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核算方法
【摘 要】针对按照会计荐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之间的差异,在会计核算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形响
会计法。笔者试图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分析比较,给使用者提供一些选择依据-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 核算方法 比较
一、 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 这
种核各方法的特点是, 本期所得税费用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交
所得税,即本期从净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
影响所得税金额均在本期确认所得税费用,或在本期抵减记得税费用,时间性差异产生的|
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在会计报表上不反映为一项负俩或资产。即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与本
期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同样处理。也就是说,不管税前会计利润是多少,在计算交纳所得税
时均应接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调整为应税所得,再按应税所得计算出本期
应交的所得税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即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所得税,
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时,需要设置两个科目, “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从本期损
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科目,核算企业应交的所得税。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骆,按照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矣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
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即将本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采取
跨期分排的办法。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所得税被视为企业在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项费
用,并应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间,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时间性辩异影
响的所得税人金额包括在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项目内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余额中。
在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递延法和债务法。采用
递延法核算,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
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原所得税税率计算
转回,采用债务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
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在转回时间性差异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现行所得税税率
计算转回-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除了御要设置“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费一一应交所得
税”科目外,还需要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地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用于核算企业
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骆和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骆,以及采用债务法时,反
映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整的遂延税款金额。债务法按差异确认的基础不同,又可以分为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 特点
资产负值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
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其特点是; 当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接预期税率对“闻延
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也就是说,首先确定资产负债表
上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然后倒挤出利润表项目当期所得税费用。
《二) 理论基础
资产负俩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是资本维持观,即具有在原资本已得到维持或成本已经弥
补之后,才能确认损益。资本维持观又分财务资本维持和实体资本维持两种观点,前者认
为,资本应视为一种财务现象,即包括由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源,收益就是一种实物现
象,它所代表的是一种实际“生产能力”,企业资产超过原“生产能力 ”的部分即为收
益。后者则着重考虑现实价值的资本维持。这两种观点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一定期间价格
变动对持有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和处理上。
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实现的赢利或亏损,必然表现为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收入伴随着资产
增加或负债短少,成本费用沽少了企业资产或增加了负债。 资产和旬债变动引起利润变化
的情况不外乎以下4 种:
1 资产增加,负债不变,表明企业取得了利润:
2 资产不变,负债减少,同样表明企业获得了利润+
3 .资产和负债才增加,但资产增量大于负债增量,表明企业获得了利润;
4 资产和负债同减,但资产袜量小于负债减量,同样表明企业获利。
如企业在一个期间的资产和负债发生了与上述相反的变化,则企业当期的成果为亏损。
因此,可通过计算和比较期初和期末净资产来确定一个会计期的利润。在确定资产变动
时,所有者在此期间的追加投资和派给所有者的款项必须除外。所以资产负债表法也称净
资产法,其利润计算公式可表示如下:
利润总额=期林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本期滥给所有者的款项-本期所有者投资《减资和付
给所有者的利润
(三) 会计处理步遇
1. 根据税法规定,以税前会计利润为基础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入“应交税金一一所
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有额-纳税调整沽少额。纳税调整增加
额和纳税调浆减少额者是由于会计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而产生
的。例如,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
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2 根据资产和负债计税基数与账面价值的不同,来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拭减乔时
性差异-
3. 根据应纳税或可抵减暂时性差异米计算确定并计入“地延所得税负债”或“递让所得
税资产”-
4 根据“递延所得税负债” 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来调整“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各
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负俩-本期发生的遂延所得税资产-
在采用资产负俩表核算遂延所得税时,如果预计转回期的税率能够合理确定,发生时按
预计转回期的税率核算。另外,不论发生或是转销期间,如果税率变动,均应按变化后的
税率进行调整。
四、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的区别
(一) 核算观念不同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资产负债观出发,认为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应首先关注其对
资产负债的影响,然后再根据资产负值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或损失 。所以资产负俩表债
务法认为,所得税会计的首要目的应是确认并计量由于会计和税法差异给企业未来经济利
益流入或流出带来的影响,将所得税核算影响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放在首位。而利润表债务
法从收入费用观出发,认为首先应考虑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从收入
和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的收益。我国过去对企业的评价一般强调利润指标,核算观
念更多地侧重收入费用观。但是随兰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收入费
用观逐步被更为科学的资产负债观所取代。此次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一一所得
税》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说是我国在制定会计准
则和会计核低中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秽转变远出了极大的一步-
(二) 核算基础不同
所得税会计研究的是对按照会计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问的
差异进行会计处理的方法。利润表债务法从收入和费用的会计确认标准与税法确认标准的
差异出发,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问的差异划分为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时间
性差异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收益与
应税收益的差异,所反映的是当期差异,时间性差异强调差异的形成以及差异的转回对本
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资产与负俩的确认出发,采用暂时性差异取
代了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指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三而金额之间的差异,强调关
异的内容及对期未资产负债的影响,所反映的是累计差异。故称二者的核算基础不同,利
润表债务法以时间性差异为依据,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
费用的调整,而资产负债表法是从暂时性差异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以
及对期末资产负俩的影响
(三) 核算范围不同
利润表债务法以时间性差异为依据,而资产负俩表法是从暂时性差异出发,时间性差异
和和暂时性差异核算的范围是不同的。所有的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差异,而暂时性差异除
了包括时间性差异,还包括非时间性差异。例如,1. 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没有向
母公司分配全部利润,2.重估资产而在计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