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2006级临床医学五年制
《医学心理学》试题A卷
名词解释(20分)
病人角色(4分)
知觉(4分)
3、应对(4分)
4、心身疾病(4分)
5、心理干预(4分)
单选题(共15分,每题1分)
1、人的行为不是由本能决定,也不简单是外部刺激的结果,而是人的理性评价的结果,这种观点符合( )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E、心理生理学理论
2、弗洛伊德认为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是在哪一层次运行( )
A、意识活动
B、前意识活动
C、潜意识活动
D、前意识与潜意识活动
3、当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能够识别出来,这是( )
A、回忆
B、识记
C、遗忘
D、再认
E、保持
4、汽车正在行驶中,一名儿童突然冲向马路对面。司机急刹车,汽车在发出刺耳的刹车声后停住,儿童在车前的半米处跑过。这时司机顿感心跳加快,头上冒汗,手脚无力,这种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B、激情
C、情感
D、应激
5、“前有狼,后有虎”,这种动机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6、一位心理学专家为了对一3岁幼儿作心理评估,去孩子所在的幼儿园观看该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这种心理评估的方法是( )
A、现状调查法
B、自由式会谈法
C、控制观察法
D、自然观察法
7、下列与情感有关的特征是( )
A、情感伴有生理性变化
B、情感冲动性较大
C、情感的产生有较大的情境性
D、情感与社会需要的满足有关
8、艾森克人格理论注重研究人格维度,并找到了两个人格维度,即( )
A、智力维度和情绪维度
B、情绪稳定维度和内外向维度
C、内外向维度和稳定性维度
D、稳定性维度和情绪维度
9、按弗洛伊德的观点,“自我”遵循的原则是( )
A、现实原则
B、至善原则
C、快乐原则
D、防御原则
10、“实现倾向”的理论属于( )
A、精神分析
B、行为治疗
C、人本主义
D、认知治疗
11、按韦氏智力量表划分标准,轻度智力低下是指智商在( )
A、85—115
B、70—85
C、55—70
D、40—55
12、作为应激的一种反应,所谓“退化”是指( )
A、个体采用远离应激源的方式应付环境
B、个体采用攻击的方式应付环境
C、个体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
D、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存的行为反应
13、病人在取得病人身份后所应履行的义务是( )
A、不必为其疾病负责
B、必须同医务人员合作
C、必须有使自己尽可能快地好转的动机
D、必须寻求技术上使自己复原的帮助
14、下列疾病中,哪一项不属于心身疾病( )
A、十二指肠溃疡
B、抑郁症
C、糖尿病
D、支气管哮喘
15、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治疗初期阶段的主要任务( )
A、建立治疗同盟
B、提出治疗目标
C、确认问题
D、矫正行为
填空题(10分,每空0.5分)
1、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五个发展阶段包括 、 、 、
、 。
2、记忆包括 、 、 。
3、人格的特征包括 、 、
、 。
4、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 、 和
三个层次。
5、美国著名的临终关怀心理学创始人Kubler Ross提出的临终病人的五个阶段,包括
、 、 、 和 。
四、简答题(25分)
1. 简述心理测验标准化的意义及心理测验标准化的三个方面的概念.(7分)
2. 简述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6分)
3.简述心身疾病的特点(6分)
4.简述Beck认知行为治疗假说(6分)
五、论述题(2题,每题15分)
1、论述三个行为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15分)
2.阐述应激心理反应的三个方面(15分)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2006级临床医学五年制
《医学心理学》试题B卷
名词解释(20分)
1、潜意识(4分)
2、心理评估(4分)
3、应激源(4分)
4、医学心理学(4分)
5、记忆(4分)
二、单选题(共15分,每题1分)
1、人的行为不是由本能决定,也不简单是外部刺激的结果,而是人的理性评价的结果,这种观点符合( )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E、心理生理学理论
2、弗洛伊德认为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是在哪一层次运行( )
A、意识活动
B、前意识活动
C、潜意识活动
D、前意识与潜意识活动
3、心理过程包括哪三个过程( )
A、气质、性格和能力
B、动力、活动和评价
C、认识、情绪和意志
D、认识、人格和活动
E、动力、情绪和意志
4、想象的基本材料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语言
5、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心理过程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记忆
6、马期洛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7、“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种动机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8、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 )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9、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是( )
A、认识
B、意志
C、情感
D、感知
10、使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对某人的人格特征测量、分析和评价,属于(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会谈法
D、心理测量法
1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指( )
A、激情
B、心境
C、情感
D、情操
12、按弗洛伊德的观点,“本我”遵循的原则是( )
A、现实原则
B、至善原则
C、快乐原则
D、防御原则
13、按韦氏智力量表划分标准,中度智力低下是指智商在( )
A、85—115
B、70—85
C、55—70
D、40—55
14、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是( )
A、心身同治
B、心理治疗
C、药物治疗
D、放松治疗
15、下列属于行为疗法的有( )
A、自由联想
B、梦的解析
C、系统脱敏
D、交互分析
三、填空题(共10分,每空0.5分):
1、马斯洛认为人的 、 、 、
、 需要应该得到满足。
2、我国一些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 、 、
、 。
3、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格是由 、 、 三部分构成的。
4、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主要有 、 、 。
5、心理评估的方法包括 、 、
、和 。
四、简答题(25分)
1、简述人格的特征(4分)。
2、简述心身疾病的特点(6分)。
3、在医疗行为中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本原则(5分)
4、简述Beck提出的六种自动想法和功能失调性假设。(6分)
5、简述Parson提出的病人角色的四个要素(4分)。
五、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1、论述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15分)
2、论述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15分)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2006级临床医学五年制
《医学心理学》试题A卷答案
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病人角色(4分):又称病人身份(1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1分),是处于患病状态中(1分)同时有求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1分)的社会角色。
2.知觉(4分):是人脑(1分)对直接(1分)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1分)的整体属性(1分)的反映。
3、应对(4分):又称应付(1分)。是个体对生活事件(1分)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稳状态(1分)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1分)。
4、心身疾病(4分):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1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1分)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1分)和躯体功能性障碍(1分)。
5、心理干预(4分):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1分)有计划、按步骤地(1分)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1分),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1分)。
二、单选题(15分)
1-5 DCDDB 6-10 DDBAC 11-15 CCBBD
三、填空题(10分)
1、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2、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回忆)。
3、独特性与共同性;社会性与生物性;稳定性与可塑性;整体性
4、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5、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
四、简答题(25分)
1. 简述心理测验标准化的意义及心理测验标准化的三个方面的概念.(7分)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是减少测量误差,使测量结果可靠和有效。(1分)
测验标准化的三个方面是信度(1分)、效度(1分)和常模(1分)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1分);效度,是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需测东西的真实程度(1分);常模,是指某种测验在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娄,即可比较的标准。(1分)
2.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6分):
信赖性原则(1分);整体性原则(1分);发展性原则(1分);个性化原则(1分);中立性原则(1分);保密性原则(1分)
3.心身疾病的特点(6分):
(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1分)。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1分)。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等)和情绪反应有关(1分)。
(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1分)。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1分)。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1分)。
4.简述Beck认知行为治疗假说(6分)
①早年经验形成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 (1分)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规则,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的行为。(1分)
②这些假设是自动思维的根源。(1分)
③大量负性自动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