地
目的地
涉及人口
涉及人群
15-19世纪
奴隶贸易
非洲西部
美洲
约1亿
黑色人种
1630-1640年
清教徒移民
欧洲(以英国为主)
北美殖民地
约8万
白色人种
18-19世纪
西进运动
美国东部
美国西部
约700万
世界各地移民
A. 美国是当今族群融合度最高的地区 B. 不同地区的移民自发到达美洲大陆C. 人口的不断增长推动美国领土扩张 D. 美国文化多元与人口迁徙密不可分
15. 列宁指出,“租让政策执行得恰当而谨慎,无疑能帮助我们迅速改进生产状况,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租让也是一种斗争形式,是阶级斗争在另一种形式下的继续,而决不是用阶级和平来代替阶级斗争。”据此可知( )
A. 实行新经济政策成为了党内共识 B. “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已经形成C. “阶级斗争”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D. 政策调整并未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16. 尼克松在1971年的对外政策报告中指出,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多极外交的新时代;同年夏天,他在堪萨斯城的演说中,明确提出美国、苏联、西欧、日本和中国是决定未来世界命运的五大权力中心。尼克松对国际局势的这一判断是因为( ) ①欧共体的成立 ②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③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④苏联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代实行科举之初,还保留有公荐制度,因此造成考场请托盛行。长庆元年( 821年),礼部侍郎钱徽掌贡举,接受请托,引起不满,穆宗下令“覆试”,结果已录取的14个官员子弟有11人被黜落,由此开创了榜后覆试制度。会昌三年(843年),礼部尚书王起权知贡举,提出“凡有亲戚在朝者,不得应举”,以限制公卿子弟入仕。宋代为保证公平取士,废除了“公荐”及“公卷”制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同时严格了考场纪律,严格了贡院管理,考生入场前要进行搜检,以防夹带文字资料入场。后又做了技术性改进,如淳化三年(992年)开始实行“糊名考校”,即将试卷封印糊名。真宗时,始行誊录制度,即将考生试卷誊录后再送考官评阅。金朝在考生入场搜检环节非常严格,金世宗大定年间行“沐衣更衣之法”,令考生入场前先沐浴,“官置衣为之更之,既可防滥,且不亏礼”。明代防弊制度更为严密,除专设监试御史,以及弥封、誊录、对读、监门、搜检等专管官员外,还令考生入场后每人单独一号舍,由号军看守,发现有挟带舞弊者,“于场前枷号一月,满日问罪革为民”。为保证公平取士,清代创设了许多新的规定,如审音制度、搜落卷制度、覆试制度、回避制度等。
——摘编自李世愉、贺晓燕《从制度建设看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1)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能够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开埠通商问题上,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启了中国近代约开商埠模式。这些商埠作为不平等条约的产物,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利益,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或“国中之国”。为改变约开商埠的不平等模式,同时为增加财政收入,开辟饷源,1898年3月24.26日,总理衙门先后两次上奏朝廷,宣布将在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和直隶秦皇岛三地“开设通商口岸”,当即获旨允准。百日维新开始后,清廷就自开商埠问题于8月10日再次颁布谕旨,号召各省将军督抚积极响应,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称:“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三月间,业经准如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奏,将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王岛开作口岸。嗣据该衙门议复中充[允]黄思永条陈,谓各省察看地方情形、广设口岸,现在尚无成议。著沿江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该将军督抚等筹定办法,即著迅速具奏。”由此开启了晚清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的两条道路之争。
——摘编自崔志海《清末中美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之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自开商埠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自开商埠的影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建立新中国以前就多次声明,新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并不只是发展与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关系,而是发展与一切国家的贸易关系。在这一背景下,新中国以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象的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以中苏贸易为例,1950年中国与苏联的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仅为26%,1951年上升到61%,1953年更上升到70%。与此同时,新中国大力发展同亚非国家、地区的贸易关系,从1951年起,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亚非国家所占的比重已超过了西方国家。1952年至1954年,新中国通过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和日内瓦外长会议两次重大的国际活动,在对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朝鲜停战后,周恩来在接见外国代表团来访时反复强调发展双边贸易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新中国还注意积极发挥私商的作用,组建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大力拓展民间贸易。至1952年底,与中国签订贸易协定、协议合同的有英国、日本、法国、智利、联邦德国等13个国家,总值达2亿美元以上。1955年,中国对西欧国家的贸易额比1952年增长了3倍,其中对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士的贸易额增长幅度尤为显著。
——摘编自李文《新中国成立初期涉外经济领域的主要思想和政策主张》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对外贸易的意义。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马克思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以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空间流通道路的市场越扩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如图是对这一话语的图示:
——根据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时间消灭空间”这一命题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战国时期,新政府的产生方式有两种途径:一是公室衰微,卿大夫由执政而篡夺,成为新的国家与政府,另一种是公室振作,引用非贵族的士人,消灭公族,成为新的君主集权政府”可知,第一类是卿大夫取代诸侯,成为新的国家与政府,如田氏篡权和三家分晋等,根据材料中“成为新的君主集权政府”可知第二类是走向集权统一政府,如秦变法成功等,两种情况都体现了由分封体制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转变,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A项正确; 材料中卿大夫篡夺执政权,并非建立地主阶级专政,排除B项; 新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原来的政治制度,如三家分晋之后,韩赵魏三国并非完全废除了传统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 实现国家大一统的是秦朝,战国时期并未实现,排除D项。 故选:A。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的税制改革中对商业、手工业等行业都进行了征税,但没有涉及对农业加征,体现了对商业的抑制和对农业的重视,B项正确; 加强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 C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A.“军功与爵位相结合”是军功爵制度,出现于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 B.根据材料中“可汗大点兵”和《木兰辞》所处的时代,可得出这体现出南北朝时期寓兵于农的特征,随时要征兵上战场,故B项正确; C.“统兵与调兵的分离”是宋朝处理军政的措施,故C项错误; D.职业士兵与材料中“点兵”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了多民族政权的并立,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氛围,便于文人对官方所修的史书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有利于史学研究的发展,D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吴缜和叶适对官修史书的评价无法体现重史传统,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新唐书》评价不高只有吴缜、叶适等个别人,不能说明官方与民间存在对立,排除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新唐书》评价不高只是一个个例,“官修史书普遍缺乏公信力”过于绝对,排除C项。 故选:D。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厂特别针对欧洲人的喜好,前后设计出多款混合东西文化的出色产品,土耳其郁金香在1620年代风靡欧洲北部,景德镇陶工就在碟盘上画上郁金香”可知,明朝的民营手工业产品根据欧洲市场的需要进行设计和出售,这说明生产和销售均面向了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D项正确; 官营手工业产品不面向市场,排除A项; 材料描述了景德镇瓷器面向欧洲市场的销售,但这不足以证明产品以海外市场为主,排除B项; 材料只是单方面说明中国瓷器出口,不能表明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排除C项。 故选:D。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879年,清政府在旅顺北郊开工建设龙引泉引水工程。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施工完成。该工程具有较为完备的供水体系,不仅供军港、医院用水,也供城市居民用水。开创了中国近代城市供水事业的先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旅顺地区能够率先进行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设,一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二是因为其与国家的军事布局有关,因此体现出地理位置与国家战略的结合,C项正确; 根据题干时间可知,旅顺地区不是较早引入西方先进技术的地区,排除A项; 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设不是边疆管理的主要内容,排除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旅顺并不是通商口岸,排除D项。 故选:C。本题考查了交通工具的进步,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交通工具的进步,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根据“1923年,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的民意测验显示,赞成‘友俄’与赞成‘友美’的比例约为5:1,而赞成“友俄”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因其为社会主义国家,以不侵略为原则’。民意测验还显示,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7%,居第一位”可知,1923年的北京大学民意测验显示,赞成“友俄”及“相信社会主义”占比较高,尤其是赞成“友俄”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因其为社会主义国家,以不侵略为原则”,这表明此时民族救亡仍是第一要义,D正确; 据材料“1923年,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的民意测验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1923年的中国对社会改造道路并未趋于一致,排除A; 据材料“因其为社会主义国家,以不侵略为原则”可知,材料中反映其对社会主义制度认识并非正确,排除B; C说法绝对,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英法的绥靖政策下,九一八事变并未国际被广泛关注,故A项错误; B.根据漫画的题目和漫画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信息可知,作者将九一八事变与当时的国际局势相联系,认识到日本侵华的国际影响,故B项正确; C.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但漫画强调九一八事变与国际形势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 D.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故D项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以抗日战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的影响,重视阶级斗争和革命起义的革命史观成为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历史研究范式。由材料中的中国古代史是按照三次农民战争进行分期,据此可知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史学研究受新中国成立后重视阶级斗争的社会环境的影响,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是指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战争影响而不是决定历史走向,排除B项; 用农民战争作为历史分期,是阶级斗争史观,不属于新的历史范式,排除D项。 故选:C。本题考查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