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具有关联性和目的性的结构化、组织化的数据
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2、信息的度量:信息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MIS。
4、企业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5、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6、信息的特征:真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
7、安东尼金字塔模型(P21):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向规律
8、MRP物料需求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
制造业ERP发展的四个阶段:基本MRP→闭环MRP →MRPⅡ →ERP
9、MRPⅡ编制(从高到低):经营计划、生产计划大纲、主生产计划(以上为主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
10、信息处理的目的:
①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的方式。
②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部分数据,推导出对人类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
③利用计算机科学的管理和保存经过处理(校验、整理等)的大量数据,以便人们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11、数据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存储结构)
逻辑结构: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及串
非线性结构:树和图
存储方式:顺序、链接、索引、散列
12、数据查询(SQL的核心语句是数据库查询语句)
SELECT <目标列>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表达式>]
[GROUP BY <列名1> ] [ORDER BY<列名2>[ASC/DESC]]
13、数据修改(UPDATE)
UPDATE<表名>
SET<列名1>=<表达式1>[,<列名2>=<表达式2>···][WHERE<逻辑表达式>]
14、网络介质:数据传输的物理通道,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卫星信道
15、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7层)
16、企业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方法有:企业系统规划法(BSP)、关键因素成功法(CSF)
17、网络的分布: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18、U/C矩阵方法划分子系统步骤总结
①用表的行和列分别记录下企业住处系统的数据类和过程。表中功能与数据类交叉点上的符号C表示这类数据由相应功能产生,U表示这类功能使用相应的数据类。
②对表做重新排列,把功能按功能组排列。然后调换“数据类”的横向位置,使得矩阵中C最靠近对角线。
③将U和C最密集的地方框起来,给框起个名字,就构成了子系统。落在框外的U说明了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这样就完成了划分系统的工作。
19、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
20、原型法
优点:“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已被客户接受。
缺点: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每次反复都需要人力、物力,如果用户合作不好,盲目纠错,就会拖延开发过程。
21、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任务:彻底搞清用户需求,通过对选定对象进行调查和分析(环境、需求、目标),提出系统的初步模型,完成系统分析报告。
22、系统分析需大量时间调查研究的原因:
新系统是在原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管理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境。
23、分析的内容: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和分析、新系统模型的提出
24、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明确开发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5、可行性分析的内容:管理上的、技术上的、经济上的可行性
26、数据流程图(系统分析的核心工作):圆形框表示外部实体,矩形框表示处理(功能),右开口的矩形表示数据存储
27、数据项,有称数据元素,是数据最小的单位。
数据结构:描述某些数据项之间的关系。可有若干个数据项组成,可有若干个数据结构组成,可有若干个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组成。
数据流:一个或一组数据项或数据结构组成(来源、去向、流量)
28、决策树:直观易理解,条件多,不易清楚表达判断过程
决策表:
29、系统设计中的原则: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
30、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算数级数法、几何级数法、质数法
31、算术级数法
原代码: 1 2 3 4 5
各乘以权: 6 5 4 3 2
乘积之和: 6+10+12+12+10=50
除以11得余数:50/11=4···6
代码为:123456
32、几何级数法:同上,所乘权数改为 32 16 8 4 2
质数法:同上,所乘权数为质数
33、文件的组织方式:文件内部构造数据的方式
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带有索引表的数据文件)
索引表的索引项按顺序排列,数据文件可按顺序排列也可不按。
34、数据库设计
①概念模型(按客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实体、属性、联系
②联系方式:一对一联系I(一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