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阳市宛城区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析
试卷结构、内容
2017年南阳市宛城区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四个大题,20个小题,满分120分。
四个大题分别为:
积累和运用(共27分),试题包括汉字语音、汉字字形、句子连贯、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给新闻拟写标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
现代文阅读(共28分),试题包括记叙文和说明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共15分),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鉴赏。
作文(50分)。
整体分析
这套试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内容编制,主观题型和客观题型并存,以主观题为主,只有四道客观题,难度适中,没有偏难怪题,注重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富有时代感,传递正能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体现了新课标对初中生语文素养养成的要求,力求既有利于选拔优秀学生,又给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正确的导向,体现了我省初中语文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教改方向。
积累和运用
该部分共6个小题,27分。试题涵盖的语文知识较广,重用综合性材料考查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形式上灵活多变,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强。
如第1、2题各2分,考查的所有字均来自课标推荐的3500字内,考查重点有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的辨析和部分容易写错的字,学生得分点主要在字词的运用上。
第3题,排序题,满分3分,主要考查说话的条理性,语段内容的连贯性,学生得分点在对于语段的理解上。
第4题,古诗文默写,满分8分,所有涉及的内容均来自于课标推荐篇目,对绝大多数学考生来说,背写不是问题,得分点在准确的书写上,写错频率较高的是:把“长”写成“乘”,把“翼”写成“冀”“屹”“毅”,把“临”写成“立”,把“话”写成“化”,把“见”写成“现”,把“雨”写成“语”,还有忘写“者”字的,等等。
第5题,是“名著阅读”,满分4分,考查材料来自课标推荐的名著,并采用3选1的题例,试题紧扣读原著的导向,在内容选择上十分开放,学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读过原著的能轻松得分,通过观看影视作品答题的,有把情节弄混淆的现象。
第6题,是“拟新闻标题并说明理由”,满分3分。答题时有两个要点,第一,明白新闻标题的特点;第二,联系材料作答。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得分的差距体现在第一点上。
现代文阅读
该部分共8道题,28分。两篇阅读材料,一篇为记叙文阅读,4道小题(8-11),共16分;一篇为说明文阅读,4道小题(12-15),共12分。
第8题,满分4分,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筛选信息和表达能力,表现形式是梳理文章情节。失分原因:一是忽略了例句的作用,二是概括情节时忽略了“波澜”二字。
第9题,满分4分。考查点十分明确,这也是河南省近年来常考的题型。失分原因主要是:大量的堆砌套话,不能结合原文内容作答;答题不够全面,抓住某一点在表层上反复纠缠。
第10题,满分为4分。本题考查角度单纯,从写作角度品析,答案又是多元的,但部分同学审题不清,答成了画线句的深层含义,或答成人物性格、人物形象。
第11题,满分为4分。这个探究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尊重。考生探究出主题不难,但在联系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第12题,满分为4分,这道题设在说明文里,考的是文本知识而非文体知识。有的考生答题时总想往文体知识上靠,把简单的答案复杂化了。
第13题,满分为4分,考文体知识的倾向十分明显。从答题情况来看,仍有考生把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混为一谈。
第14题,满分为3分,这道看似考查说明顺序的题,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有的考生分析不够全面,漏掉了某些部分。
第15题,满分为3分,这道题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特别贴近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考生对材料和文本都需要有深刻的理解,否则理由就成了不得分的一句套话。
古诗文阅读
该部分共6道题,14分。文言文阅读考的还是课内外比较阅读,课内阅读段是《醉翁亭记》、课外阅读段是《丰乐亭记》选段,包括一词多义、句子翻译、内容理解、对比分析。
第16题,满分为2分,理解文言文字义,采用的是一字多义的选项题,难度系数不大。
第17题,满分为3分,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从所提供的参考答案上看,特别强调了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
第18题,满分为2分,考查对文章感情基调的把握。
第19题,满分为3分,考查点是以课内带课外。
第20题,满分为2分,考查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如何运用描述这种表达方式。
第21题,满分为2分,借用古诗句考查对修辞方法的理解。
作文
第22题,