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升(二)
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改进
史料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曲辕犁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解读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牛耕技术逐步推广普及(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从黄河流域推广到江南);耕犁不断发展,耕作技术不断进步;因地制宜,出现适应不同地区土质、特点的耕犁。
2.中国古代与近代英国生产组织形式
史料
序号
时间
历史资料
①
明万历年间
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②
清初
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
③
康熙六年(1667)
苏州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④
中世纪晚期
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⑤
16世纪初
英国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 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
⑥
1700年
英国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解读 中国手工业有所发展,但没能产生近代化,英国手工业发展推动了英国工业化进程。明清时期,中国手工业未能与时俱进,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而趋向“衰落”。英国具备了相应的历史前提,因此资本主义萌芽最终发展成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加快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
3.工业生产流水线
史料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解读 工业生产流水线是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它带来了巨大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4.科技革命是把“双刃剑”
史料 科学技术正像希腊神话里的具有前后两个面孔的门神雅努斯,开启光明,也带来黑暗。一百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文明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科学主义、工业主义究竟是人类的福祉,还是人类的灾难,也一直有这样的两种认识。
解读 史料提供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的思考。一方面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科技进步的传播也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加速其现代化进程,从而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提供了持久的动力。另一方面,科技进步拉开了人与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