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

231阅读 | 10收藏 | 21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1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2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3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4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5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6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7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8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9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10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11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12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13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14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15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16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17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18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19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20页
职业卫生考试重点第21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21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凉凉 上传于:2024-07-05
名词解释 1职业病 2高原病 3减压病 4高温作业 5最大无作用计量 6最小有作用计量(中毒阈剂量) 7生物半减期: 指进入体内的化学物在血浆中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它可表达和衡量化学物从体内消除的速度。 8每日容许摄入计量 9尘肺病 10棉尘病 11肺泡量 12职业病病损 13绝对致死量 14半数致死量 15代谢活化 16联合作用 填空 选择 判断 问答 1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的发病模式和特点 2职业中毒的预防与治疗 3毒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机制 4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在那几个方面,如何实施有效的控制与预防? 5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典型作用特征 案例分析 第一章 意大利 拉马兹尼 《论手工业者疾病》职业病医学之父 ; 美国 汉密尔顿 《美国的工业中毒》; 中国 吴执中 ; 职业病有害因素来源: 1生产工艺过程中: 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 化学因素:分为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 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致病寄生虫 2劳动过程中 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 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 精神紧张 3生产环境中: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 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 职业性病损: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所致)的各种职业损伤统称职业病损,分为工伤和职业性疾患。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分10类115种,急性职业中毒和急性职业病在诊断后24h以内报告;慢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在15天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职业病发病模式: 职业性有害因素(性质、强度 ) 作用条件: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强度 个体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差异、营养不良、其他疾病、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 职业病特点: ⑴病因明确:患者均有明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 ⑵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且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一般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3)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例。 (4)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较好。 (5)可以预防性疾病,发现病因,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即可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三级预防原则: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从根本上消除或最大可能地减少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如:改变工艺;改进生产过程 二级预防,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对已发展成职业性疾病或工伤的患者,作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 第二章 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要求: 工作场所应保持安静,噪声不应超过45dB;室内光线应明亮,但需防止阳光直射,光线应从左边来;人工照明应有足够亮度,一般应为500 lx,制图等精细工作应为1000 lx;室内温度以合适温度为宜,我国相应标准规定为夏季24~28℃,冬季19~22℃;墙壁颜色应明亮柔和,避免使用黑色、深色或刺眼的颜色。 对疲劳按其形式大致分为下列几种:1)局部疲劳2)全身疲劳3)智力疲劳4)技术性疲劳 疲劳的预防 1.改革生产技术和设备 2.合理运用体位 3.锻炼与练习 4.改善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 5.改善劳动环境,加强卫生保健 疲劳的消除 1.工间休息 2.轮班工作制 3.劳动以外的休息 劳动强度和强制体位: 1.肌肉骨骼损伤:下背痛①负重②姿势,长时间保持某种姿势③用力不当④在负重过程中突然转身 颈、肩、腕损伤①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②频繁活动③作业中反复用力 2、下肢静脉曲张: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作业 3、扁平脚: 脚部长期承受较大负荷 4、腹 疝: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由于负重,使腹肌紧张,腹内压升高 压迫及摩擦所致疾患:1胼胝 2滑囊炎 3掌挛缩病 第三章 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作用于人体,就能引起生理功能改变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 毒性是指某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引起某种有害效应的剂量是衡量毒性的指标。 毒性作用:a、速发和迟发作用;b、局部与全身作用;c、可逆与不可逆作用;d、过敏性反应;e、特异体质反应 绝对致死量:指能造成一群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一群”中包括的个体数应在10个以上。 半数致死量:指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50%死亡所需剂量。“一群”指10个以上的个体数。表示LD50的单位为mg/kg体重。 最大无作用剂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用最灵敏的检测方法和观测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是指人类终生每日摄入(随同食物、饮水)某种化学物不致于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mg/(kg·d) 最高容许浓度是指某种化学物可以在环境中存在而不致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 中毒阀剂量:即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能使某项观察指标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浓度),亦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 急性中毒分级: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生产性毒物按生物作用性质分类: 刺激性气体: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窒息性气体:单纯性窒息性气体 N/H/He/Ne/CO2 化学性窒息性气体 CO/XCN/硫化氢 麻醉性毒物:苯、汽油 溶血性毒物:硝基苯 致敏性毒物:有机磷杀虫剂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2、皮肤3、消化道 生产性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化学物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与机体接触后,一般都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吸收、分布和排泄统称为生物转运,代谢过程为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过程概括为两相反应。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亦称结合反应。 代谢活化:原本无毒或低毒的物质经代谢转化后变成有毒或毒性更大的产物;有些致癌物本身并不直接致癌,经代谢转化后其产物具有致癌作用。 化学物对机体毒性作用机制(3种) 1、直接损害作用:皮肤、粘膜、组织细胞产生直接的损害作用 2、生物化学作用:酶的作用、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共价结合、细胞内钙稳态失调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包括免疫抑制和免疫增强两个方面 联合作用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对机体的交互作用,其总效应等于各化学物单独效应的总和,称为相加作用;低于各化学物单独效应的总和,称为拮抗作用;大于各化学物单独效应的总和,称为协同作用;表现为化学物各自毒效应,互不干扰,称为独立作用。 职业中毒及其预防: 一、预防措施包括 1)根除毒物或降低毒物浓度: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对逸出的毒物,防止其扩散。 2)个体防护 3)工艺、建筑和生产工序的布局:生产工序的布局不仅要满足生产上的需要,而且应符合卫生上的要求。 4)安全卫生管理:管理制度不全、规章制度执行不严、设备维修不及时及违章操作等常是造成职业中毒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消除可能引发职业中毒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5)职业卫生服务:健全的职业卫生服务在预防职业中毒中极为重要,应定期或不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 二、治疗:包括病因(消除或减少)、对症(缓解)和支持(改善)治疗。 1)现场急救:患者应立即脱离中毒现场,进入空气新鲜的场所 2)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对吸入中毒者,给予新鲜空气;对口中毒者,引吐、洗胃、导泻 3)特效解毒药的应用 4)对症治疗 金属对人体的作用,有局部作用,也有全身反应,有的可能是致敏原、致癌物、致癌物、致畸物、致突变物。 铅中毒预防原则: 降低铅浓度:车间铅的最高容许浓度为:铅烟0.03mg/m3、铅尘0.05mg/m3 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 职业禁忌症: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疾病、心血管器质性疾患 刺激性气体的一般描述:刺激性气体(irritant gases)是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最常见。此类气体多具有腐蚀性。主要损害为眼、皮肤灼伤和呼吸系统的损伤。 Cl2 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 接触机会:电解食盐;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如四氯化碳、漂白粉、二二三、六六六、聚氯乙烯、环氧树脂等;颜料、造纸、印染等工业;油脂及兽骨加工过程中的漂白,水的消毒等。 吸入高浓度氯气还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出现电击样死亡。 窒息性气体分类: 单纯窒息性气体:氮气、甲烷、二氧化碳 化学窒息性气体:分为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物和硫化氢 窒息性气体的主要致病原因是造成机体 ,脑对缺氧极为敏感。脑水肿及其他缺氧性损伤的处理是关键。 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它又可分为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两类。前者阻碍血红蛋白与氧气的化学结合能力或妨碍其向组织释放携带的氧气,造成组织供氧障碍而窒息,如一氧化碳;后者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呼吸酶使之失活,直接阻碍细胞对氧的摄取、利用,使生物氧化不能进行,引起细胞内缺氧窒息。如硫化氢和氰化物气体。 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对人体的损害: 1)血液损害 (1)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作用(2)溶血作用 2)肝脏损害 3)晶体损害: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环三次甲基三硝基苯胺(黑索金),可使眼晶状体发生混浊,引起白内障 4)皮肤损害和致敏作用 5)神经系损害 6)泌尿系统损害 7)致癌作用:膀胱癌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主要来自四方面: 生产基本化工原料、单体过程中产生的毒物; 生产中的助剂; 树脂、氟塑料在加工、受热时产生的毒物。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 (1) 急性中毒 ① 毒蕈碱样症状(轻度中毒)② 烟碱样症状(中度中毒)③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重度中毒) (2) 慢性中毒:多见于农药厂工人 (3)致敏作用和皮肤损害 第四章 粉尘的来源:1.冶金工业中的原料准备、矿石粉碎、筛分、选矿、配料等2.机械制造工业中原料破碎、配料、清砂等 3.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的原料加工、打磨、包装4.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处理5.化学工业中固体颗粒原料的加工处理、包装等过程 生产性粉尘按性质可分为三类: 无机粉尘: 1)金属矿物粉尘2)非金属矿物粉尘 3)人工无机粉尘 有机粉尘: 1)植物性粉尘2)动物性粉尘 3)人工有机粉尘 混合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 (一)粉尘的化学组成:直接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二)浓度和暴露时间 : 车间空气中一般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10mg/m3,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则为210mg/m3 (三)分散度 分散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四)硬度 硬度越大的粉尘,对呼吸道粘膜和肺泡的物理损伤越大。 (五)溶解度 有毒粉尘如铅等,溶解度越高,对人体毒作用越强;相对无毒尘如面粉,溶解度越高作用越低;石英尘很难溶解,在体内持续产生危害作用。 (六)荷电性 (七)爆炸性 人体对粉尘的防御与清除: 腔、喉、气管、支气管树的阻留作用 呼吸道上皮粘液纤毛系统的排除作用 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尘肺是指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按其病因不同又分为5类,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混合性尘肺、其它尘肺。 尘肺的预防:“革、水、密、风、护、管、教、查”防尘八字经验。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水,即湿式作业;密,是密闭尘源;风,是通风除尘;护,即个人防护;教,指宣传教育;查,是指定期检查评比、总结,定期健康检查。 影响硅肺发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